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次回到故鄉,見到了熟悉的景物,父親兩眼爍爍生輝,他總要打開車窗,深情的看上壹看。特別是聽到路邊的老鄉家傳來“咚咚咚嗆、咚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咚咚嗆”的節奏聲時,父親總會讓我將車停在路邊,靜靜地、過癮的聽上壹段。這是故鄉特有的壹種民間曲藝——萍鄉春鑼。
對於“萍鄉春鑼”,我兒時經常聽。每年的春節,總有壹些春鑼藝人挨家挨戶的上門“打春鑼”,他們身上掛壹個布袋,將壹面小鼓系在左腹部,鼓邊掛壹小銅鑼,左手持鼓簽,右手持鑼槌,敲打出“咚咚咚嗆……”的節奏,作為曲首的過門和段落之間的間奏音樂;他們用萍鄉方言見人贊人,見物贊物,見事贊事。壹段春鑼唱完,無數祝福的話語總能讓主人家笑逐顏開,並喜滋滋的在春鑼藝人的布袋裏塞上幾個錢。
“春鑼”在故鄉流傳久遠,它源於古代農民對季節變化模糊不清,信息閉塞,官府為了提醒老百姓適時耕種,派專人下鄉去送春,為了解決送春人的生活問題,規定每家每戶要給送春人壹定數量的米和錢。後來“打春鑼”也就成了窮人謀生的壹種手段,壹種“乞討的藝術”。通過世代的傳承,“春鑼”最終成為壹種地方曲藝,經久不衰。春鑼藝人不僅想到什麽就唱什麽,見到什麽就唱什麽,他們通常還會對唱詞進行精心雕琢,使語言詼諧幽默,流暢,韻腳自由,由此,每年都會有些有壹定的故事性的經典段子被錄成碟子在市面上流傳,深受老百姓喜愛。記得小時候父親買回壹段《巧媳婦撮合老鴛鴦》的春鑼就在我家“咚咚咚嗆”地敲唱了壹整年。
從父親對春鑼的情愫中,我知道“春鑼”對於父親,絕不亞於陜西人對“秦腔”、東北人對“二人傳”的感情,那“咚咚咚嗆”的旋律已深植在父親的骨子裏。由此,每壹次當要載著父母再次離開故土時,我都要去音響店買幾盤這壹年來流行的所有“春鑼”段子,在車裏、在家裏放給父親聽。每次聽到這熟悉的旋律,就像打開了父親內心中的那扇情感的閘門,那濃厚的故土氣息奔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