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古詩《清明》畫圖,要從童年的牧童開始,牧童是壹個男孩的形象。
2.註意牧童的毛發特征,然後畫出五官。
3.畫出人物的形體和動態,為他添加傳統服飾。
4.在牧童後面畫壹只可愛的小牛。我簡單地設計了牛的形狀。
5.畫壹個遠處的村莊,用波浪線表現出霧蒙蒙的感覺,然後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房屋和旅館。
6.最後給畫面上色,要細心耐心,這樣畫面才會整齊。
以上是清明詩配圖的畫法。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在仲春和晚春之交慶祝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祭祖節日,起源於祖先的信仰和拜春習俗。
清明節有自然和人文兩個內涵,既是自然節氣,也是傳統節日。掃墓和祭祖踏青是清明節的兩大主題,在中國自古流傳至今。
鬥之乙(或太陽歷達到15)為清明節氣,清明節氣體交換的時間壹般在公歷4月4日至6日變化,不固定在某壹天,但以4月5日最常見。
清明這個節氣,生機勃勃,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出春天和寧靜的形象,這是壹個郊區春遊和清明儀式的好時機。祭祖的清明節很長,清明節前10後8天,清明節前後10天(中春末之交)。這近20天屬於祭祖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