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Wink是在什麽情況下完成任務的?二戰初期,溫克是壹只信鴿。

Wink是在什麽情況下完成任務的?二戰初期,溫克是壹只信鴿。

在壹個寒冷的夜晚,飛機失事後,溫克渾身是海水和油汙,要在風浪中穿行,隨時可能被海水吞噬。但它還是堅持飛了120英裏,最後飛回了它的鴿舍。完成了他的任務。

鴿子“眨眼”:拯救遇難的英國船員

二戰期間,盟軍多次使用鴿子傳遞信息。英國空軍司令部為每架執行跨海任務的轟炸機配備了兩只信鴿,以便在發生事故時呼救。壹只名叫“Wink”的信鴿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揚名立萬。

1942年2月的壹個晚上,壹架英國魚雷攻擊機因故障墜毀在北海。雖然機組人員安全,但無線電發射機受損。英國派出了救援艦隊,但無法確認墜機的具體位置。幸運的是,壹只名叫“柯文”的信鴿還活著。這成了唯壹的希望。機組人員釋放了Wink,希望它能通知總部。

可想而知,在那個寒冷的夜晚,墜機後的溫克渾身是海水和油汙,要在風浪中穿行,隨時可能被海水吞噬。但它還是堅持飛了120英裏,最後飛回了它的鴿舍。陸地上的人員據此獲得了失事船員的信息,從而完成了救援行動。因此,溫克成為第壹只獲得迪肯獎章的信鴿。

擴展數據:

壹、二戰軍鴿的故事

1,“突擊隊”:避開德軍狙擊小組。

1942納粹德國占領法國後,壹只名叫“突擊隊”的鴿子奉命將壹份絕密情報帶回英國,以便在英法盟軍之間傳遞情報。

戰爭的惡劣環境並沒有阻止鴿子完成這個任務。它帶著這些信息成功躲過了德軍的狙擊小組,壹次又壹次穿越了敵人的篝火線,最終如期將信息送達英國。而這只勇敢的鴿子也因為1945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壹枚迪肯勛章。

2.信鴿“瑪麗”:用生命完成任務。

德軍占領法國後,很長壹段時間,盟軍都是通過信鴿傳遞占領區的絕密情報。這些信鴿飛越英吉利海峽時,不僅要與惡劣的天氣作鬥爭,有時還要穿越猛烈的炮火,還會遭到德國槍手的襲擊,被專門飼養的獵鷹攔截。成千上萬的信鴿中途死亡,更多勇敢的跟著,給抵抗者和盟友傳遞信息。

其中壹只名叫瑪麗的鴿子在飛行途中遭到襲擊,受了重傷。但它還是頑強地掙紮著展開翅膀,終於把信息送到了。這只鴿子在戰後被授予迪肯勛章,並被安葬在英雄動物專用墓地。在整個二戰中,* * * 32只信鴿獲得了迪肯勛章,占所有授勛動物的壹半以上。

二、軍鴿發展的歷史

軍鴿,在軍隊中用來傳遞軍事信息、文件、物品的叫軍鴿,在民間使用的叫通信鴿。軍鴿通信具有傳輸速度快、保密性強、使用簡單、成本低、易於普及的特點。

軍鴿實踐證明,它可以進行“單向通信、往返通信、移動通信、留置通信和夜間通信”。因此,目前包括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許多擁有現代化軍事裝備的國家,仍然有專門的機構飼養和訓練軍鴿供其使用。

人類用鴿子傳遞信息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馴養信鴿也有很長的歷史。相傳漢代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時用信鴿作為通訊工具,唐朝宰相張九齡年輕時也用“飛奴傳書”。其中壹個飛行奴隸是壹只信鴿。

宋高宗也喜歡養鴿子,經常讓它們親自飛翔。所以有詩“萬鴿繞帝都,黃昏收,費時甚多。如何從南方養鵝,大漠可傳兩聖書”。在古希臘,當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信鴿被用來向四面八方傳播獲勝者的名字。

古代航海家出海時,還會帶幾只鴿子,用它們給遠方的親戚傳遞消息或帶歸期。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軍鴿。軍隊每占領壹個鄰近的敵人城鎮,首先讓敵人交出武器和軍鴿。資料顯示,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軍鴿數量多達6萬只。(戰鬥中雙方使用的鴿子總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鴿在許多戰役中發揮了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壹只名叫“森林漢”的信鴿,出生僅4個月,隨美國空軍空降到當時入侵緬甸的日軍後方。部隊傘降時,失去了無線電發報機,與總部失去了聯系。幾天後,偵察兵收集到了日軍的重要情報。

“森林漢”的軍鴿帶著這壹信息飛越山野300余個空中距離,發回信息,為“美軍”攻占這壹地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有壹次,美軍訓練的母昆明鴿“高原雨滴”在美軍史迪威將軍指揮的遠征軍服役。占領滇緬期間,“聯軍”壹支部隊被優勢日軍包圍,電臺被毀,所有電話線被切斷,與總部的壹切聯系中斷。

於是這支小分隊占領了被圍困的地方,讓這支羽毛“雨滴”9個小時飛了900多公裏,帶回了信息。部隊要互相配合,才能轉敗為勝,而這支羽毛“高地雨滴”也被授予了“緬甸女王”的榮譽稱號。史迪威將軍下令給它戴上壹枚純金的腳環。

前蘇聯也非常重視軍鴿通信,蘇聯邊防軍有“三多”之說,坦克多,軍犬多,軍鴿多。

在我國戰爭年代,軍鴿通信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為壹種強有力的輔助通信手段。1958年,壹只被妳稱為“英雄軍鴿”的黑鴿,在雲南邊境地區的壹次戰鬥中負傷流血,卻依然帶傷飛行,把前哨調度帶回了總部。指揮官立即派騎兵前往出事地點,殲滅逃入該國的蔣介石殘余勢力。

1964年,雲南某邊防支隊去邊境處理情況,不斷用軍鴿把情況傳回總部,保證通訊暢通。1976年,雲南邊防民兵配合解放軍在森林裏追蹤敵人,用兩只信鴿連續不斷地把信息傳回邊寨,有力地支援了壹些戰鬥。

軍鴿不僅能在軍事交流中建功立業,還能留下吃藥救人的故事。

壹次,某邊防連發生急診病人,醫生確診後需要去團部拿藥。因為路途遙遠,來回要派人去取兩天,會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於是軍鴿機組大膽使用軍鴿取藥,4只軍鴿同時出動,只用了30分鐘就把藥拿了回來,讓病人轉危為安。

這說明軍鴿不僅能傳遞信息,還能運輸物品。壹只年輕力壯的軍鴿,可以驅趕重約50克的物品。

百度百科-軍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