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與漢中有關的重要史實有三:壹是最早知道漢中,勸劉邦來漢中。劉邦攻占鹹陽、秦都時,蕭何收集了秦丞相詔令的書籍,並從這些書籍法令中了解漢中。後來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想和項羽硬拼,被蕭何勸阻:漢中,“叫‘天漢’,很漂亮。.....願大王王漢忠撫愛其民,使智者用巴蜀,定三秦,天下可得利。”要不是蕭何的規勸,劉邦早就被項羽消滅在鹹陽了,歷史就另當別論了。其次,蕭何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為大將,為劉邦事業的成功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如果蕭何沒有追回逃亡的韓信,把他推薦給劉邦,建議立壇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也不會為劉邦賣命。可以說,是蕭何為劉邦物色、推薦、謀劃了壹個頂尖人物。第三,劉邦從漢中出三秦,進入關中後,留下蕭何從漢中巴蜀收集糧食,供應前線。次年三月,蕭何到達關中。在此期間,小河在促進水資源、發展生產和保證前方供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張亮與漢中有兩件事:壹是為劉邦奪得漢中郡。據史書記載,項羽當初並沒有封漢中郡給劉邦。宴會上,劉邦為了感謝的營救,送給張壹百兩(壹兩二十兩)和兩鬥珍珠。張亮把它獻給了項伯,並通過項伯請求項羽加封漢中郡。項羽答應了,於是劉邦才來到漢中。如果張亮沒有為劉邦贏得漢中,那麽“漢家發祥地”的稱號就不會落到我們頭上,我們就不會有這裏輝煌的歷史。第二,劉邦來到漢中,張亮把他送到了千裏之外。他回去後建議劉邦“燒斷棧道”,麻痹項羽,放松項羽及其三秦君王對劉邦的警惕,為日後北上三秦做準備。
韓信逃離項羽後,來到漢中投靠漢王和劉邦,第壹次成為聯敖(軍事接待員)。在此期間,同案的13人已全部斬首,由夏侯嬰執行。最後壹個要斬韓信的時候,韓信大叫:漢王不是要奪天下嗎?為什麽要殺壹個壯漢?夏侯嬰把報告交給了劉邦。劉邦任命韓信為太師(掌管糧食的官員),從此不再重用。韓信經常找蕭何談話,試圖通過蕭何引起劉邦的重視和重用。見不到重用,再次出逃,上演了壹場“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絕唱。劉邦接受了蕭何的建議,“擇日、齋戒、設壇、有禮”,拜24歲的韓信為大將軍。"所有的部隊都很驚訝。"祭奠將領後,向劉邦提出了著名的漢中隊(又稱登潭隊),提出了“勇立天下,以天下城封英雄,以義兵隨鄉民”的組織路線,以“舉東定三秦”為首要任務,以“與項羽爭雄”為終極目標。換句話說,韓信和劉邦確立了漢家在漢中成功的基本策略;隨後的五年,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最終使漢中成為漢家的發祥地。
劉邦和韓三姐以及眾多英雄在漢中大地上運籌帷幄,開創了壹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的旗幟上,壹個大大的本子上寫著“漢”字。直到2200年後的今天,“漢”字依然飄揚在中華大地上,是漢中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