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從糾正閱讀取向說起

從糾正閱讀取向說起

從糾正閱讀取向說起

? 王榮生教授在《閱讀教學設計要訣》壹書中指出:當下,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很大問題,主要是教學內容的問題,教學內容的問題往往根源於教師的文本解讀。而進行閱讀教學,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是關鍵。他認為,許多語文教師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了不合適的解讀方式,導致解讀的偏差或錯誤。

? 那麽,合適的文本解讀又是怎樣的,它應該具備什麽樣的特征?

第壹,閱讀取向常態,也就是像正常人(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的人)那樣來讀壹個作品。

? 第二,閱讀方法要契合這種文章體式本身的要求,這種體式的文章要讀什麽呢?讀哪些地方呢?要合法,要有理有據。

? 從以上兩個特征可以判斷,合適的文本解讀首先要有合適的閱讀取向。何為閱讀取向?

閱讀取向是閱讀目的、任務的轉換,但與目的、任務不等同,它可以成為壹種閱讀態度、閱讀習慣而相對獨立,甚至成為壹種閱讀的觀念。

? 閱讀取向又分為常態、異態、變態。常態就是在正常的情況下讀者通常的閱讀取向,或具有較高閱讀能力的讀者們壹致采取的閱讀取向。異態就是基於合理的目的,任務,而采取的與通常不壹致的閱讀取向。

? 變態就是扭曲的閱讀取向。基於某種錯誤的觀念,而采取的壹種奇特的閱讀取向,有意或習慣性地曲解文本。比如“為閱讀而閱讀”,“為學習閱讀而學習閱讀”,甚至“為語文考試”(為答閱讀測試題)而學習閱讀,往往導致變態的閱讀取向。

? 王榮生先生指出:變態的閱讀取向是學習閱讀的最大陷阱。

? 反思自己這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從閱讀取向的角度講,我的閱讀取向應該說絕大多數時候有變態的閱讀取向的痕跡,尤其是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很難把自己當做壹個正常的讀者身份去閱讀,去理解。而往往是將自己當成壹名語文老師,當成壹個面對考試和升學的語文老師去閱讀,這樣就帶著很大的功利性、目的性,的的確確有時候就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各種考試技巧和能力而學習閱讀。

王教授告訴我們,如果壹開始就把自己當成語文老師,很容易墮入“語文教師備課”這種特殊的閱讀取向中,也就是語文教師以往形成的集體性的閱讀取向,說明白壹點,就是陷入微變態的閱讀取向之中。

? 因此,要提高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進行合適的文本解讀,首先要糾正自身“微變態”的閱讀取向。如何由“變態”到“常態”,這需要壹個不斷改變的過程。因為長期的固化思維導致了我們壹時還很難跳出“語文老師”的讀者身份,但是我想只要有了這種建立常態閱讀取向的意識,當我們再次拿起語文課本的時候,我們的心態就會輕松多了, 這種“裸讀”的方式,讓我們自然地融入閱讀之中,自然地依據文本的體式去閱讀,而不是附帶著考試的功利思維或教參的無形影響去走進文本。

? 當然,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更加清晰地梳理出自身在閱讀過程中,哪些地方很容易明白, 哪些地方還讀不懂,而哪些連教師都弄不明白的地方或許壹定是課文最緊要的地方,也就是我們需要繼續深入研讀的地方,而這些地方恰恰就是我們教學的重難點,也就是某壹特定文本的特質所在之處,即學生與課文的鏈接點,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 自然,常態的閱讀取向壹定是兼顧文本體式的閱讀, 即把小說當小說讀,把散文當散文讀,把詩歌當詩歌讀,它是壹種需要學習才能獲得的能力。這種學習是長遠的,持久的,不斷向前的。

? 在書中,王榮生教授並沒有否定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而是指出更多的情況是語文教師許多語文教師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了不合適的解讀方式,導致解讀的偏差或錯誤。而導致這種偏差錯誤的原因是與“微變態”的閱讀取向分不開的。

因此,筆者認為要進行合適的文本解讀,首先應該來反思或糾正壹下我們的閱讀取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