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是清明文化賞析?

什麽是清明文化賞析?

壹提起清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明節。在民間,清明節是備受人們重視的壹個節日,所以有關清明的歷史文化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其他節氣之上。

1.清明詩詞鑒賞寒食日題杜鵑花唐曹松壹朵又壹朵,並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清明節插柳枝、賞杜鵑,經常受到詩人歌詠。這首詩的意思就是杜鵑花怒放枝頭,給禁火的清明節帶來了“火焰”。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流傳最廣的壹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題:“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唐自居易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之稱。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壹座座古墓,都給人肅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裏,“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寒食城東即事唐王維清溪壹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裏。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寒食城東即事》,描繪了人們在清明節紛紛走出戶外,踢球、蕩秋千,十分熱鬧。王維還感慨說,年輕人應該每天出去遊玩,何必要等到清明節呢?寒食唐韓翊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的這首詩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有所不同,它明顯地被賦予了些許政治色彩。唐代於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於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並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

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說明四處都在憑吊亡人,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年年依舊,思念依舊。特別是“試上”

壹詞,把作者不敢窺望淒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宮詞五代花蕊夫人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樓雙夾鬥雞場。

內人對禦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時的女濤人,青城(今都江堰)人,為後蜀主孟昶的貴妃,幼能文,尤長於宮詞。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有清新樸實之作。

清明之際,皇宮裏舉行鬥雞比賽,還用十床被子當做賭註,可見玩興極濃。千載之下,讓今人感受到清明節的獨特魅力。

拋球樂宋柳永曉來天氣濃淡,微雨輕灑。

近清明,風絮巷陌,煙草池塘,盡堪圖畫。

艷杏暖、妝勻開,弱柳困、宮腰低亞。

是處麗質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

戲彩球羅綬,金雞芥羽,少年馳騁,芳郊綠野。

占斷五陵遊,奏脆管、繁弦聲和雅。

向名園深處,爭泥畫輪,競羈寶馬。

取次羅列杯盤,就芳樹、綠陰紅影下。

舞婆娑,歌宛轉,仿佛鶯嬌燕姹。

寸珠片玉,爭似此、濃歡無價。

任他美酒,十千壹鬥,飲竭仍解金貂貰。

恣幕天席地,陶陶盡醉太平,且樂唐虞景化。

須信艷陽天,看未足、已覺鶯花謝。

對綠蟻翠蛾,怎忍輕舍。

柳永(約987~l 05 3),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宦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創作了大量的慢詞長調,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於鋪敘和運用白描手法,語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諧優美,有詞集《樂章集》。

柳永在這首詞中描寫了清明節的壹幅情景,以寫景物為中心,同時渲染出了濃厚的冶遊氣氛,營造出了歡樂協調而又生機無限的氛圍:巷陌煙草,弱柳艷杏,寶馬畫輪,妙舞清歇,儼然是壹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圖》。

江城子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壹首寫於清明時節悼念亡妻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寒食上冢宋楊萬裏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這是楊萬裏清明上墳祭奠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了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靠的感覺。所以“只愁余”。

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黃庭堅,字山谷,號山谷道人。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遊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著有《山谷集》。

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不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蓬蒿壹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壹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深刻,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此詩看似寫景,其實處處寫心境。“半出城”“收拾去”、“屬流鶯”等語句,說明清明時節,天曠地野,盡管春色宜人,卻哪有好的心情12.清明民間諺語因為清明前後是壹年壹度的春耕大忙時節,因此清明諺語除少數與氣象有關外,其余多以農事耕作為內容。

清明前,去種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

清明出現大頭鮭,白帶魚跟在後面追。

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苞谷頂呱呱。

二月清明妳莫趕,三月清明妳莫懶。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雨星星,壹棵高梁打壹升。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響雷頭個梅。

清明霧濃,壹日天晴。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壹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贏。

清明曬幹柳,撐死老黃狗。

清明谷雨風,凍死老家公。

清明晴,鬥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鬥笠蓑衣掛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