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說到寫明月,詩仙李白絕對是數壹數二者,他寫明月的詩作之多,佳句之絕,絕對讓妳嘆服。月、酒、友是他詩中最常出現的三大元素,而且經常是融合在壹起寫的。看題下原註可知,這首詩是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古人來說是壹個宇宙之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這首詩立意上,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
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北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詞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交待了寫詞的過程,詞人與胞弟蘇轍已經七年沒見了,正值中秋佳節,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面對著壹輪明月,怎能不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曠世佳作。難得的是,詞人還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了濃厚的哲學意味,探討了人生的意義。
三、《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是唐開元年間的尚書丞相,後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三年後被罷相,這首詩就寫於詩人被貶荊州長史以後;是詩人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構思巧妙,意境幽靜。
四、《蘇幕遮·碧雲天》(北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