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去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
我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在廬山。
對廬山真面目的無知,很大程度上與雲有關。廬山的霧看起來像山腳下的雲,遠看又像扣在山頂的雪白氈帽或纏在腰間的輕紗。當人們望著山上的霧氣環顧四周時,不僅遠處的山峰和巖石隱藏在霧氣中,而且它們也常常處於濃霧之中。廬山的雲海更是五花八門,為人們所稱道。如清代文學家張維平寫道,廬山的雲“似雪,柔如棉,輕如銀,寬如海,薄如絮,厚如氈,動或煙,靜或波。”這說明山上的美景真是賞心悅目。鮑照的“大氣霧擔星辰,潭河滿洞”讓我們知道廬山霧起的早,範圍廣。錢瑜甚至“只疑雲洞”,以為廬山有雲源,讓人不得不問“廬山的雲真的有那麽盛嗎?”根據目前的記錄,廬山的平均霧日為191天。5-6月多霧,7月有20個霧日,13個霧日。詩人豐富的想象力也有壹定的客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