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介紹中國古詩詞的導語

介紹中國古詩詞的導語

從上古歌謠算起,詩就陪伴我們的生活。詩詞不僅蘊含著文辭之美,更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美好的道德人格。知識內涵,是詩詞的肌骨;人格之美與文辭之美,是詩詞的靈魂。中國的古典詩詞,正是在多民族文化碰撞、交匯中誕生、發展起來的文化碩果。

任何壹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從生產生活中誕生的。而詩詞,就是文化嬰兒誕生時的第壹聲啼哭。魯迅先生說,中國最早的文學創作可能就是“杭育杭育”(即哼唷哼唷)的勞動號子。這短短四個字,有節奏,有韻律,有復沓的技巧,有情感的抒發,便湊齊了詩詞的要素。

“不學詩,無以言”

在傳世文獻中,《吳越春秋》卷九所載《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被認為是最古老的詩詞,其實它是獵人對弓箭施加的咒語。而在出土文獻中,也有歌謠性質的段落,比如甲骨蔔辭:

癸卯蔔,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郭沫若《蔔辭通纂》)

這會讓人想起漢樂府裏的名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相隔兩千年、情境迥異的占蔔師和采蓮人,卻都在寫詩。

我們常說中國是詩國,其中壹個最明顯的表征就是,中國古代似乎每種人都在背詩、談詩、念詩、作詩。我們翻開《禮記》《左傳》,會發現如果不會引用幾句《詩經》,簡直講不清楚道理;如果不會現場“賦”詩,巧妙應答,簡直要在諸侯外交的大場面中丟盡顏面。我們再翻開《全唐詩》,從皇帝到宰相,從文臣到武將,從名詩人到無名氏,從道士到僧侶,從閨閣到市井,無處不在讀詩,無人不在寫詩,甚至還有單獨的壹卷叫作“鬼詩”,記載了神秘莫測而又淒婉動人的作品。而壹生愛好鬼狐花妖的蒲松齡,也有“愛聽秋墳鬼唱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