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誰是中國著名的現代作家?

誰是中國著名的現代作家?

老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和劇作家。

原名舒慶春,字佘玉,筆名許晴、洪瀨、飛窩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是滿族人。1899出生在北京西城小楊家胡同的壹個貧困家庭。老舍的父親是守衛皇城的衛兵。1900在抵抗八國聯軍入侵的巷戰中陣亡。從此全家就靠母親縫衣服和打雜的微薄收入。老舍在繪畫中度過了艱難的童年和青春期。綜合體的日常生活讓他熟悉了司機、手工業工人、小商販、劣等藝人、妓女等掙紮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院裏的生活讓他從小就喜歡上了街頭巷尾流傳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被它們的魅力所吸引。從這個環境中,他接受了與中國現代大多數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藝術啟蒙。這些都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在他的創作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19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老舍去了壹所私立學校讀書。三年後,我轉學了。1913,我考上了北京師範學校,學校的食宿全部由國家提供。1918老舍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她擔任北京市第十七公立小學校長,並兼任國學校長。當五四運動對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喚,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敬敬服母,妥妥結婚生子”(五四運動給了我什麽)的人生信條中喚醒時,他做出了新的選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壹切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擔任郭文老師,在那裏寫出了第壹部新文學作品《小鐘》。五四運動促使他擺脫封建主義和世俗主義的束縛,尋求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了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多姿多彩的世界和強烈的鄉愁把他拉進了文學的天堂。他閱讀了大量的英語作品,並開始在業余時間寫小說。他寫了《老張的哲學》、《趙子嶽》和《爾瑪依娜》。從65438到0926加入文學研究會,老舍在文學生涯中找到了值得奉獻的作品和充實的人生。他的創作從壹開始就表現出現實主義的特點,從語言、風格到內容、主題都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1929年夏,老舍經法國、德國、意大利、新加坡回國。第二年7月,我去了濟南齊魯大學教書。1934年被聘為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放學後繼續寫小說。貓城記(1932)、離婚記(1933)、牛天賜傳奇(1934)、月牙兒(1935)、駱駝祥子(1935)。尤其是小說《駱駝祥子》,表現了作家對城市貧民的真誠同情和深刻理解,成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駱駝祥子》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最優秀的作品之壹,也是中國現代的壹部優秀小說。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1940年代被翻譯成英文後,也贏得了外國讀者的喜愛。

抗日戰爭爆發後,老舍獨自南下漢口、重慶。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他被推選為主任兼總務部主任,負責協會的日常事務。在創作上,他以抗日救國為主題,寫出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有話劇《殘霧》,小說《火葬》,《四世同堂》。1939年6月參加全國慰靈聯合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軍民。半年來行程兩萬余裏,途經四川、湖北、河南、陜西、寧夏、青海、甘肅、隋六省,包括延安、陜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這些都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他的政治態度明顯變得激進。抗日戰爭後期,他加入了日益壯大的民主運動。上述變化在他的創作中也有明顯的體現。他曾在濟南、武漢、重慶等地,與唱曲藝的藝人探討抗戰時期寫鼓詞的問題。他還寫了許多通俗作品,以各種古老的形式宣傳抗戰,包括京劇、鼓詞、相聲、數寶、吊墜、話劇等。,供藝人表演。1944年初,老舍開始寫小說《壹家四代》,用濃烈的油彩描繪了這座古城裏所有處於民族存亡危急時刻的人們,詳細描寫了被傳統觀念深深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沖突及其覺醒,其中包含著對他們的鞭笞和期待,為他對北京市民的眾多描寫增添了許多豐富多彩和深思熟慮的畫框。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3月,老舍應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期滿後,他住在美國從事創作。

1949 10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13年6月38日,老舍立即啟程回國,先後擔任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他以極大的熱情參與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從事傳統藝術的改革,重視對青年文藝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創作了《茶館》、《龍須溝》等名劇。1951年,話劇《龍須溝》上演,引起文藝界和社會的強烈反響。壹個來自舊中國的老作家,能在短時間內寫出如此優秀的贊美新中國的作品,其成功引起了廣泛的贊嘆,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試圖理解和體驗新的生活,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寫下了歷史的飛躍。

老舍,傑出的作家、藝術家,在“文革”中遭到殘酷迫害,因不堪屈辱,於1966年8月24日逝世。

老舍戲劇集

殘霧、張自忠、面子問題、神拳、蓮珠配、歸西天、秦兄弟、方珠、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售貨小姐、地上龍蛇、柳井、丹雪、蛙騎、全家福。

老舍的小說集

《死》、《老張哲學》、《鼓手》、《文醫生》、《火葬》、《無名高地》、《小坡的生日》、《紅旗下》、《牛天賜傳奇》、《趙子嶽》、《二馬》、《離婚》、《駱駝祥子》、《貓城記》。

老舍短篇小說

集市、熱饅頭、愛小屁孩、聯盟、大北寺外、馬褲先生、開市、披頭散發、庭院、捧孫、黑白梅、眼鏡、鐵牛、病鴨、三角、蚌藻集、走馬上任、祭祀、柳屯。新時代的老悲劇,就說房子吧,新漢朝的穆烈德,喪,火車套,火燒車,東西,人心壹致,殺狗,我的命,家書壹封,豬肝壹個,洗澡奴壹個,貧血套,八大祖,都不是問題。

老舍的曲藝作品

今日厚積薄發,活色生香——宋武,假博士,教授,她記得,兩首抗日民謠,空城計,控訴抱樸子——鼓書法字,禮物,情歌,流放,亂描寫,解釋性白話,秦本修自述,痰迷新風,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音樂的人生、英雄贊歌元旦、丈母娘、彈刀曲、讀書、抗戰二期、附錄-給朋友的信、唱大黨、唱歌歌、鬼歌、國葬、慶祝新年、海外新聲、西藏和平解放、紅色推銷員、紅葉、洪《蒙古青年進行曲》、《女兒經典》、《首都頌》、《青年》、《青年突擊隊》、《清明節》、《日本撤軍》、《橫掃五旗》、《山高擋不住太陽》、《神仙辭職》、《生產就業》、《柿子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汝南縣。中國是壹個偉大的現代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周樹人,本名章壽,本名育才;“魯迅”是他參加五四運動後用的筆名。因為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的小說數量不多,但意義重大。中國的小說,只有到了魯迅的地方,才聚焦到社會底層這個更廣闊的題材領域,描寫這些底層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這與魯迅的創作目的是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材料多取自病態社會中的不幸者,意在揭露疾病的苦難,引起治療的註意。”(如何用南方口音和北方口音開始壹部小說?)這種表達和改善生活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了孔乙己、花老栓、單思思、阿q、、祥林嫂、艾谷等壹些最普通的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們給他們的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無情。這樣的社會是正常的社會嗎?這種人際關系合理嗎?最讓我們難過的是,他們生活在壹個無愛的世界裏,被生活折磨。但他們也缺乏對彼此的真誠同情。他們對自己同類的悲慘命運采取旁觀甚至欣賞的冷漠態度,在被比自己弱小的欺淩者壓迫欺淩時發泄被壓抑的怨恨。在孔乙己,有惡意嘲諷孔乙己的短袖客;《阿q正傳》裏,別人欺負阿q,而阿q欺負壹個比自己弱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作為壹個有趣的故事來欣賞...這壹切都讓人感到壹股寒意。這是壹個多麽無情的世界啊!這是多麽扭曲的人生啊!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是愛他們的,但他希望他們認識到,他們可以自強自立,昂首挺胸,為自己的幸福未來而奮鬥。

除了社會底層人物,魯迅還塑造了壹些新覺醒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有進步的需求,有改善社會的美好願望,對人對己有真摯的感情,有真摯的愛情,但當時的社會是容不得他們的。“瘋子”詛咒食人現象,希望每個人都成為“非食人者”,成為“真正的人”,周圍的人都把他當成瘋子,想趕快擺脫他(《狂人日記》);於霞為社會而死。喝茶的人稱他為“瘋子”,而華老栓則用他的血治好了兒子的病(藥)。魏關心中國社會,但社會迫害他。當他不再關心中國社會的時候,周圍的人都來巴結他(孤獨的人)。《在酒樓上》中的呂,以及《傷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為社會和自己進行了追求和奮鬥,但在停滯落後的中國社會中,他們都經歷了悲慘的命運。魯迅同情這些知識分子,就是同情中國社會,關心中華民族的命運,因為當時只有這些知識分子還在為社會進步而奮鬥。

魯迅對社會上的兩種人有著深惡痛絕的態度,那就是權貴和偽君子。《孔乙己》中的丁,《阿q正傳》中的趙爺爺,《祝福》中的陸思大師,《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偉人,都是這種厲害人物的形象。他們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是有實力的,但他們並沒有真正關心別人的命運,對社會進步也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只關心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裏的四明和高裏的高都是偽君子和偽君子。他們聲稱關心社會道德,但實際上他們都是不道德的人。

魯迅的雜文應該首先充分體現他的創造精神和創造力。“雜文”自古有之,類似的例子在外國雜文中也能找到。然而,只有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在魯迅的手裏,“雜文”文體才顯示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魯迅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壹部“史詩”,既記錄了魯迅壹生的戰鬥業績,也記錄了當時中國的思想文化史。與西方文化不同,中國古代文化是由壹種宗教文化統治的,即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只要我們擺脫了這種宗教文化的束縛和禁錮,現代西方文化就有了發展的動力。中國古代文化是由不同的文化組成的。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當中國的現代知識分子想要創造適應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和新思想時,他們遇到了來自不同階級、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的誹謗和攻擊。魯迅雜文就是在這種無固定戰線、無固定敵人的思想文化鬥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開始,魯迅就開始以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論調作鬥爭,但那時他還不自覺。後來有人開始嘲笑他是“雜文家”,他也更加意識到“雜文”的力量,開始有意識地從事雜文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能“對有害的東西立即作出反應或作出鬥爭”,從而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中開辟出新文化新思想發展的曲折道路,使之得以存在、發展和壯大。魯迅壹生寫了65,438+,如《墳》、《熱風》、《蓋華集》、《續蓋華集》、《三紀弦》、《二心集》、《南調北動員》、《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切街亭隨筆》、《切街亭隨筆二》、《切街亭隨筆終本》。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指責,有尖銳的批評,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斷的判斷,有激情的表達,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情的贊美,有筆觸,有飛字,有各種形式和變化。它徹底打破了中國古代散文“溫柔敦厚”審美風格的束縛,更加自由大膽地表達了現代人的感情和情感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否認。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長篇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但不拘泥於原有的故事情節,而是加入了魯迅本人的理解和想象,有的還采用了古今交融的寫作手法,讓古代人和現代人直接對話。魯迅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我們通過對真人的感受和了解,也通過對古人的感受和了解,去感受和了解壹些真人的真面目。通過《故事新編》中的小說,魯迅實際上重構了中國的文化史,揭示了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重塑了被中國封建文人神聖化的歷史人物形象。補天可以算是中華民族的壹個“創世紀”。在魯迅看來,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古代的聖賢帝王,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講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九天之內拯救了人類,但是那些自私狹隘的人並不想繼承和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來達到他們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暗殺,又被妻子拋棄。《鑄劍》表現了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治水》和《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實踐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於和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舒淇這些歷史人物,在魯迅筆下真的成了滑稽但依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方式表現嚴肅的主題,開創了壹種全新的歷史小說寫作方式。(文章閱讀網/)魯迅在思想和藝術上的創造力是驚人的。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等各種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作。這使他成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也是世界級的文學大師。他的壹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奮鬥的壹生。他用自己的筆維護社會正義,反抗權力,保護青年,培養新生力量。前期熱心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鬥爭,揭露了段政府鎮壓學生運動、制造“三·壹八”慘案的罪惡行徑,撰寫了《紀念君》等壹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後期反對國民黨政府對* * *生產者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民權保障聯盟,寫了《紀念遺忘》等壹系列充滿正氣和正義的文章。“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奴顏婢膝。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品格。”(毛澤東:論新民主主義)

1936 65438+10月19,魯迅在上海逝世。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自動前來為他送行,他的靈柩上覆蓋著寫有“國魂”字樣的橫幅。

工作

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第壹卷)1923-1924,新潮社。

熱風(隨筆)1925,北新

流浪(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蓋華紀(隨筆)1926,北新

《蓋華紀續編(隨筆)》1927,北新。

墳墓(論文,隨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選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知社會。

剛集(隨筆)1928,北新

三閑集(隨筆)1932,北新

《兩顆心》(散文集)1932,何忠書店。

魯迅選集1933,天馬

與松井合著的《兩地之書》(書信集),1933,廣清書店。

偽自由圖書(隨筆)1933,廣清書店。

《魯迅雜感文選》,瞿秋白主編,1933,廣清出版社。

《南方口音與北方集會》(文集)1934,文同出版社。

1934,何忠書店的藏品。

準譚(隨筆)1934,書店。

集外,楊繼雲主編,魯迅修訂,1935,人民圖書公司。

關於外語(論文)1935,天馬

新故事(小說收藏)1936,文生。

花邊文學(隨筆)1936,蓮花書店。

切傑閣隨筆(隨筆)1936,三賢書店。

夜筆記(隨筆,後編為《齊潔婷隨筆》結尾)1937,文森特。

《頡頏亭隨筆二首》(隨筆)1937,三賢書店。

結尾切街亭隨筆(隨筆)1937,三賢書店。

郭莫若(1892 ~ 1978)

個人簡介

原名郭開真,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詩人。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從小上學,65438-0906就讀嘉定書院,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他去日本留學,期間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羊的悲哀》是他的第壹部小說。1965438+寫於2008年初夏的《死亡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五四運動爆發時,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夏社,投身新文化運動,著有《鳳凰涅槃》、《大地》、《我的母親》、《爐中的煤》等詩歌。1921年6月,他和程、郁達夫等人組織創作社,編輯《創作季刊》。65438-0923,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刊》和《創造日》。從1924到1927,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英》、《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翼聯盟”東京支部的活動。1938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壹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為代表的六部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本評論性的書,《青銅時代》和大量的散文、隨筆和詩歌。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壹、二、三屆主席,中國* * *產黨第九、十、十壹屆中央委員,第壹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委員、常委、副主席。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武則天》、《李白》、《杜甫》等。

茅盾

作者簡介:

中國,20世紀文學史上著名的小說家和批評家,被視為壹代宗師,但199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負面評價。他的創作以史詩風格著稱,註重作品的社會功能,重理性輕感性,缺乏打動人心的真正力量。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林家普》。(作者回宇)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1996年7月4日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片太湖之南的魚米之鄉,是中國近代最發達的農業區。這裏離現代的上海很近,也是人聚集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敢面對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和細膩的文筆。他十歲時失去了父親。中國很多作家、政治家的“啟蒙老師”都是守寡的母親,茅盾就是被母親養大的。在北大讀完預科後,無力繼續深造,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式小說月刊,成為文學研究會首席評論家。這個時候。隨後參加上海* * *制作組,成立中國* * *制作黨,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宣傳部代理部長是毛澤東。中日合作破裂後,他從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幻滅》、《動搖》、《追求》、《虹》,於是拿起了小說家的筆。這種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就了他對文學的時代概括和整個社會視野,他早期作品的主題也是取自於此。他在左聯時期寫了《子夜》、《林家堡》、《春蠶》。抗戰時期,他遊歷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出版了《腐蝕》、《霜葉紅如二月花》、《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