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清朝有多少文字獄的記載?

清朝有多少文字獄的記載?

最近重讀《清代文子獄檔案》這本書,心情並不平靜。

這是四十多年前由原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輯出版的專門資料書。它選取了原文獻館(現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收藏的大量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時期的歷史檔案,如各種詔令,< SPS = 1271 & gt;成批的奏章、演講稿、供詞等。,都是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

所謂文字獄,是指歷代統治者通過其言論和著述,對壹些人進行殘酷迫害而造成的不公正監禁。在中國漫長的階級社會,尤其是封建社會,隨著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文字獄壹直層出不窮。如果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大興文字獄的始作俑者,那麽隨後的漢、唐、宋、明各代也都有各自時期的重大文字獄案。清朝統治者進壹步發展了封建地主階級多疑暴虐的階級性,依仗國家政權的強大力量,用各種殘酷狡詐的手段制造文字獄。對清代文字獄的壹些分析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文字獄的罪惡本質。

清朝文字獄的直接目的是打擊政治反對派,企圖消滅壹切不利於自己統治的論調和記載。於是,他們不惜歪曲篡改史籍,甚至禁止大量書籍的出版,追緝銷毀了許多曾在社會上流傳的書籍,列出了許多所謂的“禁書”、“反書”,對這些書籍的作者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迫害。康熙二年(1663),有人舉報莊婷

禁書的範圍很廣。壹開始僅限於明代野史,文武官僚的奏折,文人的文集。後來又壹再擴大,各種書信、賬本、筆記,“不論詩詞、傳奇小說”*都被禁。“不管破了什麽,如有違判,請提交。”乾隆四十壹年(1776),江西巡撫海城壹次性上繳禁書8000余種,受到乾隆上諭表揚,下令各省效仿。結果各省找了又找,交了又交。不知道有多少珍貴的文化經典被摧殘!

在收集和銷毀大量書籍的同時,還極其野蠻地迫害所謂“倒書”的作者。甘龍和他的仆人們建立文字獄的手段極其卑劣。他們找詞選詞,斷章取義,隱晦的辯解,重視,強詞奪理,添油加醋。比如,在胡中藻的《簡墨史聖鈔》中,甘龍發現有壹首詩“壹顆心是濁清的”,但他堅持認為作者故意把濁字放在清國號上,並在當年執行;在李

受害者中既有普通學生、教師、舉人等中下層知識分子,也有督撫、知事、大學士等高官。此外,還有鹽商、僧侶、江湖騙子等各色人等。壹些城鄉的普通勞動者,只是因為喜歡寫點什麽,就陷入了羅網。可以看出,受影響的區域相當廣。

與他人相連是封建法律的特點。但在封建法典中,對於命運的範圍和處理,還是有壹個總的規定。事實上,甘龍等人在文字獄案中的共謀行為遠遠超出了大清法律的規定。在很多情況下,除了作者的直系親屬,所有與作者有關系的人,如師生、朋友、上下級、同學、老鄉,甚至只是偶爾吟詩作賦、相互交流的人,所有收藏、買賣或對該書有過雕琢、作序、校訂的人,也就是說,所有與此人有過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人,都會受到牽連。比如上面提到的莊婷

既然要建文字獄,就要獎勵告密者,於是誣陷之風盛行。文人小人就這麽壹小撮,這幫家夥專門害人。有的人專門在別人或者自己祖先的藏品裏收藏嫌疑人,然後極端推論邀功。有些人特別批評那些引用“不服從”的人

總之,壹部清代的文字獄檔案,既是壹部從側面反映出的封建專制的罪惡歷史,也是壹部封建地主階級領導人踐踏人的尊嚴、蹂躪輿論、破壞文化遺產的罪惡歷史。本書選取的許多文獻,都滲透著許多人的血淚,記錄了許多人的辛酸與苦難!19世紀中期的啟蒙思想家龔自珍曾語重心長地說“凡書皆為米梁而作”,正是他所指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