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觀滄海》的大意

《觀滄海》的大意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

急用!

解析:

觀 滄 海

(三國)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詩意: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麽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註釋: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這時指的大碣石山。壹說即指今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

②淡淡:水波搖蕩貌。

③竦峙:聳立。

④星漢:銀河。

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賞析:

《觀滄海》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漢代樂府詩壹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歌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賞析中華古典詩歌理當知人論世。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許攸之計,揮鞭北指,以少勝多,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當時遼東半島上的壹個少數民族政權)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壹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歸途中登上碣石山(位於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已不存,相傳已沈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誌,意氣昂揚,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壹詩。

這首詩寫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動靜結合,虛實並用,層次分明,狀盡大海浩渺無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氣勢,實際上是極寫詩人那如“滄海”般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決心消滅所有殘敵,誓統中國的壯誌豪情。建議讀者不妨在文本閱讀在中,按照詩人暢懷獨立大海之濱,“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抒發了什麽”的創作思路來賞析這篇千古名作。

詩的正文可分三層:

詩的開頭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交代詩人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滄海,即大海,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向東登上碣石山,以便來把滄海觀。”這兩句點出了詩人觀望滄海的地點——碣石山,其中的“臨”、“觀”二字,傳達出了詩人躍馬揚鞭,高瞻遠矚的昂揚氣概。滄海,又可理解為英雄詩人對滄海桑田的感慨。此時的曹操所向披靡,得勝而歸,躊躇滿誌,意氣昂揚,雄心勃勃,氣吞山河,壹副“得誌才子”的形象(遠非後來赤壁敗戰,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第二層(“水何淡淡”至“洪波湧起”) 以下六句描寫詩人憑海觀景所見。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壹層全是寫實景。

此時的曹操看到的壹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壹樣美好。“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何:何其,多麽。淡淡: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峙:高高聳立。 竦,同“聳”,高。峙:立。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的聲音。洪:大。意思是“海水蕩漾多麽遼闊,山島聳立於水的中間。樹木蔥蔥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陣陣秋風瑟瑟響,激起大海滔天浪。”滄海勝景,在凱旋班師的曹操看來,是多麽的遼闊、何等的壯麗啊!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寫的是俯瞰滄海的全景;“樹木”、“百草”二句寫的是靜景,是近看所見之景,是特寫;“秋風”、“洪波”二句寫的是動景,是遠觀所見之景,描寫先總後分,由近及遠,壹靜壹動,有力地刻畫了大海的壯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伏筆。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為第三層。詩人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星漢:指銀河。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遠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燦爛無比的滿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間。”這四句從兩個“若”字看,虛寫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即詩人看到海水洶湧浩蕩所想像出的景象。

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既是樂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顯了詩人直抒胸臆之筆,意思是“慶幸慶幸多慶幸啊,我吟詩作歌抒豪情。”能遠征到此,“臨”碣石山,且有閑情逸致“以觀滄海”,非勝利者莫能為之也。

《觀滄海》這首詩的基調是蒼涼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氣度,詩中亦透露出些悲涼感慨之意,耐人尋味,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這首詩表象句句寫景,實際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樣的景物入各人眼,經思考提煉成文字又是各個不同了。詩人把自己遠眺大海時湧上心頭的那種豪情壯誌寄寓在景物的描寫之中,“壹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本詩很好的體現了寫景詩的這壹特點,堪稱寫景詩的上品,也應是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寫景和我們作文寫景狀物的典範,很值得大家細品、學習和借鑒。

teach8/kejian/gzkj/gzywkj/200511/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