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詩經》的作者寫的詩歌,是為了抒發感情而創作作品;後來的辭賦家寫作辭賦,是為了創作而故意造作感情。憑什麽知道他們是這樣的呢?因為《詩經》的產生,是由於詩人心中蓄積了憤懣不平之氣,因而吟唱出來,用以諷勸那些在上位的人,這就是為了抒發感情才創作文藝作品。後代辭賦家之流,胸中本來就沒有感情郁結,卻隨意施展誇張文飾的手法,借此沽名釣譽,這就是為了創作才造作感情。所以為了抒發感情而寫的作品,語言簡練而真實;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辭繁雜且空泛失真。可是後來的作者卻采用浮泛的語言,忽視真情實感,拋棄了古代《詩經》的傳統,效法近世辭賦的弊病,因此表現真實感情的作品日漸稀少,片面追求詞藻華麗的篇章卻越來越多。所以有人熱中於高官厚祿,卻空泛地吟詠田園的隱居生活;心裏老是牽掛著繁忙庸俗的政務,卻空洞地描述塵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實感沒有壹點,寫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從不自誇,人們自然會在樹下踩出壹條條小路,那是由於枝頭有果實存在。相傳男子種出的蘭花不能發出幽香,那是由於他們沒有細膩的感情。象草木那樣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賴感情依靠果實,何況文章,以抒情述誌為本。寫的作品與自己的心誌完全相反,這樣的作品難道值得效法。 因此連綴文辭運用文采,為的是要表達思想;要是文彩浮濫、言辭虛偽,那麽思想內容會被遮蔽得愈加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