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天下大同的詩句

關於天下大同的詩句

1.贊美“大同”的詩詞有哪些

1,只有人人愛國才能讓我們生活在和諧統壹的大家庭裏,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興旺,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3.民生豐裕達三江國運昌盛,安邦有道通四海國威大振!

4.自信、自強、自立,乃立身之本;忠誠、廉潔、勤奮,為愛國之道!

5.新中國走過60年滄桑歲月,飲水思源,讓我們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愛祖國,愛人民,愛我們的家園

天下大同,原是古代儒家宣揚的“人人為公”的理想社會,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思想底框。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他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中華民族應該親如壹家,情同手足。孔子也是世界華人的精神寄托和靈魂家園。孔子是華人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大同 ”是“仁”的最終歸途。

2.有關大同的古詩詞

懸空寺: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唐代賈島:天地有五嶽,恒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北宋畫家郭熙在比較五嶽的山勢特點時也說: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衡山如飛,而常山如行.登恒山 金·元好問 大茂維嶽古帝孫,太樸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壹拂元都門 .登恒山 汪承爵 雲中天下脊,尤見此山尊.八水皆南匯,群峰盡北蹲.仙臺臨日迥,風窟護雲屯.剩有搜奇興,空憐前路昏.登恒山 陳培脈 上應天樞象北辰,眾山環拱碧嶙峋.雲霞隱見金銀闕,昏旦盤旋日月輪.呼吸蒼冥通壹所,逍遙紫嶠會群真.陽終陰始扶元化,朔漠長留太古春.氤氳霧靄擁危巒,象肖靈蛇勢郁盤.望去神光淩鬥極,飛來秀色落桑乾.龍潭雲出千巖雨,虎口風生萬壑寒.我欲摩崖登絕頂,扶搖何處覓青鸞.登恒嶽 帝孫遙拜祖先封,太古混開化嶽功.我欲登之憑展翅,回眸壹瞥墮塵中.懸空寺 自在懸空無二寺,公輸神木賴撐持.釋香儒道同廬享,爭看千年信者癡.天地有五嶽,恒嶽居其北.巖巒疊萬裏,詭怪浩難測.盤徑百轉勢難躋,壹線淩空尚有梯,緩步直緣青壁上,置身真與白雲齊 乾坤自有靈境在,地位豈合他山尊.雲岡石窟詩句:天教微雨為清塵,來看雲岡萬佛身.佛法虛無何足道,人民萬古顯精神.”。

3.有關"愛家鄉,愛大同"的詩句,散文,詩歌等不超過50字

中國,中國,

壯麗的山河長江奔騰,昆侖巍峨。

***產黨領導的嶄新國家,

處處盛開社會主義花朵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中國,中國,

沸騰的山河前進的浪潮波瀾壯闊。

新長征步伐無比堅定,

加快建設現代化的強國。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中國,中國,

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氣勢磅礴。

英雄的人民嚴陣以待,

時刻準備消滅壹切侵略者。

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4.誰有天下大同的原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翻譯: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

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 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

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壹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壹定為自己謀私利。

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漢禮學家戴聖編著的《禮記》中的壹篇散文。

此文是為闡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模式。 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其次闡釋了“大同”社會的理想模式;最後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進壹步闡釋“大同”。

全文節奏分明、變化有致、不拘壹格,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篇選自《禮記·禮運》。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壹,由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的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四十九篇,是壹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中孔子的壹段話,是為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孔子是因為生活在壹個動蕩不止、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壹個太平盛世,壹個理想社會,所以才有了這番言論。 整體賞析 主題思想 此文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

這裏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這裏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文中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壹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總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

雖然主觀目的,只是論說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戴聖(生卒年不詳):西漢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字次君。

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又據《成安縣誌》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人。官九江太守。

與叔父戴德俱學《禮》於後蒼。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

時稱“小戴”。聖授梁人橋仁、楊榮。

由是小戴有橋、楊氏之學。又曾選集古代各種禮儀的主要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

寫法特征 層次清晰,有條不素 此文的層次結構清晰明了,***可分為三層。 從開頭到“講信修睦”為第壹層,它是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

從“故人不獨親其親”到“不必為己”句,為第二層,此處為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最後為第三層,總括並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於人類社會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