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元稹關系好嗎?
元稹,字略,洛陽人。他天資聰穎,十五歲開悟。元稹和白居易是患難與* * *的好朋友,情和意都在當時的文人之中。兩人相識於貞元十九年(803)。當時白居易有《代書詩百韻》(白居易集,187頁)。詩的開頭,他說:“我記得在鎮遠,我初入校門。我的名字是當天給的,我什麽都知道了。”然後他給自己做了個筆記:“在鎮遠,我和魏徵同去壹個系,被授予省校書記,我只見過他壹面。”白居易比元稹大七歲,白居易三十二歲,元稹二十五歲。\x0d\白居易和元稹有過相似的經歷:\x0d\803,兩人都被授予攜書傑出學者稱號,並授予校書吏稱號。\ x0d \ 809年,白居易被任命為長安左拾穗兼翰林學士;元稹被任命為監事。\x0d\810年,白居易改授荊胡曹參軍;元稹貶江陵秀才曹從軍。\x0d\815、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元稹被授通州司馬。\ x0d \ 820年,白居易在長安任客座大夫;元稹被任命為祠堂大夫。\ x0d \ 829年,58歲的白居易生了壹個崔;元稹生了包道。\x0d\白居易和元稹壹起大學畢業,壹起在朝鮮服役,同年被貶。他們同年有了孩子。相似的經歷和相同的文學造詣將他們緊密地聯系在壹起。兩人成為摯友後,無論何人何地,付出、相送、付出、歌唱、講和、答詩總是不斷。大和二年(828),* * *編纂了白元合奏的十七卷本《尹姬集》。\x0d\白居易和元稹的詩最多。讓我們來看看他們之間真摯的友誼。\x0d\元和十年(815)八月,白居易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貶為江州司馬。他非常憂郁和悲傷,晚上經常睡不著覺。他總是在去江州的船上讀元稹的詩,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在《在船上讀元曲九首》中,他寫道:“燈未卷,讀妳的詩,詩已盡。”當眼痛燈熄滅,它依然坐在黑暗中,風迎著浪吹。"白居易在詩中表達了他帶著"燈殘"和"眼痛"讀了壹夜元稹的詩。他雖然沒有寫下讀後感,但最後還是壹個人坐在黑暗中聽著風浪,通過營造氣氛來表達自己的悲傷。\x0d\白居易元和十年八月被貶江州。白居易比元稹先貶江州五個月,今年三月貶通州刺馬。當他到達通州時,他病了。聽到他最好的朋友被降職的消息後,他震驚了,晚上坐在床上。《文樂天授江州司馬》詩中寫道:“殘燈無焰影,今夕聽說妳在九江。在垂死的夢裏坐起來,黑暗的風把雨吹進冰冷的窗戶。”不久,白居易收到這首詩,立刻被朋友們的關心所感動。他在給元稹的信中感慨地說:“這首詩會感動到不相幹的人去讀,何況是我。直到現在,每當我看到它,我的心就會難過得難以忍受”(見《魏書》第433頁)。元稹接到白居易的信後馬上哭了,嚇得妻女驚慌失措,以為出事了。他在《快意書》詩中寫道:“信開頭有淚,妻驚女哭問故。異常昏迷,應是江州司馬叔。”妳看,這兩個被逐出京城的“天涯淪落人”,在困境中互相安慰,情、意、憐、愛就像兄弟壹樣!\x0d\最傳奇的是元和四年(809)元稹去東川公幹,白居易還在長安。仿佛兩個人是“然而我感受到了神聖獨角獸和諧的心跳”,他們各自在這壹天寫了壹首詩。元稹恰好到了涼州。他在詩中說:“夢君繞曲江頭,遊至慈恩院。館官喚馬送來,忽驚於谷亮洲。“詩裏說元稹夜裏夢見白居易,李和白行健壹起去曲江遊玩。這壹天,白居易等三人真的去曲江玩了。他們在喝酒的時候,想到了元稹。白居易寫《醉與李十壹(即李)憶元九》詩:“花時醉斷春愁,醉折枝為酒。突然想起故人,上了天,今天去了涼州。“白居易算得很準,元稹那天真的到了涼州。長安與涼州山水相隔,白居易與元稹的心理感應如此壹致,不能不說是千古奇聞。\x0d\從壹些看似很小的細節中,可以凸顯出兩人之間真摯的感情。\x0d\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被京兆府官員曹取代,仍任翰林學士。在洛陽,元稹因為揭露了當時河南尹犯下的家族式罪行,被召回長安,引起當局不滿。路過華陰伏水驛站,柳時元和元稹為爭奪驛站房,打了元稹。元稹受辱,被貶從軍,為江陵府進士曹。有壹天,白居易在故宮夜場,突然思念起元稹,於是寫下了《故宮夜場與元稹》:“有兩篇論文在心頭,想慢慢重讀。五宮漏第壹縷曙光過後,壹盞小窗燈即將熄滅。“元稹受辱降格,受到不公正待遇。白居易能不在乎嗎?他在信紙上寫了幾千字,生怕還有遺漏的地方,把寫好的信重讀了壹遍,才放進信封。可以說細微之處真的道出了真相!\x0d\元稹總是擔心白居易。在白居易為母親擔憂的那三年裏,元稹從未少給白居易支持。白居易稱贊元稹“心如鐵石”,意思是元稹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變心。\x0d\為朋友寫詩,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親密。這就是白居易和元稹的關系。長慶四年(824),元稹將白居易的詩編成五十卷,定名為《白居易長慶集》,在白居易詩歌的傳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x0d\大和三年(829),三月底,白居易不再擔任刑部侍郎,京師分封王公、賓客。九月,元稹觀察從浙東遷居尚書的使臣左誠,回長安途中經過洛陽。他們非常親熱地相遇,並且有著無盡的信任。臨走時,元稹留下兩句詩:“妳該怪我久留,我要和妳告別。白頭夫妻日漸稀少,我怕妳明天就沒有這份喜悅了。”“不知道妳來了三次,這次白了老小胡子。妳不去開會,壹會兒見我好嗎?”元稹寫完這兩首詩,淚流滿面,牽著手走了。白居易也是淚流滿面,不忍離去。至於元稹在詩中所說的,白居易是忐忑不安的,他怕有什麽意外。\x0d\大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突然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噩耗傳到洛陽,白居易“久違了感情”,再看元稹兩年前留下的兩句詩,“言下之意如是”。白居易的《詩人們的視線》更是悲涼。這年八月,元稹的靈柩運到洛陽,白居易親自到靈柩前祭奠,並隨悼詞作了兩首哀歌。“八月,涼風吹白簾,我在廊下哭。我的妻子,親戚朋友都來吊唁,才知道上帝什麽都不知道。”第二條是:“文章無敵,人品精神已死。我哭著把它送到鹹陽北苑,後面可能是塵土。”(見《白居易文集》第952頁《貢微》)\x0d\大和六年七月,元稹葬於鹹陽,白居易親自為他寫了墓誌銘。自從元稹死後,白居易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思念。十年後,70多歲的白居易有壹天在他的朋友陸那裏看到了陸和元稹的合唱詩。他為往事感到惋惜,忍不住落淚,於是蘸墨在詩集最後的空白處寫下了這樣壹首詩:“久聞袁九勇詩,恨不能晚識盧君。今天,每壹位先生打開壹個古老的卷軸,卷軸上的許多通道都把它送了出去。含淚看著眼睛就不好說了。不要難過。聽說鹹陽墳上的樹熏了三枝白楊!夜晚,我將與夢想攜手,清晨,我將熱淚盈眶。”(見《白居易全集》第1115頁《看魯詩?因贈子,題在卷後”)。\x0d\白居易和元稹的交情不言而喻。生死三十年,歌詩九百章。“二人”以詩為始,以詩為終”(見《祭魏》第952頁),兩人密不可分的友誼不因政治分歧而減弱。他們相處融洽,求同存異,應該是後人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