蘇軾
生死如臂彎伸,愛使我輩苦。
樂天非蓬萊客,倚西為主。
這首詩寫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1),蘇軾任杭州官。
海悅法師,本名,俗名傅,現住杭州天柱寺,出家為僧。蘇軾到了杭州後,對他非常敬重,喜歡和他交往。遇到煩惱就聽他的話,就是形神兼備。Xi·寧於六年前的十月十七日逝世,享年六十歲。
詩人第壹句話講的是佛教,因為哀悼的是和尚。《生死場》雲雲,佛教經典《十六觀經》出版,說壹個壯士,比如說他死了以後在西方出生,只需要彎胳膊伸胳膊壹小會兒。這是對死者的壹種安慰。據《蘇軾文集》卷二十二,海嶽辯之,真奇也。海嶽病後,派人請蘇軾到天柱山。蘇軾很忙,壹下子去不了。蘇軾到達天柱山時,海嶽已經死了四天。可見海月生前對蘇軾是很關心的。蘇軾對海月說,他既然死了,就生在西方,現在有了家,妳就不必為世俗的事煩惱,也不必有什麽留戀。這首詩也是詩人的自我安慰。既然海月有自己的家,就沒必要難過。
話雖如此,然而嚴峻的現實是,這樣的和尚真的離開了人,讓人不禁心酸,尤其是像自己這樣被和尚教過的人。這是人類社會的普遍感受。這首詩的第二句談到了世俗原則。這樣的轉折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歌唱。作者用了“中”這個詞,很準確,因為詩人的感情往往處於飽和狀態,這是最豐富的。
第三和第四句是關於白居易(樂天)的故事。
白居易晚年寫了壹首詩叫《客有所談》:“近日有人從海上歸來,海山深處見陽臺。屋子中間有壹個仙祠,我再給妳講講。”唐代小說中記載,有人在海上遇到大風,大風把他吹到了仙境蓬萊山,那裏有壹個院子,大門緊閉,鎖著,據說這就是白樂天院。白居易聽說後,寫下答客:“我學的是空門,不是神仙,我怕這種說法是假的。”海山不是我的歸屬,我應該回歸天空。”“空門”就是佛教。佛說天有很多種,口袋率是其中壹種;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就誕生在竇律田。白居易明確表示不求長生,信佛。
前段時間,白居易寫了壹首告別水果情人的詩,說追隨水果情人“不必失望”,但“請先請西方做主人”,服從佛家的安排。
蘇軾在這裏,其實是在說他自己,表明他誠心皈依佛門,以此進壹步告慰作者,表達對逝者最大的虔誠。作為吊唁的詩句,非常貼切。
實際上,情況略有不同。宋徽宗建中郭靖元年(1101)七月,蘇軾從海南回到常州。當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景山的壹個和尚林煒來看他。他對林煒說:“笑羅施壹輩子,魔咒真的浪出來了。”羅氏是晉代西域僧人鳩摩羅什。羅氏臨死前讓他的學生念了壹段魔咒來救他,但這並沒有救羅氏,他還是死了。蘇軾不相信魔咒。當他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死去的時候,林煒在他耳邊,大聲告訴他不要忘記西部,要為之努力。他的回答是“西方不是沒有”“努力差”。後人據此說蘇軾並不真的認為有西方,這是正確的。蘇軾精通佛學,很多高僧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不斷從佛教文化中汲取營養,充實自己,但他不是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