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作為人類永恒的話題,千百年來壹直被吟詠、傳誦,但也有些文學作品卻反其道而行之,對愛情持懷疑態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的《氓》就是如此。《氓》是對天下女子的愛情告誡,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沈痛的口氣,回憶了她從戀愛到婚後遭遇男子虐待和背叛的痛苦。我們在教學時大多從高考情景默寫的目的出發,去理解本詩的內容,分析女主人公的婚變,情感以及比興手法的運用,卻沒有去挖掘詩歌本身對高中生愛情審美的影響。而我恰恰認為,《氓》對高中生愛情審美的影響應該是我們最重要的教學目的。
?
高壹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和生活,漸漸熟悉起來,男女生之間的交往也頻繁了,彼此的好感也慢慢建立了。在這個時候,語文課本的《氓》及時給同學們上了壹堂關於愛情審美的課,讓他們警醒、反思,為未來的幸福生活上了生動的壹課。2017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關於必修課程學習有這樣的要求:多讀多想,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多方面地增進語文積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學生學業質量水平的標準也做了如下要求:在文學鑒賞和語言表達中,能對作品的藝術形象及價值有獨到的感情理解,追求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味。基於這兩個要求,我認為《氓》對於高中生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對高中生愛情審美的影響。
? 本詩是以女子的口吻來敘事的,因此對高中女同學的告誡最為誠懇。那麽,女生可以從中受到哪些愛情審美影響呢?
首先,不要被男子的外表所迷惑。“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將來要認清和妳交往的對象的真實人格,不要像女主人公壹樣,沒有擦亮眼睛,未發現“蚩蚩”的男子的真實意圖並不是來“貿絲”,而是來和我商量婚事的虛偽行為;也未看清貌似忠厚的男子其實是易怒的,兇惡的,對愛情極其不忠的。
其次,要堅持自己交異性朋友的原則。不要為了討好壹個人而失去了自己做人的原則,既然“子無良媒”,婚期就不能草率決定。婚姻中的“良媒”合情合理,合乎當時社會的禮儀規範,為什麽不堅持,而要做出退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為後來的幸福生活埋下禍根呢?“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先是變心;“三歲為婦,靡有朝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再是兇惡;“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在婚姻裏女主人公並沒有過錯,卻遭遇不幸。但從另壹方面來看,正是女子沒有堅持自己的原則,才會使男子變本加厲,肆無忌憚,不懂珍惜,棄愛情如草芥!
再次,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和主導,不要全身心無條件地投入。詩中女子用血淚的教訓告誡天下女子:“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男子沈溺於愛情能很快脫身,而女子沈溺於愛情卻不易脫身。大家熟知的文學作品中,從《孔雀東南飛》裏為愛而先行殉情的劉蘭芝,到怒沈百寶箱的杜十娘跳江身亡,再到《紅樓夢》中林黛玉泣血而亡,哪壹個不是因壹味沈溺愛情不能脫身而殉情?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沈溺於愛情不能自拔的女子比比皆是,很多人也重蹈殉情的舊轍!而以身殉情的愛情審美觀是扭曲的、變態的!因此,女孩子不要等到沈下去不能自拔了再去後悔,而要從現在起,提升我們的愛情審美品位和人生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 再有,我們永遠不要自誇自己的青春和容顏,要提升內在的氣質和品位。所有的青春之美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壹去不復返,附著在青春和容顏上的壹切也會隨時變質、消逝。“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的青春之美,終究會“其黃而隕”;女子的愛情和婚姻也隨之變色、隕落。因此女孩子要提升審美品味,“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且,用內在不變的美贏得的愛情也會伴隨我們壹生。
最後,當我們認清了事實,清醒了頭腦時,壹定要當機立斷,毅然決然地抽身而退。當女子清醒認識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時,寧願忍受至親之人“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不理解,也要斷然回頭,不去委屈自己,喪失尊嚴地茍活。“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在怕人笑話的背叛婚姻裏,無尊嚴的茍活連她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決絕地壹刀兩斷,是因為男子無原則的背叛。“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女子來說,不忠誠的愛情,無原則的愛情,不被體諒的愛情,不被珍惜的愛情,是不值得我們去維護和留戀的。女子的這種剛烈和決絕是最難能可貴的,是最值得我們去體會和學習的。
當然,這篇課文對於高中男生來說,也足以影響其愛情審美。在愛情裏,男孩永遠不要虛偽,要坦誠以對;更不要以外在的美去評判愛情,而是要內修品質,忠貞不渝,否則我們沒有資格擁有真正高貴的愛情。愛情是純潔的、神聖的,我們要用正確的愛情價值觀去衡量,用成熟的修養去贏得;而不要輕易伸手,隨便褻瀆。只有這樣,作為青年的高中生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收獲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