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蓮花的詩的賞析

關於蓮花的詩的賞析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李商隱《贈荷花》

李商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以工麗綺美見稱,常通過運用典故或意境迷離的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深邃意念,其詩給人隱晦曲折、撲朔迷離之感,特別是他的《無題》詩。不過,他的《贈荷花》卻絕不這樣。詩人以清淺明晰的語言,描繪出花、葉相映的絢麗,給人以美的印跡。《贈荷花》壹上來,就擺出壹種世俗的現象:講到花和葉,人們壹般總把它們分別看待,對花,欣賞不已、關懷備至,而對葉,則嗤之以鼻、不屑壹顧,於是,花入金盆,精心呵護,澆水浴日,不厭其繁,葉呢,則不聞不問,任其雕落,萎而入土,化作塵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葉荷花的孿生情誼、手足之親:碧綠的荷葉,由剛剛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紅的荷花,則由似箭的花苞漸漸地綻開、怒放,它們開合伸卷,出於自然,搖曳多姿,盡態極妍,葉映花紅,花襯葉綠,其景其境,美不勝收。詩人由衷地贊嘆:“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他多麽希望,花紅葉翠,久盛不衰,直到翠減紅退,依然光彩照人。通過這樣的描繪,我們看到,荷花真的不同壹般,它們互為佐佑、互相輝映,於眾花中獨樹壹幟,表現出自己的獨特風韻。 譯文 人世間的花和葉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葉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減少紅色雕零時,真讓人愁煞心肝.

世間的花和葉是不同等的,壹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

唯有碧綠的荷葉襯著未開的荷花,無論是開放還是合攏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與荷葉長時間互相交映,壹直到荷葉減少,荷花雕謝時令人愁苦至極。

賞析 這也是壹篇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李商隱的這首七言古詩,形象地表現了和這諺語相似的可貴思想。作者說,壹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花栽在金盆裏,葉子卻讓它落地成為塵土。但荷花的紅花綠葉,卻配合得很好,它們長期互相照映,壹直到綠葉減少,紅花謝落,使人覺得很愁悵的時候。這樣就寫出了荷花荷葉的***同命運,而且寫得很有感情

前二句是“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詩人是說人間世的花和葉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後面的“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則是說只有綠色的荷色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最後兩句“此花此葉長相應,翠減紅衰愁殺人。”

意思是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襯,等到翠色減少紅色雕零時,真讓人愁殺心肝.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壹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備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淒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卷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借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壹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榮;那麽,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