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清明祭山作文450字

清明祭山作文450字

清明節祭山作文壹:又到清明節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之年,“逝者如斯夫”,在他們不自覺地去清明祭山的時候,那些“欲斷魂”的行人,不就是壹群懷著崇敬的心情祭拜祖先的行人嗎?!故鄉是遊子的根,祖先是晚輩的魂,祖墳是情感的結。壹個遊子無論窮還是富,行萬裏路都不忘回老家祭祖。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壹直非常關註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習俗。“但是沒有新的土壤,白骨應該是無主的。”這是唐代詩人王建寫的壹首詩。墓上是否有新土,可以判斷墓主人是否有後代。“有後人,掛清明;無子孫,輕墳。”“清明不祭祖,死了就成了豬狗。”“有天鼎,可以拜山。”這些今天在民間流傳的諺語和俗語,反映了清明節掃墓活動的存在,是家族是否延續的標誌。人們以掃墓的方式祭奠祖先,同時也祈禱後代子孫興旺發達,後代子孫的興旺發達保證了祖先的平安和香火的延續。人們所到之處,清明節都會有壹股濃濃的鄉愁,回老家祭山。

我父親在我五歲的時候去世了。從那以後,每年清明節我都跟著舅舅和哥哥去祭山。清明節那天,大人們早早地做好了奶糕(用粘米粉做成的形似人乳頭的蒸年糕),包好米飯,準備好茶酒。我們抓了壹只公雞,抓了壹把鐮刀,背了壹把鐮刀,又背了壹袋鞭炮和紙錢,然後上山掃墓。年輕的時候,壹路走來沒有“想斷魂”。相反,我歡呼是因為我可以欣賞滿山妖嬈的野花,采摘美味的茶穗和清澈的果實,挖脆的竹筍。到墳前,大人們先把墳周圍的雜草割掉,然後在墳前培土,再篩茶倒酒放年糕(壹墳三個),然後點上香,放在墳前(此時我們負責在樹枝上掛紙錢),最後殺雞滴血,祭奠天地和墳靈。就這樣,我們掃了壹個又壹個祖墳,直到所有的祖墳都拜完了才回家。萬壹下雨,我們甚至會打著傘去拜山,年復壹年。

每年清明時節,鄉村道路上隨處可見拜山的行人,或獨行,或三三兩兩,或三五成群,或浩浩蕩蕩。清明節,鞭炮聲響徹山野,回蕩在山間,余音繞梁,令人屏息。

出去工作後,我可以解釋為什麽不回老家拜年,但我絕不會為不回老家拜山找借口。每年清明前或清明,我都會帶著老婆女兒回老家,和老家人壹起去祭祖。自從國家把清明定為法定假日,我們每年清明節都回老家掃墓。遠離家鄉,我們通常忙於工作,我們不會回到我們的家鄉,更不用說的墓地,除非有什麽特殊的事情。到了清明節,反正要回老家,壹定要去墓地。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家族和宗族的凝聚力是農耕的必要條件。要保持家庭和宗族的凝聚力,我們必須強調孝道,而要確保孝道,我們需要許多儀式來傳遞它。“古人崇拜天地,感謝上帝提供能量,感謝土地提供物質;清明節祭山,是感謝祖先賜予生命,蘊含著感恩和孝道,讓生命生生不息。我們祭祖,說明我們有“根”要找,也說明我們講“孝”,這是家族文化的傳承,是祖國的傳統文化。

春風把枯枝吹綠,我們清明祭山的時候,用虔誠的心去祭掃吧。流下眼淚後,別忘了擡頭微笑。守根,忠孝,只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沿著先人開辟的人生道路奮勇前進!

清明節的作文2:清明節祭山。

走在拜山的路上,感受微風徐徐吹來,看著山上的綠樹,是壹種奇妙的感覺。我太陶醉了,以至於沒有意識到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水果!”耳邊傳來母親的聲音,我不知道該拜哪裏的山。

小時候我以為崇山是遊戲。現在,我知道了,拜山是為了紀念祖先。

除去草後,我們珠寶。紙錢和其他“貴重物品”被扔進火裏焚燒,他們磕頭許願保佑我們平安...

最有趣的是吃冷食。那壹個包子。饅頭,饞我“流口水三千尺,疑銀河定九天”我左壹口,右壹口吃,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崇山峻嶺很有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三:清明節祭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到了,人們懷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墓地。然後上帝好像懂了人的心,開始哭了。柳條也低垂著頭...啊!清明節好難過!

我們壹家人帶著鞭炮和紙錢來到墓地...懷著悲傷的心情。壹進門就看到人山人海,聽到炮聲,找到地方,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蠟燭,把它放在紀念碑的正前方。過了壹會兒,爸爸拿起幹凈的毛巾,認真地擦拭著碑,壹字不漏地閃閃發亮。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都是用帶子綁著的。我覺得很奇怪,於是也買了壹條紅帶子,上面寫著“聲音還在”,綁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為了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回憶。然後,我媽燒紙錢,喃喃自語,希望奶奶過得好,保佑我們全家!最後我們磕頭放鞭炮。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壹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那些逝去的人的期望!”

┏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