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說今年正月十五的月亮是52年以來最亮的夜晚。確實,當晚銀泄天地,月色皎皎;煙花伴明月,群星隱天間。於是找出壹篇舊文以記之。
古往今來,多少人望月感懷,心潮激蕩,思接千載,多少人托月傳情,相思兩地,神遊萬裏,因月而創造出幾多美好的神話和傳說,因月而演繹出幾多動人的故事和佳話,因月而創作出幾多美妙的詩篇。
每到月圓,就仿佛感到張九齡、趙嘏他們在月下懷人,就依稀看到李白、唐寅他們在把酒對月,就好象聽到張若虛、蘇軾他們在望月吟詠,自己似乎也就進入了他們的那月亮與情懷交融的世界。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月而懷遠,因懷遠而更望月,進而生出以月光持贈遠人的奇想。委婉深曲,情韻悠然地抒寫了月下懷人的深情。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見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生動地展現了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景色,以此為背景抒寫了遊子、思婦的望月懷人之情,並表現了對宇宙奧秘、人生哲理的探求和對青春年華的珍惜。
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繞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詩圍繞“酒”和“月”二字生發,以“問”字聯結,抒發了詩人曠達豪放的胸懷。通篇想象飛騰,筆墨酣暢,天上人間,古往今來,渾然壹體。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寫中秋之夜懷友人之情。其妙之處在於不說己之感秋,而是說今夜清光,千門***見,末又宕開壹筆,問秋思之多,究竟落在誰家。意境優美,“不知”二字,筆致尤見空靈。
趙嘏的《江樓感舊》(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詩即景懷人,慨嘆風景依舊,人事已非。語淺情深,結構細密。運用疊字回環法寫景,將無限懷念無限感慨盡付月光中。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詞的上片寫對月飲酒,下片寫對月懷人,通過對中秋望月時的想象的描寫,表現了詩人熱愛生活、懷念家人的心情。詞中有豐富多姿的想象,有濃厚的浪漫色彩,有“瓊樓玉宇”的純潔境界,有“千裏***嬋娟”的美好願望,有對人生真諦的探求,有對宇宙萬物變化的思索。詩人把寫景、抒情、議論熔於壹爐,借助於奇妙的幻想飛馳於天上人間的形象,反映出詩人由渴求超脫的思想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的矛盾過程,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範。
唐寅的《把酒對月歌》(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壹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詩人把酒對月,懷李白,學李白,比李白,表現了自己狂放不羈、蔑視功名的生活態度。
千年萬載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月就有人望,有月就有思念,有月就有期盼,有月就有團圓。有月就有奇思妙想,就有精彩詩篇,詩篇就在月亮之上,就在妳我心間。
皎潔的月夜,讓我們拋卻塵俗,仰望月空,體味著自然恩賜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