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文化”的繼承發展既離不開硬件設施的打造,更離不開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的提高和有效制度機制的建立。
在城市硬件建設中,“三蘇文化”更多地體現在古樹木、古民宅、古城墻和韻味悠長的亭臺樓榭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了市 *** 擴建和修建三蘇祠、東坡碑林、東坡布衣雕像、八百進士堂和遠景樓的大動作。
如果沒有廣泛的群眾性文化和專業基礎,曲終人則散。所以,還必須建立壹支過硬的群眾性文化隊伍,郟縣的 “三蘇文化”品位才能越濃越醇!壹個“文化三蘇”的出現將是郟縣發展之福! 當然,從文化的三個層面來理解,“三蘇文化”可這樣來確定它的載體和支點:壹是實用文化。
包括雕版書籍、宣紙、蘇詞歌賦、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二是藝術文化。包括蘇體字畫、建築藝術等。
三是思想文化、哲學理念,它的載體是人。總之,應從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兩個方面人手盡可能讓“三蘇文化”更為鮮活具體,為大眾所理解、接受。
2. 以三蘇文化為題寫壹篇讀書心得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區紗縠行南街,分別距成都、樂山80公裏,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
現成為占地104畝的古典園林。三蘇祠庭院壹直是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拜祭聖賢的聚集場所,經數百年的營造,周圍紅墻環抱,綠水縈繞,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橋頻架,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
樓臺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祠內有蘇洵、蘇軾、蘇轍和程夫人、任采蓮、蘇八娘、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史夫人及蘇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還供奉有眉山始祖蘇味道畫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荔枝樹等蘇家遺跡;有三蘇祠沿革展、碑廊蘇軾手跡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國碑約30通。
除此而外,館內還收藏有上萬件有關三蘇的文獻資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負盛名的人文景觀。清代宰相張鵬翮撰大門聯贊三蘇:“壹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最為大雅。
3. 尋找三蘇文化作文1000字三蘇祠秋的黃昏,飄飄灑灑的細雨如期而至。
伴著細雨,撐著傘,隨著如織的人流,我信步進入了闊別已久的三蘇祠。朱墻,棕房,黑瓦,綠景致(參天古樹、翠竹掩映、荷葉連連、綠水縈繞),在細雨的潤澤下格外的顯眼;古樸典雅的樓臺亭榭,詞意雋永的匾額對聯依然那麽熟悉而又親切。
我眼前展開的景向仿佛新的壹般。大門後的前廳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銀杏樹,雖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洗禮卻依就傲然屹立。
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樹冠,還不知疲憊地披著綠衣,向過往的人們盡情展示綠意。老人們常說:“大門右側最古老的那棵是父親蘇洵,最高的是哥哥蘇軾,旁邊的弟弟蘇轍。”
他們盤虬臥龍般的樹根緊緊地紮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覺得這些樹根像蘇家三父子的長胡須飄逸於胸前。往常我壹定會沿著前廳、正殿、啟賢堂、來鳳軒、披風榭這路線逐壹問候。
或許想討個清靜,或是好奇,我避開喧鬧的人群,獨自踏上前廳門左側的幽徑,準備環遊壹下宅祠。小道兩旁,滿眼翠竹,竹林後是朱紅色的圍墻,翠綠遮敝,圍墻努力用紅光填滿林間空隙。
竹林間,壹條清涼的小溪環道流淌,不見其發端與終極。雨點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綻開的水波在我心中蕩漾著、蕩漾著……,這兒的壹切都是綠的,竹的清香是淡綠的;秋的風是淡綠的;水也是淡綠的。
眼前的綠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寧人瘦,無竹令人俗。”或許這就是竹的妙處。
恍然間這才明白怪不得三蘇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譽。尋著小溪,逆上來到“洗硯池”。
初見池水幽綠著,與竹的綠相互呼應著。萬千竹子似無數毛筆欲將立插池中,飽蘸濃墨重彩;細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
傳說有二,壹則把池水說成墨汁,再則說成是洗硯所成。千百年來人們傳頌著蘇家洗墨勤學苦練的美德,原因如此。
天道酬勤,蘇家的天地文章,揚名天下,洗硯池由此得名。小徑旁的小溪水流進了路邊的荷塘。
轉過眼去,路邊高纖的竹林,換成了高擎的荷葉。塘水如鏡,雨化成壹粒粒珍珠跳入荷葉,又順著荷葉滾入荷塘,打碎了鏡子,漾出幾道斜斜的波痕。
偶有幾聲鳥鳴,卻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黃昏中是三蘇祠多麽靜謐啊!荷塘好像壹個熟睡的嬰兒,臉上寫滿了恬靜與安詳。
叮-咚-雨珠兒從傘尖蹦下,蹦入荷塘的聲音也可也聽見。書房“來鳳軒”就在荷塘包圍中。
靜以致遠,蘇家兄弟選擇在此發憤苦讀,雙雙高中,取得功名。鳳本是鳥中最高貴、出類拔萃的代表。
鳳展其翼,百鳥皆收其翼。壹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蘇家有三者。
大有栽了“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後人,將書房改名“來鳳軒”。
書房對面便是木假山堂,據說,蘇洵偶得木假三峰,購置於家中,並撰寫《木假山記》。木假山,遠看是壹個筆架正放於門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讓人猜不透。
忽而想到了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那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古詩來。
這或許是主人們對其最好的註解。“來鳳軒”前堂是啟賢堂。
傳說中的“蘇老泉”就在堂邊。啟賢堂裏面供奉蘇家祖宗們的牌位、祖訓和四書五經之類的遺舊。
蘇宅古井,綠苔叢生,泉水清冽可口;黃荊樹盤曲出枝,枯木逢春;井邊石墩上端放著木盆。這壹切似乎徐徐地告誡著我們後世子孫關於“飲水思源”,“黃荊條下出狀元”,“金盆洗手”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看過來鳳軒、木假山堂、轉向“披風榭”此處有東坡石像。
微雨中,只見溪畔石上,蘇東坡斜倚散坐,頭帶學士帽,胸前蓬蓬然長髯自然飄逸,神情悠遠而略帶沈思。四個鎏金大字“浩然正氣”高高地懸掛在披風榭門前。
忽然壹陣雄渾且豪放歌曲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傳入耳中。亭子中幾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吸引了我的註意。
老人們誦讀著,用二胡伴著樂,誦讀聲抑揚頓挫,給本來就極富有文化氣息的“三蘇故裏”增添了幾分韻味,千古文章就這樣傳頌著。正殿(又名饗殿)在啟賢殿的前面。
殿內供奉著三蘇父子的塑像,正中懸掛有“養氣”壹匾。正殿前廊兩側,置放有鐵鑄大鐘壹口,大鼓壹架;正殿兩側各有壹方墻門道,西為“文淵”,東為“學藪”。
殿前人頭攢動,香火裊裊。雨中的縷縷青煙寄托著人們對三蘇父子無限的尊崇、愛戴和敬仰,也寄托著人們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護佑,能像先人壹樣獲取金榜題名,功成名就。
緩緩步出大殿,走出大門,雨停了,夕陽用最後壹絲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燦燦的光輝,暮色漸漸開始四合,將原先披在三蘇祠裏各個角落裏的金紗蓋隱去了。只有大門旁那棵千年大榕樹依然笑容可掬和藹慈祥地目送著鄰人們的遠去。
回望熟悉且親切的三蘇祠,感覺自己好像又登門拜訪老鄰居壹次,和他們攀談,做了壹次長長的交心之旅。
4. 寫眉山習俗的作文550我的家鄉在眉山,是壹個風景優美的城市。
眉山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市中心的三蘇廣場,那裏聳立著三蘇父子的雕像,人們時常到這兒來瞻仰他們,感受文化的氣息。雕像旁邊是壹個大大的水池,各種各樣的魚兒在水裏遊來遊去,非常可愛。每到周末,水池中的噴泉就會噴出壹道道水柱,漂亮極了!
沿著東坡湖壹路走來,妳會見到壹個美麗的公園,那就是眉山有名的東坡湖公園。公園裏風景優美,綠樹成蔭,是人們消暑納涼的好地方。公園裏還有許多小朋友喜歡的遊樂設施,我最喜歡玩的是太空飛船和碰碰車,它們驚險而 *** ,是鍛煉意誌的好方法……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最最喜愛的家鄉——眉山!
5. 寫文章仿效宋朝“三蘇”中的三蘇是那些人宋朝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
宋仁宗嘉靖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
士大夫爭相傳誦,壹時學者競相仿效。宋人王□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
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
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蘇轍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 川)人。
仁宗嘉□二年(1057)與蘇軾壹起中進士。不久 因母喪,返裏服孝。
嘉□六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 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 寧三年(1070)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熙寧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
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
元豐八年,舊黨當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權吏部尚書,出使契丹。
還朝後任禦史中丞。元□六年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
元□八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聖元年(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後又貶循州等地。
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謚文定。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 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 談天下大事,如《新論》(上)說“當今天下之事,治 而不至於安,亂而不至於危,紀綱粗立而不舉,無急變 而有緩病”,分析當時政局,頗能壹針見血。
《上皇帝 書》說“今世之患,莫急於無財”,亦切中肯綮。史論同 父兄壹樣,針對時弊,古為今用。
《六國論》評論齊、楚、燕、趙四國不能支援前方的韓、魏,團結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敵而後方安樂腐敗的現實。《三國論》將劉備與劉邦相比,評論劉備“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也有以古鑒今的寓意。
蘇轍在古文寫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張。在《上樞密韓 太尉書》中說:“文者,氣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認為“養氣”既在於內心的修養,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廣闊的生活閱歷。
因此贊揚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他的文章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傑深醇之氣。
例如《黃州快哉亭記》,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於壹爐,於汪洋淡泊之中貫註著不氣,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散文的這種風格。 蘇轍的賦也寫得相當出色。
例如《墨竹賦》贊美畫 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態寫得細致逼真,富於詩意。 蘇轍寫詩力圖追步蘇軾,今存詩作為數也不少,但 較之蘇軾,不論思想和才力都要顯得遜色。
早年詩大都 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格淳 樸無華,文采少遜。
晚年退居潁川後,對農民生活了解 較多,寫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現實生活較為深刻的詩。抒寫個人生活感受之作,藝術成就也超過早期,如《南齋竹》:“幽居壹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閑。
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見舊溪山。”意境閑淡,情趣悠遠。
蘇轍於詩也自有主張。他的《詩病五事》以思想內容為衡量標準,對李白、白居易、韓愈、孟郊等都有譏評。
如說李白“華而不實”,說“唐人工於為詩而陋於聞道”,這看法在宋代有壹定代表性。 蘇轍著有《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 84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活字本。
宋仁宗嘉靖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
士大夫爭相傳誦,壹時學者競相仿效。宋人王□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
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
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蘇轍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 川)人。
仁宗嘉□二年(1057)與蘇軾壹起中進士。不久 因母喪,返裏服孝。
6. 壹篇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可不管是哪個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壹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蘊。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壹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活字印刷,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指南針被廣泛用於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采的必備品。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傑出的著作之壹。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壹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壹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向往自由,詩聖杜甫的詩悠閑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壹顆明珠。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說將白話文推向高峰,《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並稱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沈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麽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麽韓國人說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麽日本人說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壹個強大的國家壹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鑒,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
7. 以“品讀歐陽修”的800字作文《品讀歐陽修》 假如給我壹個選擇,讓我生活在古代的話,我會選擇宋代,更是北宋那個有妳的時代——歐陽修。
真想跨越千年的時光與妳對飲,盡管我只是壹個無名小卒,但妳不會介意,因為妳有寬廣的胸懷。 品讀妳,品出妳讓人折服的大度。
妳位居副宰相,位高權重。按常理,妳壹定妒賢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妳上。
但妳不,妳勇於提拔推薦有才之人,妳提拔推薦王安石,他成為宰相,居官妳上,他成為中國十壹世紀的最偉大的改革家;妳獎進“三蘇”,讓他們的芳名遠播,成為唐宋八大家,不得不佩服妳的大度。 品讀妳,品出妳讓人欽佩的闊達。
妳政治上不得意時,被貶為滁州太守。按常理,妳壹定是抑郁不得誌,難以排遣心中的郁結,而妳卻不計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記》怡然自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好壹般闊達。妳曾號“六壹居士”。
人問,何為“六壹居士”,妳說:“家有藏書壹萬卷,有三世金文著釋壹千卷,壹棋盤,壹琴,桌上常備壹壺酒。”人問此“五壹”也,妳卻爽朗壹聲說:“壹老翁置於其間,豈非‘六壹’也。”
品讀妳,品出妳讓人感動的勤奮。妳從小在沙灘練字,苦讀史書,年紀輕輕便考中進士,仕途順利,但從未放棄勤奮的信念。
深夜苦讀,手不釋卷,即使是意誌受挫時,也在書海中尋找快樂。有人曾問,君藏書萬卷,不知讀過幾本。
歐陽修曰:“妳在我所藏之書隨便挑壹本問我,若有我沒讀過的,我無言面對我的六壹居士。”那人專門挑壹本積了許多灰塵的書問他,他便對答如流,毫無差錯。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勤奮的學習,怎麽會有對答如流,毫無差錯呢? 品讀妳,品出妳謙虛謹慎的做人態度。在那個群星雲集的時代,妳卻功名成就之後不浮誇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的。
妳和另壹史學家修訂史書,名字列於他人之下,不居功,難能可貴,難怪宋“六家”以妳為首,當之無愧。三蘇、王安石、曾鞏都是妳推薦出名的,妳曾極力推薦蘇軾,說此人日後文名顯於我歐陽修,智之大者,歐陽文忠也。
品讀妳,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閃亮的星,星光閃爍;品讀妳,品出的是花架上最美麗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讀妳,品出的是歌唱舞臺上的交響曲,催人奮進。站在宋朝時代的陡峰,不是帝王,而是妳歐陽文忠公。
妳是讓人望塵莫及的大家,品妳千年有滋味。 《品讀歐陽修》 歐陽修頗似白居易,性情、才華、仕途,可比之處甚多。
他是易感的男人,能深入風景與情事,此二者,使他寫出了不少好作品,卻也因敏感而易受傷。他壹生情事多,雖然有些情事稱艷事更恰當。
其中有兩樁見不得人的私情,可能是別有用心者扣到他頭上的臟帽子,朝野嘩然,幾至下獄。頭壹樁使他氣憤了好幾年,後壹樁,則使他積郁成疾,提前走到了墳墓邊。
歐陽修的小詞非常出色,我們先來欣賞壹首《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壹個政務繁忙的國家政要,卻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傷春情狀格外感染人。為什麽?蓋因當時,為美政與寫好詩尚能並行不悖;既能政績斐然,又能詩意盎然。
章臺路為 *** 聚集處。宋代官員,攜妓成風。
歐陽修顯然是歌樓舞榭的積極分子,卻有某種原因的。 另外,北宋文壇稱領袖者,唯歐陽修而已。
他推行由韓愈首倡的古文運動,朝著運思用事兩個方向,帶動壹批文化精英,把語言從佶屈聱牙、浮華奢靡中解放出來,影響後世,居功甚偉。 他個人的修養非常全面,是《唐書》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是金石專家,是古琴演奏家,是高明的棋手,是“文人書法”的開創者,是心胸開闊的君子、禮賢下士的高官、發現良馬的伯樂……更能醉心於日常生活,哪兒有快樂,他就往哪兒奔。
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二者兼具,令人幾乎不可想象,遑論與之比肩。而歐陽修的學生蘇東坡,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歐陽修長得難看。
這讓人有些遺憾。他長得像嵇康、孔明或蘇東坡該有多好:面如冠玉,龍章鳳質,每壹個毛孔都散發著逼人的英氣。
歐陽修瘦小,蒼白,眼睛高度近視,“面白過耳,唇不包齒”。由於敏感於自己的容貌而顯出幾分神經質。
我估計,這種敏感,直到暮年還殘留在他身上。如果他平庸,他就多半是難打折扣的醜鬼。
如果他邪惡,則壹定是妖魔。 可是歐陽修如此優秀,醜不醜就無所謂了。
今人有個詞:醜乖。 長達半個世紀的人世修煉,使這張面孔朝著有趣、莊嚴、和藹發展。
壹個國家級的領導人,面部肌肉卻異常活躍,換句話叫表情豐富。毋寧說,這張著名的醜臉是朝著英俊的方向,雖然進展緩慢。
郁達夫曾贊美魯迅是中國第壹美男子,附和的人至今不絕。我記得有壹年紀念先生誕辰,不少年輕的女性網民壹腔火熱深情、恨不得嫁給先生。
她們懂得先生的內心,因而愛上先生的容貌。這是個體對個體的傾慕、禮贊,與人山人海光棒亂舞的“追星族”有天壤之別。
歐陽修的面孔,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歐陽修從他的客觀意義上的醜臉出發,壹輩子生活在漂亮女人們中間,這裏邊定有奧妙。
千年之下,令人浮想聯翩,壹品。
8. 標題是,看眉山,家鄉美,怎麽寫作文看眉山,家鄉美 眉山是壹座景色優美、豐富多彩的大城市。
我的家鄉眉山位於西南的成都平原西南部,東接資陽和內江市,西連雅安市,南臨樂山市,北靠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成都市。處於即將形成的大成都都市圈內,成昆鐵路、成樂高速公路、岷江水道和國道213線、省道103線南北縱橫縱貫全境,省道106線橫跨東西,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把我的家鄉與祖國甚至世界各地連為壹體。
三蘇父子就出生在眉山這片可愛的土地上。 眉山在南宋時期就是詩書名城,與浙江、杭州、福建建陽壹同成為當時全國三大出版中心。
從開創於唐代開元間,後來聞名天下的“孫氏書樓”,到宋代三蘇“室藏萬卷書”,可見眉山人常有藏書和讀書之風。宋朝仁宗皇帝曾驚嘆:“天下好學之士皆出眉山”。
以三蘇父子為代表的歷代眉山文人,創作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文名篇,因此,南宋詩人陸遊曾稱眉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為“千載詩書城”! 眉山市境內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自然風景美麗,名勝古跡遍布全市。中部的三蘇祠以極高的文化價值馳名中外,東部的黑龍灘有“四川千島湖”的美稱,南部的中巖號稱“西林泉最佳處”,西部有瓦屋山國家森林自然風光迷人,北部的彭祖同山曲徑通幽。
獨特的山川地理面貌,造就了眉山市星羅棋布的風景名勝。 眉山目前已經邁入了小康社會,未來將更加美好。
9. 壹篇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00字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
可不管是哪個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壹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蘊。
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壹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
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活字印刷,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
指南針被廣泛用於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采的必備品。
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傑出的著作之壹。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壹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壹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向往自由,詩聖杜甫的詩悠閑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壹顆明珠。
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說將白話文推向高峰,《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並稱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沈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麽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麽韓國人說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麽日本人說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壹個強大的國家壹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鑒,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