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感知
壹、語篇結構分析
《六月,我們看海去》這首詩歌,以“看海”為線索,反映了青年學生多姿多彩、快樂緊
張的生活。表現了他們追求美好,堅信未來,充滿理想的堅定信念。
全詩二十四行,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壹部分表現了青年學生釋放歡樂、熱情、活潑,充滿
朝氣,後壹部分寫他們對理想、未來的不倦追求。
二、語篇脈絡梳理
1、多姿多彩的快樂生活——現實
青春活力、自信、富有探索精神(主旨)
2 、尋夢的感受——想像
▲語篇品讀
壹、重點語段品讀
品味讀這首詩,我們要借助“聽覺想象”體會青春的活力。詩歌壹開始,“看海去看海
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劈劈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伴著鮮明的節奏,我們
仿佛聽到了壹群年輕人喧鬧的聲響和響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壹群朝氣蓬勃的青年雀躍
著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劈劈啪啪地打在他們的身上和臉上。接著詩人寫道,“我們壹群群
五顏六色風風火火我們年輕/精力旺盛總喜歡壹天到晚歡歡樂樂匆匆忙忙/像壹臺機器迂回於
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詩人在這裏向我們展現了強烈的生命活力, “五顏六色”“風
風火火”、 “歡歡樂樂”、“匆匆忙忙”、 “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是典型的
青春特征,是旺盛的青春生命力的有力見證。這種青春的活力在全詩中無處不在,可以在誦
讀的過程仔細體會。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要枕著沙灘也讓沙灘多情地
撫摸我們赤裸的情感”,“讓那海天無邊的蒼茫回映我們心靈的空曠/揀拾壹顆顆不知是丟失
還是扔掉的貝殼我們高高興興/再把它們壹顆顆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等等,這些詩句無壹不
是青春生命活力的展示。
讀這首詩,我們還能強烈地在詩行間感受到年輕人的自信。“風撩起我們的長發像壹曲《藍
色多瑙河》飄飄蕩蕩/我們我們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們是壹群東奔西
闖狂妄自信的探險家啊/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受過考驗經受過風霜/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
至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等等。
在活力和自信的背後,在詩歌節奏的背後,我們還能感受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盡管
生長在北方的田野影集裏也要有大海的喧響/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我們我
們就是不願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看海去
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體會讀詩,就是要在詩歌的節奏裏品味出詩歌所承載的內在情感。艾略特曾經說過:“壹
個造出新節奏的人,就是壹個拓展了我們的感情,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六月,我們看海
去》,似乎也創造出了新的節奏,為我們展示了壹種新的詩歌情感。
二、疑難問題探析
怎樣理解詩歌的標題?
“六月”就不單純是壹個季節,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驛站,“看海去”也就富有了壹種探索的時
代意義。詩人沒有用靜止的畫面去刻畫,而是在壹種節奏裏,在流動的生活畫面中向我們表達
了青春的激情以及激情背後的探索精神。文章的標題更多的就是體現了青春的呼喚。
▲語篇鑒賞
壹、語篇整體賞析
沒有比喻就沒有詩,沒有想像也沒有詩。詩歌《六月,我們看海去》以其比喻(象征)的多義與
豐富,聯想的自然與親切,讓人愛不釋手。
先看他們“看海”、探海的執著。為了看海,“劈劈拍拍”的小雨打在身上也算不了什麽。可
見,他們也知道,追求理想的路,不是壹帆風顧的,前進的路上會遇到種種困難,但為了實現
理想,不會把這點小雨(困難)放在心上。
為什麽要“看海”,難道僅僅是要影集裏有大海的“喧響”,其實,他們看海實在是為追求未
曾有過的東西。
作者筆下的大海,相距遙遠,浩翰、壯闊。在大海邊上可以興奮地同沙灘對話,可以充實我們
心靈,可以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總之,大海就是壹種象征,理想的象征。這裏是光明的所在,
是充滿著誘惑的地方,是創業的地方,是成就理想的地方,是實現人格價值的地方。所以,筆
者筆下“大海”其實就是詩人的理想。
這首詩重暗示,重象征,含蓄形象而不晦澀難懂,確實是壹首借物寓誌的佳作。
二、寫作特點賞析
強烈的音樂感
這首詩歌有壹種強烈的音樂感,這種音樂感源於詩歌的兩種節奏。壹種節奏是詩歌的語言聲調,
全詩多是省略標點的長句,但讀之並不費力,原因就是詩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韻律。另壹種節奏
主要由詩行中重復與變化相交錯的詞語來顯示,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六
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
資料鏈接
詩歌朗誦方法指導
朗誦,實際上基於理解的聲音呈現,其要點是“心悟口誦”。因為“凡音者,產乎人心者也,
感於心則蕩乎音”。播音專家張頌教授也指出,朗讀作品“必須從全篇著眼,深入探究飽含著
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找到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內心依據”,“不從內心依據出發去研究
語言發動的全過程,就不能揭示朗讀的真切奧秘,也就不能說是認識了朗讀的真諦”。可見,
強調理解與感受是朗讀的基本規律所在。
學習朗誦,首先要學會把握詩作的感情基調,我們可以通過揣摩語音、語調的高低、停連、快
慢、輕重,找到恰當的聲音表現形式。《沁園春?長沙》格調昂揚豪邁,要讀得聲韻飽滿、大氣
磅礴。“看”、“悵”、“問”、“憶”領起的句子,要讀出不同的語氣。《致青年公民》激
情洋溢,聲音的停連可以借助階梯詩的格式來處理,讀出熱情奔放的氣勢,但不能壹味高亢,
要整體設計聲音高低、節奏快慢的變化,在聲音形式的變化中突出點題的關鍵詩句。《相信未
來》沈穩而堅定,前3節收尾的“相信未來”要用逐次遞進的聲音表現,與第4節前兩句情感貫
通。第5、6兩節,不能在每句詩後都作停頓,以免阻滯情感表達,要抓住“不管……是……還
是……”、“我堅信……壹定會……”幾個關鍵詞,壹氣呵成,在語氣對比中表現堅定的信念,
然後用真誠而高昂的語氣讀出第7節。《六月,我們看海去》節奏明快,不能用拖調徐吟的方式
來朗誦,要處理好節奏,和著壹群風風火火的青年人奔向大海的腳步聲來讀,甚至可以嘗試用
現代搖滾樂“說唱”的節奏形式,來表現詩句中那中天然的韻律感。
與此同時,朗誦要十分註意防止漠視個人理解純技術性指導的傾向,也要反對任何形式主義的
表達。事實上,同學們朗讀中常見的那種壹味激昂慷慨的固定腔調,正是忽視深刻理解、漠視
情感體驗而導致的“聲”“情”脫節的惡果。聲音表現的純技巧是不存在的,技巧總是在情感
表現中產生並為表現理解服務的。有效的方法,是要追求“聲、情”統壹,把聲音形式統壹到
自我的理解與感悟上。大家可以參考朗誦名家的壹些朗誦聲音作品。
語言組合巧妙
本詩語言巧妙的組合使得詩意濃郁而悠遠。如將“長發”的飄蕩與《藍色多瑙河》的樂曲組接
在壹起,將“看海去”與“沒有駝鈴”組接在壹起,將“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在壹
起,等等,使得詩歌自然生出壹種韻外之旨。青年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他們不安於現狀的探
索精神,以及風風火火的神態,躁動不安的內心世界,略帶狂妄的激情,都能從詩的語言中感
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