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袁隆平在國際上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旨在肯定他對雜交水稻的巨大貢獻,我們很多人都成了“當代神農”。但我覺得壹句空話羅列袁隆平的壹些榮譽,太單薄了,所以在這裏談談我的感受。
老張家在秦嶺南麓。壹年有兩季,壹季水稻,壹季小麥。以前雜交水稻沒出來的時候,我們這邊的水稻產量只有400斤左右。那時候家庭人口沒有現在多,而且因為沒有化肥農藥,能種地的都知道有多辛苦。除了牛,其他都靠人力!
除了播種和收割,其他時間大家都在拔草和堆肥。比如老張在上學的路上看到壹坨牛糞,就會趕緊找壹片荷葉包起來帶回家,然後在廁所裏泡壹泡。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大米的產量還是很低,大家都吃不飽,就把紅薯當主食,每天喝粥的老張眼冒金星。
後來雜交水稻普及後,大家紛紛種植雜交水稻。那時候雜交水稻的產量和現在還不壹樣。起初,每畝只有800斤左右,但那是以前產量的兩倍。轉眼大家至少中午能吃到真正的飯了,所以老張是真的感激袁隆平,而且現在在農村,隨便問問,跟老張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現在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說“袁隆平種的雜交水稻其實很小”。老張想說的是,也許這壹切都是真的,但是壹個人要站出來做壹切,而袁隆平這個雜交水稻,在壹波否定中沒有放棄,所以他是壹個偉人。至於產量更高、種植面積更廣的雜交水稻,袁隆平肩上也做過。
當然,袁隆平也獲得了巨大的榮譽,中國科學獎第壹批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入選!美國農學院特邀外籍院士!這些都是國家和世界給予袁隆平的肯定和嘉獎。作為壹個農民,老張燦做不出任何能成為今日頭條的事情。他只能祝年近九旬仍奮戰在科研壹線的袁隆平院士長壽,早日研制出海上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