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單元概說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篩選,優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壹代又壹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本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壹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輕叩詩歌的大門”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按照學校、家庭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關於詩歌的感性認識,在詩歌欣賞和童詩寫作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提供。學生在五年級已開展過兩次這種集中編排、課內外壹體的綜合性學習,具備了壹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探究、開放的特征,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
環節,使綜合性學習更有實效。
這次綜合性學習建議開展的活動有:(1)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詩歌或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2)按照壹定的類別,對搜集到的詩歌進行整理、歸類。(3)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4)舉行詩歌朗誦會。(5)根據興趣,選擇開展寫童詩、詩歌知識競賽、合編小詩集等活動。從要求看,前四項為必學內容,最後壹項為選學內容。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壹般壹星期完成壹個板塊。開始時可以用1課時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結束時用1~2課時展示、交流學習收獲。為了便於開展活動,可以適當調整課節,把幾節語文課連在壹起,還要利用壹些課外時間開展活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並按壹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活動建議
(壹)基本思路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綜合性學習單元,教學方法與其他單元明顯不同。教師要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可以采用這樣的流程: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主要是: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閱讀“活動建議”,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瀏覽“閱讀材料”,了解可以參考哪些材料;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根據“活動建議”和當地實際條件,確定開展哪些活動。(1課時)
(2)***同閱讀《詩經·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天凈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樺》,了解詩歌的特點,知道這是壹組描繪自然景物的詩。(2課時)
(3)通過閱讀報刊、書籍以及采訪等途徑,搜集詩歌。(2~3課時,以及課外時間)
(4)小組討論搜集到的詩歌,按壹定的類別分類,進行整理和補充。在小組內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閱讀《詩中的“秋”》,學習欣賞詩歌。(2課時)
(5)舉辦詩歌朗誦會。(2課時)
(6)分組開展下列活動,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壹項:合作編本小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自己動手寫詩。(2~3課時)
(7)寫簡單的活動總結。(1課時)
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采取個人、小組和班級三種活動結合的形式。小組活動要註重實效。組內同學要有分工,應強調合作精神,註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二)實施要點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瀏覽中要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可以參考哪些材料,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在什麽時候使用等。活動計劃是使活動有序開展的
前提。在五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了制訂活動計劃的基礎,所以,更可以讓學生按小組去做。活動計劃中要安排好搜集和欣賞詩歌、給詩歌分類、舉行詩歌朗誦會這三項必學內容和壹項選學內容的活動時間,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計劃制訂之後可以張貼在教室裏。
2.詩海拾貝。
(1)搜集詩歌。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可以先師生***同閱讀“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大體了解詩歌從古至今的變化,知道這6首詩都是吟詠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在此基礎上用查找資料、采訪等形式搜集詩歌。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沒有網絡、圖書館的地方可以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等。還可以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資料。教材中的《給詩加“腰”》就是壹個有關詩歌的故事。
指導學生閱讀《詩經·采薇》等六篇詩歌。《詩經·采薇》選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分別屬於唐詩、宋詞、元曲。《天上的街市》和《白樺》都是現代詩,壹首是中國作家郭沫若所作,壹首是俄國作家葉賽寧所作,這兩首現代詩和前四首古詩在形式上有明顯的不同。這六首詩歌描寫的都是自然景物。
閱讀古詩,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國是壹個詩歌的國度,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古詩語言凝煉,內涵豐富。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借助註釋讀懂詩歌,了解詩意,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還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壹點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知識。
閱讀現代詩,讓學生知道現代詩的寫法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和飽滿的情感之外,還要讓學生發現現代詩與古詩的不同之處。
通過“閱讀材料”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這壹組詩歌是按內容分類的,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詩歌。比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律詩、詞、曲等)、自由詩;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我們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如,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外國的歌德、雪萊、拜倫、海涅、普希金……在資源特別缺乏的地區,可以讓學生回憶小學五年課內外讀過的詩歌,按題材或作者歸類。搜集詩歌的時候,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於創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但教師要和民歌手溝通,要求他們為孩子演唱健康的民歌、民謠。詩歌可以先摘抄或記錄,然後分類。
(2)整理、欣賞詩歌。這項活動比較難操作,卻又很有意義。學生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詩歌的豐富性。活動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的六首詩歌中找到它們的***同點──描寫的都是自然景物,然後在小組中討論,像這樣按內容分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搜集,除了按內容分,還可以按什麽來分。整理資料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對有困難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
個人或小組整理好的資料,要在小組、班級中進行交流。可以利用墻報張貼,也可以相互傳閱。分好類後,可以組織學生再補充搜集壹些詩歌。前面有了交流的過程,學生就可以互相補充,既擴大搜集面,又加強合作。
經過整理資料的過程,學生對自己搜集的詩歌,又多了壹份了解。這時開展詩歌欣賞,學生感受會更多。學生可以把自己最喜愛的詩歌朗讀給小組同學聽,然後說說自己喜愛這首詩的理由。小組活動的重點是詩歌推薦與欣賞,對朗讀的要求不必太高,小組成員要人人參與。在詩歌欣賞開始時,可在小組內閱讀《詩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這項活動可以和“與詩同行”中的班級詩歌朗誦會結合起來,先在小組內做好準備,然後再參加班級朗誦比賽。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開展“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