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白居易的諷諭詩有哪些獨特的藝術成就?

白居易的諷諭詩有哪些獨特的藝術成就?

仙衣棄刀尺

——白居易諷諭詩的藝術特色

上節課我們講了白居易想通過他的諷喻詩來幫助世界,但是這個誌向在他去世之前並沒有實現。他的背後,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的仁人誌士向全世界布施。直到今天,他的《秦中吟》和《新樂府》仍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留給這門課的是它的藝術特色。說起來,白居易的藝術特色和成就,在白居易生前也是默默無聞的。他很清楚這壹點:“今仆之詩為人們所愛,而雜詩與長恨歌卻無人問津。時間很重,但仆人很輕。至於諷刺者,意義是激動人心的,定性的;閑適之人,思而談之。質量不好,愛起來也不舒服。”豫園九書

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稱贊白居易的諷喻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說話的質量”,貶低其拙劣的藝術性。正如我上節課所說,秦中吟,尤其是新樂府中的大量詩歌,以及其他寓言詩都是相當藝術化的。對《長恨歌》、《琵琶行》等已有許多分析。,但對諷諭詩的思想探討遠遠多於藝術探討,所以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白居易諷諭詩的藝術特色。

沒有脫離內容的抽象形式,藝術形式是為表達其思想內容服務的,思想內容決定形式。既然內容具有諷喻性,就決定了這類詩歌必然具有不同於其他詩歌的藝術特征。比較不同種類的詩歌的藝術質量是沒有意義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比如唱歌,有美聲和流行,分別進行比賽,各有各的標準,詩歌也是。有人說《炭人》不如《長恨歌》有藝術性,這就像把流行歌手和美聲歌手放在壹組去競爭。有人說這些諷喻詩太直白,太露骨,不夠圓滑和含蓄,沒有回味。他是根據愛情詩的標準來判斷的。如果有這些缺點,那絕不是好的愛情詩,但要求諷喻詩寫得婉轉含蓄,回味無窮,那就太荒唐了。誰能機智地暗示“江南大旱,衢州人吃人”“不知道甘巷監獄有凍死的死囚”?“不知地暖人寒,不願以人衣為地衣”“剝我絲,奪我口中粟。如果妳虐待人,傷害東西,妳就是壹只狼。幹嘛非要抓牙吃人肉!”這樣憤怒的申斥還需要回味嗎?有余則不足,不足則不足。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寓言詩本質的要求來分析它的藝術形式。寓言的內容表達得越透徹,其形式就越完美,藝術特色也就越鮮明。

白居易的諷諭詩有哪些藝術特色?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項:

(壹)、塑造典型;

(2)框架情節;

(3)突出對比;

(4)、結合討論。

我們以詩詞或詩句為例,逐項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看如何塑造典型。

白居易說他的《秦中吟》是“壹個悲傷的故事”,但不僅僅是《秦中吟》。他所有的諷刺詩基本都是這樣,壹首詩只寫壹件事。但是,這“壹件事”不是隨機的,而是有條件的。按照秦中吟和新樂府的順序,壹定要說“有人聽了滿身愁容”,“此事屬實”。這其實就是說,最悲傷最真實的東西,是從很多真實的東西中挑選出來的。先說《賣炭翁——苦宮城》。當時的宮廷市場是什麽樣的?《新唐書》是這樣記載的:“有舍利入市,空歸。每壹個中國官員出去,賣紙漿和蛋糕的房子都關門了。”韓愈《順宗實錄》中有壹句話:“名為宮城,實為奪。”可見受害者很多,白居易也聽過不少,但他只寫了壹個賣炭的老頭,而原因壹定是最悲傷最真實的,寫的過程更聚焦在壹個字“悲傷”。“面蒙塵埃煙火,鬢灰十指黑”。兩句話抓住臉、太陽穴、手三個部位畫出三種或三種以上的顏色,臉是棕色,太陽穴是灰色(灰色不止壹種顏色),手指是黑色。結合上下文,讀者知道他自己砍柴,自己燒炭,自己推車賣,所以他是壹個人。以及“賣木炭賺錢的生意是什麽?”身上的衣服,嘴裏的食物”,壹問壹答,十四個字,勾勒出壹個最起碼的生存水平,只是活著,賣不出去錢,就沒有出路。這已經夠可悲的了,但詩人繼續寫道:“這個可憐的人穿著衣服,他擔心木炭,希望它是冷的。".夜裏,城外下了壹尺厚的大雪,壹大早,老人開著壹輛炭車輪著趕集車去趕集。牛困饑,南門外泥歇。”詩人為什麽要這樣繼續?是寫作到極致的需要。極度悲傷之後的“壹車炭,千余斤,宮使不饒”,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因為它斷了這樣壹個孤獨無助的老人的路!

讓我們以商鞅《白毛人》為例,繼續看詩人是如何選擇主題塑造模型的:

商鞅人,美人黑,白發新;青監守宮門,閉日有幾泉!

玄宗年底進入初選,進了十六、六十;同時選拔了100多人,年深殘疾。

回憶往事,我強忍悲痛,向親人告別。我自己扶上車,沒有教哭。諸雲入時,心存感激,面如芙蓉,胸如玉帛。

國王不被允許會見,費陽斜眼看著他。嫉妒使妳潛入陽宮,壹輩子待在空房裏。

留空,秋夜漫漫,長夜無眠。燈後墻上的影子依舊揮之不去,暗雨打窗的沙沙聲。

春末了,晚上很難壹個人坐著。龔英充滿了悲傷和厭惡,閆亮嫉妒她的晚年。

鶯啼歸燕悄去,春去不記年。只看深宮明月,物圓四五百回。

如今宮中年紀最大,大家都給它起了尚書的名字。小頭鞋窄衣,靛藍眉細長;

外人看不到就該笑。商鞅人受害最深;少是苦,老是苦,

少受點苦,老受點苦怎麽樣?妳看不到當年呂翔的《美人賦》,也看不到今天楊的《白毛歌》!

在這首詩之前,白居易有壹段註釋:

天寶五年,楊貴妃特別寵,後宮人都沒運氣。那些在第六宮擁有美麗的人需要被安置在其他地方,商鞅就是其中之壹。鎮遠還有事。

在這張紙條上,壹是說明“此事屬實”,二是說明這種宮人30-60歲,三是說明這種“離別之地”不止壹個。但為什麽只寫“商鞅”?為什麽他的宮廷裏有其他的女士,三千年難得壹見的美人只寫這壹個?同樣是為了極致的悲傷,為了塑造典型。不要列舉大量的後宮女子及其經歷,只選擇壹個終身被禁閉的宮女。不寫她年輕時的美麗,寫她老龍鐘;與其寫她的希望,不如寫她的絕望。壹輪又壹輪的春夏秋冬,多少個難以忍受夕陽西下的日子,多少個不眠不休的長夜。宮裏的鳥兒本來很苦惱,現在看到燕子在梁上飛來飛去,活得好好的,我就不羨慕了。這樣,詩人只通過這個宮女的悲劇經歷,就形象地概括了“宮中有他娘們,三千稀世佳人”的悲劇命運,稱之為典型。

唐代寫宮怨的詩很多,但有大量是以絕句的形式描寫宮女的壹些傷心事。我們不用舉別人的例子,還是用白居易的。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典型和非典型的區別:

淚水打濕了羅進無法入睡的好夢南城,深夜聽見前廳傳來聽節奏的歌聲。美人尚未蒼老,已失去國王的優雅,靠在暖衣上坐到天明。

雨露來自壹點風度,可以爭得千門。三千宮女胭脂臉,幾春無淚。

當然,這兩句絕句也很好,只是不典型,而是取其壹端,按壹定方式寫成的。雖然《商鞅白發人》是壹個宮女命運不幸的典型,描寫細致、具體、生動,但可以說它反映了2000年數十萬宮女的悲慘命運。

第二,看如何架構劇情。

結構化劇情就是講故事,包括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故事的背景和人物之間的關系,還有很多細節來充實和豐富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商鞅白發人,壹個宮女壹生的故事;《炭人》,壹個老頭和兩個太監壹上午的故事;我們再來看詩人白居易壹個“老村夫”和壹群“暴死”壹個晚上的故事。這就是《九書同元》中那首讓“身居要職者咬牙切齒”的《蘇子歌山北村》。這首詩寫於元和五年(810),當時白居易三十九歲,正在長安做左撇子、院士。

上午遊覽紫閣峰,晚上遊覽下村。當村裏的長輩們看到余時,他們為余打開了壹尊雕像。

不喝壹杯就上手了。紫衣帶刀帶斧,曹操十余人。

把我桌上的酒拿走,留我吃中餐。主人退後壹步,像客人壹樣雙手合十。

中庭有奇樹,種了三十年。主人很抱歉,但他用斧頭砍斷了自己的根。

我說我是壹個建造者,我屬於神策軍。主人,小心別說出去。中尉很親切。

上午,詩人白居易遊覽了紫閣峰,晚上,他住在山腳下的村子裏。村裏的農民見到他們非常高興,他們用酒歡迎他們。我還沒來得及喝我的杯子,突然沖進來壹幫暴力的士兵。他們穿著紫色的衣服,拿著刀和斧子。亂七八糟有十幾個人。他們互相撲過去,搶了杯子,喝了,把盤子裏的食物都糟蹋了。主人站在後面,被綁在背後,好像他是壹個局外人。院子裏有壹棵珍貴的樹,已經生長了30年。主人怎敢憐惜?他只能讓暴徒用斧頭砍斷它的根。這時候我們才明白,搶酒搶菜只是前奏,高潮在這裏。暴力士兵不得不砍樹,這是他們的目的。我們終於從下面猝死的“口名”和詩人對“村農”的規勸中明白是怎麽回事了。“口稱蔡藻,屬神策軍。主公小心不言,副將虧欠。”那些猝死的人自稱是神策軍的,是礦政府派來砍柴的。主公,不要再多說了,神策軍的領軍人物背負著強大的皇帝恩寵!這兩句是詩人的話。我們再想壹想,白居易砍樹猝死,能不阻止嗎?但是並沒有停止。白居易是誰?左拾遺皇帝左右,翰林學士,許多宰相都出身翰林學士。他們不關心廁神軍隊。他們怎麽還會關心普通人?所謂“神策軍”,就是當時的禁衛軍。從貞元時期開始,神策軍的左右中隊長都是任命的,宦官擔任。元和初年,憲宗重用宦官圖圖·程翠為左神策軍副將。然後又被派去擔任“各軍招議處置大使”,簡直就是讓壹個太監擔任國軍總司令,於是白居易上書強烈諫阻。這首詩中的“中尉”指的是吐槽和繼承。白居易真的對得起大家的口碑。他把版面壹層壹層做出來,相當巧妙。起初,“猝死”的由來不得而知。後來,他們自稱為“神策軍”,然後透露了他們的後臺“上尉”。最後只有兩個字讓全詩的主題豁然開朗:“神策軍”為何如此囂張?正是因為皇帝偏愛他們的領袖——大太監。這首詩不在《秦中吟》或《新樂府》中,但它也是壹首寓言詩。很清楚什麽是寓言嗎?難怪“身居軍職者咬牙切齒”。

第三,看如何突出對比。

白居易在諷喻詩中,往往先描寫達官貴人的頹廢生活,但在詩的結尾,卻意外地突然冒出壹個對立面,如上節課提到的“輕胖”“歌舞”:描寫那些“九寶滿溢,水陸並進”的宦官。果破洞庭橘,鰱魚割天池鱗之後,凸顯“江南大旱,衢州人吃人!”在“朱倫車馬,紅燭舞池”“醉暖,脫去重衣”之後,我突然說:“我不知道鄉監獄裏有凍死的死囚!”然後戛然而止。我覺得單看這兩首歌,恐怕不能籠統地說“無韻”。鮮明的對比凸顯了社會的極度不公和矛盾的極度尖銳。

第四,看如何組合論點。

做評論是白居易所謂“死以示誌”的壹種手段。有些人使用其他手段,沒有討論。不過評論大多是生動感性的,不是幹巴巴的說教。比如《紅地毯》具體生動的描寫之後,作者似乎是指著宣州府的鼻子大聲斥責:

宣城太守知道嗎?壹尺地毯,壹千兩絲綢!不知道冷的人要保暖,少帶衣服,做地衣。

《新豐折臂翁》諷喻邊塞工作,以生動的歷史教訓生動地論述:

老人說話,妳聽;妳不聞開元丞相宋開復,不欣賞邊防工作防驕?

不知道天寶丞相楊,我要感恩,要慶幸。邊境工作無怨言,請問新豐折臂翁。

“開元丞相宋開復”指的是智者宋敬。這兩句話講的是吳軍牙齒抿著郝靈義在開元之初砍頭突厥沈默,聲稱自己立下大功。但宋靖為了防止邊塞司令濫用武力邀功,並沒有獎勵他。我們談到杜甫系列中的“天寶丞相楊”指的是什麽?楊郭忠兩次挑起與南詔的戰爭,前後死傷近20萬人。這是對歷史事實的對比,生動地表達了作者的想法和態度。

最後,我們根據古人的評論來談談白居易詩歌的語言特色,不限於諷喻。白詩歌語言整體風格通俗質樸,僅引用古人之言即可說明,不再分析。

《新樂府》序中“其言質徑,欲見者易辨。他的話直截了當,想聽的人深受勸誡。它的本質是真實的,所以那些接受它的人可以傳遞信息。它的身體很光滑,可以在音樂歌曲中播放。”幾句話,除了第三句“此事屬實”,其他三句都是白居易對自己詩歌語言的要求:

“言質而徑”,簡單易懂;

“說話直截了當”,直白準確;

“順口順口”,順口朗朗上口。

滿足這些要求並不容易。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說:“俗語易,奇語難。這首詩開頭也是收的。怪語易,俗語難,所以這首詩也重要。香山常用奇,此情不易。”趙翼《甌北詩話》認為:“元、白坦蕩蕩,事由人說。”“率真灑脫的人,更多的是被場面所感動,因事有意向,前途光明,能被人咀嚼。”“他們的筆快如剪刀,鋒利如昆刀,都是隱而無字略不吉利。努力工作,鍛煉幹凈。看似簡單,實則純粹。”

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有壹句詩,最形象準確地表達了白詩的特點:

陰軍留給我壹百首詩,讓我獨坐。秦雨在清夜中沈默,戚墅堰在風中吹拂。

無壹人重跡,仙衣棄刀尺。世界想要找到對方,在四維中無處可尋。

我們就用劉禹錫的那句“仙衣棄刀尺”作為本次講座的題目吧,既是關於白居易的諷諭詩,也是關於其語言特色。這句話其實最形象地概括了白居易各種詩歌的藝術特點,那就是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