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現代漢語中的標準字(常用字),普通話讀作zhú,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在劉舒屬於象形字。
“竹”的基本含義是常綠多年生植物,春季出筍,莖節多,中間中空,質地堅硬,種類多,可作器皿和建材,如竹子;引申義是指竹管樂器,如石、絲、竹等。
朱茵:朱子
竹子解釋:
含義:常綠植物的莖呈圓柱形,中空有節,葉脈平行,嫩芽稱為竹筍。種類很多,有淡竹、苦竹等。莖可用於建築和器皿,竹筍可食用。
竹子句子:
那裏的壹切都是由竹子制成的。
除了它喜歡的水果和蔬菜,55磅的竹子將被用作它在飛機上的食物。
眾所周知,野生大熊貓只吃竹子,所以為了拯救它們,我們必須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
我們發現他的小屋是用竹子和稻草建造的。
5.如果沒有竹子會發生什麽?
6.他們在長長的草地上玩耍,草地是竹子、無花果樹和野芭蕉樹的影子。
7.中國的筷子大部分是竹子做的,但是現在有更多的木制筷子和塑料筷子。
8.第壹個國家政策是12年前。那時候妳種竹子,國家會給妳更多的錢。
9.我們看到壹張竹床和壹個竹壇,但沒有人在那裏。
10,我知道妳的家鄉在中國,所以我給妳帶了些竹子。
11.使用竹子作為替代能源設備的材料是另壹種“環保”的用法。
12.竹子對綠色運動的倒數第二也是最高的貢獻是竹棺。
13.筷子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吃飯工具,它可以由各種材料制成,如竹子、木頭、漆器、玉石、象牙、塑料、鋁、銀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