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肯妄棄壹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壹只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裏。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妳夢中看見壹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妳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
和悲哀歸去。
作家簡介:
冰心(1900—1999.2.28)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壹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後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劄》、《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於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紙船》賞析
壹九二三年初夏,冰心畢業於燕京大學。同年八月十七日,她由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國留學。八月十九日抵日本神戶,二十壹日遊覽了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於遊覽橫濱之後的第六天,在繼續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海輪上創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復蘇了詩人愛海的童心;碧綠的海水,飛翔的海鷗,使詩人又與自然親近。從吳淞口出發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時得以復活和重現,而“母愛”則因遠離母親而無法親近。因而詩人格外懷念母親,甚至因思念母親而得病,又因在夢中得見母親而病愈。 這首詩就抒寫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詩的第壹節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折紙作船寫起,說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棄壹張紙,留著它折疊成船,從船上拋到海裏。看似平淡的四行詩,為感情的噴發作了鋪墊。第二節寫從船上拋出的紙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這種種去向,都不符合詩人誠摯的心願。她“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可見她這種願望的強烈、誠摯。至於希望那紙船流到什麽地方去,詩人在這壹節中沒有明白說出,從而造成懸念,耐人尋味。詩人自然明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身邊的,於是詩的第三節自出新意。詩人遙想母親夢中看見壹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說這壹想象還屬 壹般的話,“不要驚訝他無端人夢”,就顯示了詩人設想的奇特。那麽,為什麽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人夢呢?詩人采用“卒章顯其誌”的方法,在詩的結尾點明想象中進人母親夢中的紙船是她含著淚疊的,她祈求紙船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這壹結尾,是全詩的高潮。
懷念母親的感情,比較抽象,寫作時易流於空洞浮泛。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發就顯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沈。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正與思念母親的感情相適應。
(摘自《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