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 書法字體 分為好幾種,每壹種書法字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妳知道嗎?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書法字體的特點,希望妳們喜歡。
書法字體欣賞書法字體圖片1_ 草書
書法字體圖片2_行書
書法字體圖片3_楷書
書法字體圖片4_隸書
書法字體圖片5_魏碑
各種書法字體的特點
隸書的特點及結構
隸書是將小篆的書體去其繁復、增減其體而創立。結體更為端正整齊,呈秀麗端莊之美。其用筆,如以漢隸為例,主要是橫畫的變化,蠶頭雁尾,壹波三折,盡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狀之勢。如果說,篆書以弧筆著稱,那麽隸書則以波勢見長。
隸書是由籀文的草率寫法演變而成的壹種字體。因為籀文圓轉彎曲的筆道太多,寫起來很費時間,所以人們在非鄭重的場合,就將字寫得草率壹點,壹些本該工整的弧形筆道變成了比較平直的筆畫。這種字體在戰國後期的秦國開始出現,後來逐漸流行開來。
隸書分秦隸、漢隸和八分。秦隸指秦始皇時期使用的簡體字。漢代日常應用仍是隸書,但是形體、筆勢不斷發展。東漢中期出現莊重典雅的新體,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隸體立石經於太學,成為國家的標準書體。魏以後稱為八分。
總的說來,隸書的字體有以下壹些特點:
1、字形扁闊體勢開張
從大多數成熟時期的漢碑可看出,隸書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飛動,向背分時,這樣就形成了典型的隸書特點。
2、橫平豎直筆畫勻稱
和楷書相比,其實隸書是更註重橫平豎直的,盡管漢碑風格多樣,但幾乎都有著這個特點,但其外表的平穩和筆畫勻稱也是相對的,人們常常有意進行不平穩的處理。
3、內緊外松自然茂密
隸書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筆,有些漢碑中的壹些字的筆畫甚至作了誇張性的變長,
同楷書相比,行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減省點畫:為了書寫簡便,行書對楷書的某些部位作了簡化,或減省點畫,或並合線條。如?話?字的?言字旁?,原楷書繁寫為七畫,寫行書就只有兩畫,省去了五畫;?然?字的四點水,由四點變為壹橫,省去了三畫;?近?字的遊水,由壹點三彎折加壹平捺,簡化為壹豎橫折,也省掉若幹彎曲波捺;?佛?字中間原是變形的?弓?字,現用橫折彎勾代替,壹下子省去了兩彎。減省點畫,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筆勢流動
A:增加勾挑與牽絲:寫楷書要求點畫分明,壹筆壹畫地寫,寫行書則可點畫連起來,在點畫之間增加勾挑與牽絲。勾挑是在沒有勾挑的點畫上,順勢寫出短勾,如?古?字的橫畫,?好?字的撇畫;牽絲是在前後不相連的點畫之間順勢用細細的牽絲相連,如"絲'宇中間的點畫,?心?字的中右兩點。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勾挑與牽絲,便顯得筆勢流動,意態活潑。但需要註意的是勾挑與牽絲不能太多,否則用筆就顯得不幹凈,造型也不美觀了。
B:改變書寫筆順:行書的書寫筆順,采取的是草書筆順,同原有的楷書筆順不同。如?秋、有、戎、半?四個宇,前為楷書筆順,後為草書筆順。在寫行書時,改變書寫筆順壹定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而且要合乎草書的規範。
(3)用筆靈活:行書用筆比楷書靈活,同樣的點畫寫法不大受約束。如?戈?字,橫畫寫好後,既可以直接從右側翻筆上去寫戈勾,也可以從右側上去繞個小圈再寫戈勾;?也?字的浮鵝勾,由上翻筆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寫下也行;?木?字旁的?木?,壹般是寫好橫豎畫後,筆勢從左邊寫撇挑,但如果從右邊翻筆寫撇挑,也有道理;至於提手旁的壹挑,如果依照楷書寫法,由上回鋒寫壹挑固然好,用牽絲把豎勾與斜挑連起來寫則更佳。
(4)體態多變:行書是介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其活動範圍廣,表現力豐富,往往壹個字有幾種寫法,體態多變。如?是?字的四個字尾,?花?字的四個字頭,寫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寫意,同中有異,多樣而統壹,饒有趣味。體態多變是行書的長處,是楷書和草書所望塵莫及的。
楷書的特點
(1)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
壹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余。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
草書的特點
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草書是按壹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的特點是藝術欣賞價值大於實用價值.壹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種. 章草是隸書簡易快寫書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速寫法,點畫飛動,上下之間筆劃痕跡往往牽連.
魏碑體的特點:
1、橫畫和捺畫保持隸書的特點,常伸展到字形邊界甚至超出邊界;
2、字形與隸書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點是撇捺向兩側伸展,收筆前的粗頓以及擡峰,使整個字形厚重穩健略顯飛揚、規則中正而有動態,頗具審美價值。結體方嚴,筆畫沈著,變化多端。
魏碑是南北朝書法的代表,方峻道勁,樸拙奇肆,風格多樣,各具特色。 魏碑書法 用筆奇特,大起大落,不重點畫的均衡。或以方為主,或以圓見長,或方圓兼施。行筆迅起急收,轉折處更多以側鋒取勢,形成外方內圓,外剛內柔,撇捺重頓的特點。汲取了漢碑之長,強調和誇張主筆,形成鮮明對比,結字大膽,欹側多變,多以險絕取勝。或寬扁,或方正,中聚而外放。章法爛漫,自然多變。由於受歷史時代、社會狀況、 文化 風俗、地理環境的影響,粗獷、自然、豪放為魏碑的主要表現格調。魏碑書法溯其源,與南朝書法同出於鐘繇、衛瓘、索靖,是漢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後產生的奇特書體,屬於楷書不完全成熟期的書法。正因為不完全成熟,才表現出自然質樸,雄偉粗獷的美。初期魏碑雄強矯健,悍勁粗獷;後期魏碑受南朝書風的影響,漸趨渾厚、圓潤、遒美。章法多變、側鋒取勢、結字大膽總之覺得特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