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是舞蹈寫作

什麽是舞蹈寫作

跳舞就如同寫作文,要行雲流水般,。。。。。

這裏有篇: 多年以前就喜歡詩歌和舞蹈。這兩顆種子壹直在我的血脈裏萌動——生根、發芽、開花。我至今仍不敢說“結果”,因為這兩顆種子在貧瘠的土地上倔強地生長著,逐漸長成兩棵低矮的小樹。它們並不茂盛,花朵淺淡且細小,偶爾結出的果實也是澀澀的。但我總對自己說:“能活著就好,活著就有希望。”

在我的生命裏,我始終認為詩歌和舞蹈是血脈相連的同胞姐妹,它們相生相息,心心相通,充實著我的人生,驅散著我內心的迷惘與困惑。

詩歌是文字藝術,它首先要靠大腦去創造、想象,再由手指劈裏啪啦敲擊出壹個個字符。這些字符就像音符壹般從指尖飛出,空靈、飄逸。因此,我愛稱詩歌為“指尖上的舞蹈。”舞蹈是形體藝術,是壹種美妙的肢體語言,能給人完美、和諧的視覺感受,就像品味詩歌壹般唯美。因此,我愛稱它為“行走的詩歌”。

壹、萌芽

最初對於舞蹈的熱愛源於壹個童年時的夥伴。她穿著碎花連衣裙,從城裏來鄉下度假。在我們那個封閉的鄉村,她的到來仿佛天外來客,在我的內心激起波瀾。

我們年紀相仿,因此成了好朋友。那個夏天,很多個夜晚,我們都在梔子花樹下唱歌、跳舞。她教我跳《娃哈哈》、《金色的太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金色的太陽放光芒,美麗的小鳥輕輕飛翔。我們在陽光下跳舞歌唱,歡樂的心兒向著黨……”她靈動的身影在花樹下跳躍,真像壹個天使。在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跳舞的美好,可我們僅僅把舞蹈當做壹種好玩的遊戲,學著像演員壹樣四處表演,邊跳邊唱,從前村串到後村,壹場接壹場,樂此不疲。我不知道這些都是兒歌,更不知道這些都是兒童舞蹈,僅僅喜歡而已。而這種喜歡居然在心裏生了根。

二、霹靂舞時代

雲霧繚繞,燈光閃爍。在輕快的搖滾樂中,美國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踩著太空步出場了。身輕如塵,飄飄若仙。他的動感節拍帶動了全世界的脈搏。

6月26日,邁克爾·傑克遜這個奇特的人物,突然因心臟病離奇去世。他的離去又轟動了整個世界,億萬歌迷為之心痛,為失去壹個音樂天才而痛,也為失去壹個前衛、時尚的舞蹈天才而痛。

欣賞著傑克遜瀟灑自如、動感十足的霹靂舞,我的思緒又回到了80年代末期,那個霹靂舞風靡的時代。

隨著節奏強烈的搖滾樂響起,電視上出現壹條美國貧民區簡陋的街道,壹個頭上纏著紅絲帶的黑人青年在霓虹燈下扭動著腰肢。他腳步輕盈,飄若行走於太空,動作新穎,揮灑自如,變化無窮。隨著節奏的加快,他突然倒立,以頭支地飛快地旋轉起來,越轉越快。這時從旁邊的垃圾桶裏鉆出壹個穿著寬大衣服的黑人小孩,做著同樣的動作……

八十年代末的壹個夏天,我和哥哥無意中看到這部叫做《霹靂舞》的美國電影,它以獨特的魅力讓哥哥為之瘋狂。那時,我和我哥都讀師範,對壹切流行的東西沒有免疫力,霹靂舞為我們打開了壹個新奇的世界,我們的生命因它而精彩。

因為我是女孩的緣故,有著女孩的矜持,所以只能偷偷學幾招。而哥哥呢,完全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千方百計買來壹切行頭:蝙蝠衫、燈籠褲、霹靂舞鞋、黑色霹靂舞手套以及有關霹靂舞的書籍等。只要壹有空,他就開始捉摸。吃飯時,他停箸發呆,壹會又忘形地拿著筷子舞動起來,每個關節如抽筋壹般。他從來不好好走路。滑動著太空步,抽動著機器壹樣的手臂,搖頭晃腦地突然壹個劈*坐倒在地,又緩緩地拉著虛擬的繩子爬起來。然後又開始擦虛擬的玻璃,將雙手輕輕摁在虛擬的玻璃上不動,身體向左或向右輕靈地滑動著。在床上就學蟲子爬,身體由頭到腳慢慢蠕動著前行……

我也受不住誘惑,偷偷把哥哥的霹靂舞書帶到學校,在寢室也學習了幾招。太空步、機械步、月亮步、擦玻璃、拉繩子等。我記得為了跳月亮步,我將積攢的錢全部拿出來,專門買了壹雙霹靂舞鞋。

至今我仍然熱愛舞蹈,的士高、街舞、交際舞、民族舞、現代舞等。雖然沒有正式學習過,但是喜歡欣賞,喜歡嘗試。只要音樂響起,我都有壹種跳動的****。我覺得跳舞可以讓我忘記壹切,甚至人生中表面的繁華和憂愁。這壹切都緣於曾經風靡的霹靂舞。

德萊頓說:“舞蹈是腳步的詩歌。”今日,我不用腳步寫詩,只用心靈舞蹈,來懷念逝去的霹靂舞時代。

三、交際舞大賽

1992年,我分配到壹個企業工作。當時正流行跳交際舞,每個單位在周末都要開舞會。我像壹只羽毛未豐的小鳥,從這個舞場飛到那個舞場,很快就學會了華爾茲、倫巴、恰恰舞等。那是壹段快樂的記憶。

1994年,企業舉辦了首屆交際舞大賽,礦區壹派生機勃勃。我和我的搭檔(也是我現在的老公)代表單位也參加了比賽。比賽那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舞林高手雲集於此,準備大顯身手。參加比賽的幾十家單位都選派了精英,準備壹舉奪魁。供應處的幾對選手報的舞種是摩登舞——《華爾茲》和《慢四》,他們可是作了精心準備,專門訂制了舞臺服裝。男士著壹身黑色燕尾服,胸前打著紅色領結,富有英國紳士派頭。女士將秀發盤起,頭上斜插壹枚金簪,身穿草綠色花邊長裙,臂間絲帶飛舞,如壹幅淡雅的水彩。我們報的舞種是拉丁舞——《恰恰》和《倫巴》。我們沒有準備舞臺服裝,也沒有像他們壹樣天天排練,因為教室裏還有幾十雙求知的眼睛等著我們,容不得耽誤。那天我化了淡淡的彩妝,上身穿著壹件黃色的緊身衣,下面是壹條白色短裙。舞伴身著壹件白色襯衣,胸前打著黑色領結,下身穿壹件黑色西褲,看上去精神抖擻。

首先是摩登舞比賽。選手們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裙帶飛揚,讓人大開眼界。接著是拉丁舞比賽。當裁判念出“教育中心代表隊進場”時,我們舒展雙臂,兩手相牽步入舞池。隨著熱情奔放的恰恰舞響起,我們踩著音樂節拍,靈活地扭動著胯部,手臂隨肩靈舞。緊接著風格陡變,柔美的倫巴樂曲奏響,動作由激烈轉為舒緩……

這是我的第壹次舞臺生涯,雖然只獲得三等獎,但它給了我自信和勇氣。

四、洋節的滋味

聖誕節快到了,突然接到壹朋友的邀請函,原來是邀請我參加論壇的聖誕聯歡晚會,並要我表演個節目。

多麽誘惑的字眼!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這洋節還沒過過呢,今兒個要好好瘋狂壹回。

表演個什麽節目呢?唱歌?就我這沙嗓子,壹個高音都拉不上去,能唱嗎?算了,還是跳舞吧。跳什麽呢?好幾年沒進舞廳了,壹些舞步早已模糊不清,依稀還記得那個像印度舞的玩意,叫什麽來著?噢,對了,桑巴舞,就跳這個吧。

於是,我到處借桑巴舞的碟子,好不容易在壹個舞蹈老師那借了壹盤,如獲至寶。接下來,我就利用休息時間開始編排動作,從舞曲過門到結束造型,每壹個節拍的動作都設計好了,並詳細地記在了本子上,以防忘記。

練習了兩天,總覺得壹個人跳太單調,要是有個舞伴多好呀。其實,我身邊就有個多年的老搭檔。只不過,他現在迷上了麻將,對舞蹈嗤之以鼻,認為那是年青娃們的玩意,是壹種幼稚的遊戲。算了,還是甭找他了,免得挨訓。

眼看聖誕越來越近,可節目實在不滿意。沒辦法,我只好厚著臉皮對他說:“聖誕節有個狂歡晚會,妳去嗎?”聽說是狂歡晚會,他有些稀奇。“狂歡晚會?哪裏組織的呀?”“論壇組織的,還有電視臺記者錄像呢。”“那麽遠,算了,好多事情要忙呢。”“嗯,妳陪我去,好不好?”我開始撒嬌,“我已經答應別人了,還要表演節目呢,我們壹起去表演好嗎?”“不去,沒時間。”他壹口回絕,我心裏涼了半截。後來,在我的軟硬兼施下,他終於答應了。

第二天,我開始重新編雙人舞桑巴的動作。在緊張的幾天時間裏,從編到練,再到熟悉,實在是有些夠嗆。好歹我們是老搭檔,配合默契,在聖誕節之前,節目排練得還算滿意。

參加聖誕節晚會的當天下午,我專門找壹朋友開車送我們到市區參加晚會。車行了壹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指定的晚會現場。只見那裏已是人山人海,晚會還在籌備之中。我們落座後,晚會接待人員給我們分發了紀念品。壹張200元的美容劵,壹本《走進鐘祥》的書籍(由鐘祥市宣傳部副部長蔡章田先生主編),還有壹頂聖誕帽。我們開心地戴上聖誕帽開始看演出。首先出場的是男主持人阿樂先生,幽默的串詞,隨機應變的才能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然後又欣賞了很多豐富多彩的節目。在歡歌笑語中,我們也上了場。長達4分鐘的舞曲,把我們累得氣喘籲籲。特別是他,人發福了,跳得大汗淋漓。還好,舞蹈順利跳完,我們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晚會壹直持續到11點,我們才開車返回。然後宵夜、洗嗽,躺下沒多久,天就亮了。

妳們若問我,這洋節是啥滋味?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瘋狂的滋味。

五、學跳傣族舞

多年前,曾在春節晚會上看到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她著壹身純白的吊帶長裙,裙擺上點綴著許多孔雀翎圖案。靈活的手指綻放枝頭,似高傲的孔雀昂首漫步在林間小道上。手臂如蛇遊走,柔和、靈巧,如浪湧動……其純凈柔美的舞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我也只是壹看了之,也不知道她跳的是什麽舞。後來才得知她是雲南人,以跳《孔雀舞》出名,被人稱為“舞神”,

是壹位真正的“舞蹈詩人”。她的舞給人以超然、空靈、淡泊而抒情的印象,不食人間煙火而又與生活那麽貼近。

時間壹晃已過去了多年,我從未奢望自己也能跳上壹曲民族舞。但是今年聖誕節,應朋友之邀,又去參加論壇的聖誕晚會,居然做了壹個大膽的決定,學跳壹支傣族舞去表演。

本打算跳拉丁舞的,因沒找到合適的舞曲而取消了念頭。後來無意中在壹光碟上看到壹支傣族舞,傣家姑娘柔美的臉龐,曼妙的“三道彎”,聖女般的雕塑造型,把我帶入詩壹般的境界。於是我決定挑戰自己,學跳傣族舞去參加晚會。

由於光盤上的傣族舞是群舞,很多動作都是由五個傣家姑娘配合完成,而我壹個人只能是獨舞,這無疑給我增加了難度。

我只好先熟悉音樂,根據節奏編排動作,並將每個動作都取了名字記在本子上,然後再按順序訓練。經過反反復復修改、練習,終於將整個舞蹈熟記於心。

彩排那天,心中異常緊張。因為我只是壹個人關在臥室裏練習,沒有人作參考,連自己都不知道跳的啥樣。在眾目睽睽之下,特別是在幾個導演的嚴厲目光下,我心虛了。在做壹個慢動作時,我感覺腿發軟,幾乎癱倒在地。特別是臉部肌肉,因為緊張抽搐得厲害,本想微笑,可實在笑不出、那種滋味真難受。唯壹慶幸的是:演出那天,我異常輕松,整個舞蹈壹氣呵成。

演出回去後,發現右膝蓋處青紫壹片,仔細壹想,原來是訓練最後壹個造型時留下的印記。

丘吉爾曾說:“妳若想嘗試壹下勇者的滋味,壹定要像個真正的勇者壹樣,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動,這時妳的恐懼心理將會為勇猛果敢所取代。”是的,在生活中,我們要勇於嘗試,只有不斷嘗試,才能體味出新的滋味。

舞蹈就是行走的詩歌。楊麗萍的壹生就是典型代表,我想冰心老人也是如此認為。請看她在《觀舞記》中對印度舞的描寫:“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裏的離合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