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散文意境美:勞動創造壹切
自從有了人類,勞動創造壹切。爬行變成站立,裸體穿衣蓋被。思維不斷向前,古代四大發明。近代無數革命,追求翻身解放。現代民眾自由,各行各業勞模。高樓大夏林立,海底世界探奇。電器幸福萬家,手機遍地開花。商品琳瑯滿目,超市越做越大。落實城鄉規劃,城市農村變樣。實現人人平等,全民奔向小康。
百年 教育 樹人, 傳統 文化 先行。做人先做自己,感恩幫助他人。素質教育跟上,身心健康第壹。醫療體制改革,全民享受保障。廢棄以藥養醫,體現國家公益。醫患關系和諧,壹切從我做起。國民衣食無憂,解決住房工作。優化社會環境,從嚴整治貪官。密切聯系群眾,執政民心所向。實事求是作風,言行壹致榜樣。
體力勞動健身,腦力勞動提神。堅持讀書看報,***享影視網絡。政治文化經濟,科學建設重點。飲食睡眠安全,文藝藥品真實。打擊假冒偽劣,掃除低俗汙穢。崇尚勞動致富,改變懶惰消極。發揚創新精神,不忘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光榮,按勞分配跟隨。調動群眾參與,積極當家作主。愛國愛民愛家,利國利己利他。
創造散文意境美:創造的勇氣
我相信在我的周圍,有很多人具有與生俱來的創造性天賦,比如我小學時的壹個玩伴,會把各種電器上的零件進行組裝,從而讓他的新作品煥然壹新,他是我兒時最崇拜的人。但是也僅僅是這樣而已,在之後的年華裏他還是過上了和壹般人壹樣平凡的生活。這種創造性為何不能長久呢?這也就是這種表現癖的、逃避現實的創造性的宿命:有豐富的潛能,但只是為了謀求得到贊許和表揚,在後來的歲月裏,創造性停留在設想上,而沒有進行實際性的創造。之後,他們對創造的投入程度和全神貫註程度逐漸降低,從而漸漸地落入平常。
這就是《創造的勇氣》這本書所提出的壹個我們周圍經常發生的現象。作者羅諾?梅是美國著名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以深邃的哲學智慧和心理學洞見,系統闡述了他所處的美國社會中人們的心靈現狀,深刻剖析了美國社會現代人的心靈困境,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的存在主義心理學思想和價值觀念,闡發了他那獨特而又與正統的科學心理學大不相同的?人的心理學?體系。《創造的勇氣》壹書中,作者以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從存在主義立場出發,闡述了壹種獨特的創造心理學的新見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思想中自然而然地對?創造性?的理解有所顛覆,也對?創造性?這個主題的知識產生了巨大的啟發。
對於很多事,人們通常的觀點是理性、客觀對待,但是羅諾?梅認為,人們在有情緒參與時,他們才能觀察地更加精確,理性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在這裏我覺得壹個例子可以很好地印證這個結論:中日關系。中日關系僅僅理性、客觀看待是不足夠的,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必須有情緒的參與。當然,這也是個見仁見智的例子,但從壹個平民心態來說是理所應當的。憑借這個觀點,作者給了創造性壹個最終定義:創造性就是具有強烈意識的人與他或她的世界的交會。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頻繁見到三個詞:焦慮,交會,頓悟。我想我可以利用這三個字提供的思路對這本書進行系統的 總結 和介紹。
(壹)
生活中的哪壹類人容易焦慮呢?作者的研究發現,無產階級的子女焦慮少,他們由於生活條件的原因,習慣於被拒絕;中產階級的子女被父母假裝深愛,卻總是受到拒絕,所以焦慮要多壹點。從某種程度上說,習慣於被拒絕的人會有兩種分化,要麽有諸多焦慮,要麽心態會更加好。在我們的文化中,充滿了疏離和焦慮的象征,所以盡管作者否認?天才是壹種疾病,創造性是壹種神經癥?的觀點,但是也沒有否認藝術家的創造性與類似於焦慮、孤獨等?癥狀?之間的緊密聯系。俄狄浦斯破解了怪物斯芬克斯之謎,卻殺死了父親誤娶了自己的母親,在發現真相之後他痛苦至極,刺瞎雙眼流浪而死。創造即伴隨著毀滅和恐懼。
創造是對不朽的壹種渴望,是壹種想要使生命超越其死亡的激情。普羅米修斯盜火以及亞當和夏娃的神話都可以作為很好的例證。另外,從蘇格拉底、耶穌和聖女貞德的 故事 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受到贊揚的人往往不是諂媚者和忠誠地堅守現狀的人,而是反叛者,聖賢往往和反叛者就是同壹個人。壹種創造活動就是壹種破壞活動?破壞原先的固有觀念,反叛也許面臨著懲罰甚至死亡,但是偉大的創造往往就從這裏面誕生。
意識控制著潛意識的那些狂野的、非邏輯的奇思異想,而潛意識則使意識免於在幹枯、空虛和枯燥的理性中失去生機活力。如果我有意識地把註意力過多地集中在某壹問題的某壹方面,我的潛意識就會傾向另壹方面。然而我們越是在潛意識中對某種觀點持懷疑態度,我們就越是固執己見地在我們的意識中為此而辯護。比如我在遇到壹個數學難題時,會用盡腦子中的知識進行分析計算。這樣經過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取得進展。在這個時候,我的潛意識可能機會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另類探索,但是我依然對那種慣用的計算 方法 深信不疑。然而,在壹個適當的情境下,我的這種被壓抑的潛意識也許就可以奔湧而出,使形勢發生變化。
意識的緊張、意識的專註得到放松時,通常能夠產生這種頓悟。如果我們想要體驗到來自我們潛意識的頓悟,我們就必須能夠使我們自己孤獨。在這樣的壹個特殊的環境下,會讓自己產生更多的靈感。
(二)
創造性的壹個絕對必要的條件就是藝術家的自由,沒有自由必然缺少交會。藝術作品就是從交會中產生出來的。羅諾?梅引用克爾凱郭爾的壹句話:在壹個人們為了學習而消除了激情的年代,在壹個想要擁有讀者的作者必須小心翼翼地進行寫作,以使他的書能在人們下午小睡時得到仔細閱讀的年代,現在的作家能夠輕易地預見到他的命運。所以,無論是在蘇聯大清洗時期,還是在中國的“”時期,對藝術家的禁錮使得創造性被掩埋起來。另外,我想對如今的中國舉壹個例子,這樣便於讀到這篇 文章 的人更好地理解這句話:正如上面所說的,學生?為了學習而消除了激情?,這樣創造性也是會被附上枷鎖,創造的活力難以實質性得到突破。所以中國的學生壹直缺乏創造性,缺少那種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種詩歌和創造性的頓悟是在放松的時刻降臨到我們心頭的。但是,他們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而只是在我們強烈地投身於其中和在我們醒覺的意識體驗裏我們的集中註意的那些領域中才會出現。中國的現狀,就是缺少給人放松心態並且依舊可以進行認真創造的環境。浮躁成為普遍的社會心態,對創造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理論甚至是簡單的意識上,沒有真正放松心態並全神貫註的實踐,自然沒有創造。
(三)
希臘的菲德爾神殿,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在古代長期的生活中,阿波羅不僅僅作為太陽之神而存在,他亦是形式之神、理性之神、邏輯之神、光之神。類似於德爾菲神殿的象征、神話給人的頓悟,來自於個體的主觀成分與神殿的客觀事實之間辯證的相互作用。對真正的信奉者者絕不僅僅是心理學的,它也包括啟示的某個成分。所以在古代,占蔔和預言有時候確實也會讓壹個國家贏得壹場戰爭。
與預言壹樣,夢的價值並不在於他們能給出具體的回答,而是在於他們開辟了精神現實的新領域,使我們擺脫了常規,照亮了我們生活的壹個新的部分。自我創造是通過我們的希望、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想象以及我們的高度集中註意時經常表現出來的所有想象構思而得到的。而這種預言和夢,就是讓人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及其人際關系等方面產生啟示。我們的頓悟,往往來自於這種平時我們並不太認同但不得不承認的暗示。所以,就創造性來說,我們不能忽視德爾菲神殿中蘊含的作用。
(四)
創造性本身需要有局限性,因為創造性活動起源於人類對限制他們的事物的抗爭。比如,從封建思想到現在的開放思想,都是人類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對限制和禁錮的抗爭的結果。
這種創造性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呢?當然不是,要不然聖人也就不會只有那麽幾個了。我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超越我們的家庭背景和我們歷史情境的局限性,但是這種超越只能在那些從壹開始就承認其局限性的人身上出現。壹些有價值的優良品質也從這種反叛的體驗中產生出來?個人責任感及人的終極潛能,都是從孤獨中、人類之愛中產生出來的。面對人的局限性,人格實際上反而得到了擴展。這樣壹來,限制的擴展便走到了壹起。所以,蘇格拉底、盧梭會成為他們那個時代打破限制的典型代表,而中國的諸如辜鴻銘之類的人,雖有學識才華和不凡的見解,但終究不能成為聖人。
(五)
說了這麽多關於?創造性?的話題,似乎少了?勇氣?。
勇氣並不是沒有絕望,相反,它是壹種盡管有絕望,但是依然奮力前進的能力,勇氣需要的並不是純粹的固執,而必須和別人壹起創造。
很喜歡作者的兩句話句話:
若沒有勇氣,我們的愛就會因為只成為依賴而變得黯然失色;若沒有勇氣,我們的忠誠就會成為遵奉。
有人宣稱他們絕對相信,他們的立場是唯壹正確的立場,宣稱這壹點的人是危險的。這種深信不僅具有教條主義的性質,而且具有它的那位更具毀滅性的同伴(即狂熱)的性質。它阻礙使用者學習心的真理,而且是對無意識懷疑的壹種完全泄露。
創造散文意境美:生活是靠自己創造的
曾經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他的老板自己年紀大了, 不想再做蓋木房子的手藝了, 他知道這樣收入會少些, 但還是決定退休。想和老伴過過清閑的退休日子, 享受晚年的生活。雖然他也會惦記這段時間裏,還算不錯的薪水,不過他還是覺得需要退休了,生活上沒有這筆錢,也是過得去的!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看在多年的交情上是否願意再幫忙蓋?最後壹棟房子?。老木匠答應了,但隨著時間的流失, 很容易看得出來, 老木匠的心已經不在蓋房子上面了:他用的是軟料、次料,出的是粗活,所以手工非常粗糙,工藝做得更是馬馬虎虎。
老木匠窮其必生最後的精力,卻將這?最後壹棟房子?蓋得這麽壞,真是慚愧!其實,用這種方式來結束他的事業生涯,實在有點不妥!老木匠終於草草的地完成了?最後壹棟房子?, 他請老板來驗收。
老板來到房子前面, 見到老木匠, 手裏遞過壹把鑰匙給老木匠,拍拍老木匠的肩膀,誠懇地說:?這是妳的房子,是我贈送妳退休的禮品!?
木匠驚呆了,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事到如今,返工已不可能,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麽會這樣呢?他壹定會用最好的材料、最高明的技術,然而現在呢,卻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壹切已經來不及了,現在他得住在壹幢粗制濫造的房子裏!他只能自作自受。
老木匠這時痛心疾首,因為他壹輩子的?英名?也就這樣毀了,同時還要接受懲罰,讓自己人生的最後階段住在這個讓他壹輩子感到恥辱的地方。後來老木匠含著對自己的恨離開了人世,在離開人世之前在這座房子大門上裝了壹個大匾,上面寫著: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妳今天的生活,
取決在昨天的態度和抉擇;
而妳未來的明天,
也會反映出今天的態度和抉擇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總是漫不經心的在經營我們的生活,在建造生活這個房子的時候,我們常常是消極應付而不是積極主動,凡事不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關鍵時刻又不肯盡最大努力,而讓自己做出來的事情不太完美。
我們常常找好多理由來原諒自己在生活中不去盡力, 原諒自己在生活中敷衍、懈怠。直到看到自己的成品,發現將住在自己所蓋的?房子?之後,我們才感到震驚! 猛然間我們面對自己目前的局面卻措手不及。如果之前就知道,自己會生活在自己的創造品下,就不會這樣了!
把自己當成那個老木匠,想想自己的房子,每天當自己要釘壹只釘子,鋪壹塊墻板時,多盡點力,做仔細點,自己的生活只有這壹次機會去完成。哪怕還再活壹天, 那壹天也要生活得完美和高尚。就好比是在營造妳的壹生壹樣,即使只會在裏面住幾天,為了那幾天,都要做的好,住的有尊嚴。
生活是壹門自修課,誰還能比自己更懂自己呢? 自己今天的生活成果,是來自於自己過去對生活的態度和抉擇,而明天的生活成果,就是自己今天對生活的態度和抉擇的結果。如果沒有以壹個追求卓越表現的態度來經營我們的人生,我們終將會像這位老木匠壹樣含恨而去。
很多人以為自己在?為別人做事?,所以?做好做壞壹個樣?,自己不必為自己的二流表現承擔任何責任,但說實在的,如果妳壹直都這樣做事情的話,相信在妳的內心深處也是不會安寧的。
人生需要有敬業的態度,要麽不做,要做就要把所做的每壹件事情做到最好,這樣到我們死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白過,因為我們為這個社會創造了不少?價值?。如果妳在妳的工作中能創造出壹個人見人愛,能流傳上百年、上千年的東西出來,我覺得那將是這輩子最大的福氣,也是我們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
我們每壹個人都要有追求卓越的敬業態度,所謂敬業就是敬重妳的工作!在心理上敬業有兩個層次,低壹點的層次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也就是敬業是為了對雇主有個交代;
高壹點的層次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基至融入了使命感和道德感。
而不管哪個層次,敬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認真負責--認真做事,壹絲不茍,並且有始有終!很多人認為做事都是?為了雇主而做?。但其實從長遠來看,工作完全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得比別人更多的 經驗 ,而這些經驗便是妳向上發展的踏腳石,也是我們人生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