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杜牧有壹首關於豆蔻的詩。二月初,豆蔻指多大年紀的女人。

杜牧有壹首關於豆蔻的詩。二月初,豆蔻指多大年紀的女人。

豆蔻十三四歲。據《本草》記載,豆蔻花生在葉間,南方人取未開者,謂之胎花,常與少女相提並論。

兩首告別歌

唐·杜牧

13年的好身法是輕的,活得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權杖。

在揚州,春風吹遍三裏長街。卷著珠簾,誰也比不上她的美貌。

翻譯

十三四歲的少女婀娜多姿,就像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十裏洋洲路上的春風搖曳生姿,珠簾中的美景非她可比。

“十三年有余,豆蔻二月初。”這首詩的前兩句說的是十三歲,體態優美,舉止輕盈,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花。

第壹句描述的是:“婀娜多姿”是輕盈美麗的身材,“十三奇”是女人的年齡。七個字裏既沒有壹個人,也沒有壹個名詞,卻能給人壹個完整的、生動的、鮮活的印象,讓人見證那個美好的形象。這是全詩中唯壹正面描寫女性之美的句子。這句話還是避重就輕,虛有其表,造句真的很空靈。第二句,我沒有寫女人,而是寫了春花,明顯是拿花和女人比。“豆蔻”產於南方。當它的花變成穗狀時,嫩葉卷起,穗狀深紅色,葉子逐漸展開,花逐漸放出,顏色略淺。南方人把摘蓓蕾的人美其名曰“帶苔花”,常用來比喻處女。“二月初”的豆蔻花就是這種“苔花”,用來比喻“十三奇”的小歌手,形象優美,恰如其分。還有樹枝“尖”上的花,隨風顫動,特別可愛。所以“豆蔻尖”暗中照顧了“婉約”二字。這裏的比喻不僅新穎,而且非常微妙;好像人和花壹樣美麗,花因為人而美麗。說它新穎獨特也不為過。所有“如花似玉”、“愛上國家”之類的比喻,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

“春風沿揚州路十裏,不如卷個珠簾。”詩的最後兩句說的是在揚州城十裏長街看了年輕的美人,沒有什麽比得上她卷起珠簾賣妝。

當時詩人即將離開揚州,“送別”的對象是她在幕僚的詩意生活中遇到的壹位揚州藝妓。所以第三句是“揚州路”。唐代揚州的經濟文化繁榮,有時被稱為“楊依依(益州)二”。“春風”這壹句熱情洋溢,渲染了大都市的富貴奢華風格,讓人看到十裏長街,車水馬龍,繁花似錦...這裏歌舞亭多,美女如雲。“珠簾”是宋樓的布景,卷起珠簾就能看到“高腳茶”。我不知道揚州路上有多少珠簾,所有的簾下有多少紅袖綠袖的美人,但“不如卷個珠簾”!在這裏,“卷上珠簾”這個詞很不尋常,不僅讓“總比沒有好”的結論更加生動,更有說服力;也傳播了揚州寶石般的繁華。詩歌通過壓抑揚州所有美女的美來突出壹個人的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因為有了前兩個絕妙的比喻,這裏“強壹弱二”的寫法顯然自然而精彩。

杜牧的詩,從情人到花,從花到春城的鬧市,從鬧市到美人,最後襯托出情人。二十八個字,流利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