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誰知道康有為?

誰知道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3月19-1927年3月31),原名祖壹,本名廣廈,長平,又名伊名、吉梗、西樵山、尤村厝、天壽。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定居上海新嘉園,任《不忍》雜誌主編。他信奉孔子的儒家思想,致力於將儒家思想改造成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他曾擔任孔子教會的會長。1927死於3月31日。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教育家、文藝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作為晚清活動家,康有為倡導維新運動體現了歷史進步的方向。但後來,他和袁世凱成了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

早年求學

康有為的肖像(2)

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秀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大初是江西知府。

康有為最早的老師是他的祖父康贊秀。1858三月19(戊午年)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丹竈蘇村。他從小學習儒學。十八歲時,拜南海九江著名學者朱慈奇為師。康贊秀和朱慈祺都信奉宋明理學。所以康有為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鄙視所謂漢學家的繁瑣考證,企圖開辟壹條新的治學之路。學了壹段時間理學,也不贊成理學。因為理學只講孔子的修身,不講孔子的救世。[2]

1879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他二十二歲離開朱慈琪,只身前往西樵山白雲洞求學。他讀了很多實用的書,如顧的《天下郡國病誌》,顧祖禹的《讀史紀要》等。同年,他去過壹次香港,這讓他大開眼界。後來又看了《海國圖冊》、《瀛寰略》等書,說“購買地球地圖,逐漸收集西學書籍,是講西學的基礎”。這壹年是康有為由中學向西學轉變的重要開端。

1882年,康有為赴京參加考試。他回來時路過上海,在那裏進壹步接觸了資本主義的東西,收集了許多介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學的書刊。經過學習,康有為逐漸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制度更先進。清朝的帝國主義侵略和腐敗,點燃了年輕的康有為胸中的救國之火。西方的繁榮使他決心向西方學習,以拯救處於危險中的祖國。他吸收了西方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3]

科舉考生聯名上書皇帝

1888年,康有為再次赴京參加順天鄉試,並借機第壹次給光緒皇帝寫信。

康有為(2張照片)

政治改革的要求被否決了。當年9月,他上書光緒皇帝,哀嘆祖國危亡,批判因循守舊,要求變法維新,提出了“化成法、明時勢、慎時勢”三大綱領性主張。

1891年,康有為回到廣東,開辦萬畝草堂書院,召集弟子講學。他的弟子是梁啟超和陳。為政治改革運動創造理論。他先後寫了《新學考》和《孔子變法考》兩本書,都是以尊孔的名義寫的。前壹本書宣布壹些封建主義者壹直認為神聖的經典是偽造的文件。後壹本書把原本保守的孔子打扮成壹個富有進取精神、崇尚民主思想和平等的人。康有為的觀點雖然不科學,但他的改革精神在知識界產生了強烈的震動和反響,對封建頑固保守分子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這兩本書被他們視為異端邪說。

1894年,康有為開始編撰《人類公理》壹書,多次修改,後出版為《大同書》。《大同書》描寫了人間種種苦難,提出大同社會將是壹個無私生產、無階級、互為交友、平等的人間天堂。這當然是荒謬的,因為“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大同之道。”

康有為從容不迫地為戊戌變法奠定理論基礎後,從1895活躍到1898。

光緒皇帝

成功地進行了改革實踐。

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各省舉人聽說清政府要與日本締結《馬關條約》,都極為憤慨。康有為連夜起草了壹部壹萬八千多字的《論皇帝》。來自各省的1300多人聚集在壹起,通過了這本書。

1895都察院。這就是著名的“公交車上的文字”。書中,康有為站在愛國的立場上,極力主張“拒和、遷都、變法”,建議皇帝“詔鼓天下之氣,遷都以定天下之基,練兵以強天下之勢,變法以治天下。”這次考試,康有為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工部主任。後來,康有為又接連給了皇帝幾本書。康有為的提問讓光緒皇帝很感動。在這些書中,康有為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變法思想,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政治上,康有為提出了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的要求。他指出:“東西方的強大是由於憲法的制定和國民議會的成立。議員、君主和公民討論壹個國家的政治和法律。”經濟上,康有為提出了發展工業,振興商業,保護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主張。在文化教育方面,康有為提出了“啟蒙民眾”、“興學”、“廢八股”的主張。這些方面構成了康有為變法維新的基本綱領。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合1300余舉人,數萬冊書,即“公車上書”,未能達成。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批準。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故事”,不久在北京組織了壹個強學會。

1897年,德國占領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要求變法。5438年6月+次年10月,光緒皇帝命康有為就變法發表意見,他呈上了《詔書統籌》壹書和《日本明治變法考》、《俄國彼得大帝變法》兩本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衛國民大會,呼籲救國強國。[4]

歷史真相

光緒二十壹年(1895),康有為赴京考b超,康有為自稱知道。

康有為畫像(12張)

《馬關條約》簽訂,宋軍加入1300多舉人,寫了幾萬字,也就是“寫在公交車上”,但沒有達成。其實康有為只有弟子的支持,公車上書的主要發起人是別人。由於光緒皇帝年輕,沒有實際的政治經驗,康有為基於其激進的、不切實際的改革觀點,於當年5月底第三次著書立說,受到光緒皇帝的稱贊。但根據很多學者的意見,康有為在進行政治宣傳和追憶時(最明顯的是作為他的《康南海風俗年譜》),有很多不尊重事實的地方,有很多吹牛和捏造的現象。但很多學者,比如毛海建,認為康有為所謂組織聯名上書,其實是流產的政治事件,只是被康有為壹派不斷抹黑,篡改歷史,之前很多歷史學家都接受。車上的信實際上是當時北京的高級官員翁同龢、李鴻藻、王銘鑾等人組織的,目的是阻撓《馬關條約》的簽訂[5]。

戊戌變法

慈禧

1898,16年6月,光緒皇帝在頤和園秦征廳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張靜,並允許他專事準備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後來由於慈禧太後的幹預,變法失敗,其具體細節至今仍有爭議。

戊戌變法之初,在康有為的主持下,光緒皇帝推動了壹系列改革,後來被稱為戊戌變法。後來由於慈禧太後的幹預,變法失敗。經學者考證,光緒皇帝收到的每壹份奏折、全文或摘要,都要送慈禧審閱,在清宮檔案中都有詳細記載,所以慈禧對改革的內容是完全清楚的。如果慈禧不支持戊戌變法,戊戌變法也不會持續壹百天。只是因為光緒皇帝身邊的改革派官員在改革中魯莽地提出了壹些不切實際的激進政策,慈禧才發動了政變。

據雷家聲《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6]壹書指出,在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曾訪華。當時的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向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賦予他處理事務的權利。[7]因此,伊藤來華後,維新派官員紛紛上書要求重用伊藤,引起了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義甚至暗中扮演慈禧太後:“聽說東洋和伊藤博文走得很近,要接掌獨裁。如果用伊藤果,那就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8]“這種激烈的言論促使慈禧太後於9月1897(八月初四)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以了解光緒皇帝對伊藤的看法。

但伊藤和提摩西·理查德向康有為提出“中美英日要聯合”。於是,在康有為的授意下,維新派官員楊深秀於1897年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皇帝:“特別希望我的皇帝早作打算,鞏固英美日,不要以為‘美國’這個名字不美。[9]“維新派另壹官員宋伯祿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寫道:“屈(提摩西·理查)來時,擬聯合中、日、美、英四國為邦聯國,* * *選通識時務、學各國故事者100人,專事四國軍事、稅務及壹切外交事務。”[10]好像是想把中國的軍事、財政、稅收、外交國家權力交給外人。慈禧太後於1997年9月19,18(八月初四)回到故宮,於9月20日至21得知此事。她對事態的嚴重性感到震驚,決定發動政變,抗議政治,結束1898年的改革運動。

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千島群島與華僑商人李福記、馮等共同創立了“救清會”。1900年2月11日清廷下令李鴻章在廣東鏟平康有為、梁啟超祖墳為例。65438年6月4日,清廷下令福建、浙江、廣東巡撫懸賞65438+二百萬元,緝拿康有為、梁啟超,出示屍檢,整體懸賞。如果妳得到了妳的官階,妳會得到壹個例外的獎勵。任何購買和閱讀發行的報紙的人都將受到嚴厲懲罰,所有撰寫的書籍都將被嚴格調查和銷毀。[11-12]

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寫了兩部明治維新史專著。壹本是日本書目,丁酉年(1897)冬季由上海大同譯文出版社出版。另壹本是在故宮博物院發現的《日本政治變革考》,1898年贈送給光緒皇帝。據日本學者說:“他在收集和閱讀大量日本書籍的過程中,對明治維新的史實進行了許多修改和捏造,以適應當時中國政治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需要。這些變化大多與作者建議的具體改革措施密切相關。”[13]

逃往海外

1898 9月21日淩晨,慈禧太後宣布“光緒皇帝被軟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和他的仆人唐力於9月20日拂曉前離京,從天津塘沽逃到香港,然後轉戰日美歐,聲稱手握皇帝聖旨,組織保王會議,鼓吹。為了獲得國際支持,他周遊世界,會見歐洲君主。在1898年至1913年期間,康有為四次橫渡太平洋,九次橫渡大西洋,八次橫渡印度洋,在北冰洋上劃船七天,先後遊歷了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希臘、埃及、巴西、墨西哥、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宣彤元年(1909)八月十二日(九月二十五日),楊瑞之子楊青昌將密詔交給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請楊瑞、康有為篡改,真相大白。[1]

1903年,康有為發起成立了壹家股份公司,名為中國商業公司,總部設在香港,在廣州、上海、橫濱、舊金山等地設有分公司,先後興辦了十余家企業。

1904年,康有為還在瑞典買了壹個島,在島上建了壹座中國式的園林建築“北海草堂”。根據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笠人的研究,康有為花了28000克朗買下它,花了7999克朗修復它。“房子雖然不算寬敞,但能容納十個人左右,家具和裝修都極其豪華,看起來還挺有錢的。”有點說壹套做壹套的感覺。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我不能忍》雜誌,主張恢復孔子。作為保皇黨的領袖,他反對* * *和平制度,壹直在策劃清剿廢帝溥儀。

1917年,康有為與忠於前朝的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立溥儀為皇位,不久在時任北洋政府宰相段的討伐下失敗。

在上海落魄,天天嫖娼,卻沒錢嫖娼。久而久之,妓女家人知道了這件事,壹行人就去康有為住的客棧打聽。康有為覺得很尷尬,逃到了廣東。上船那天,所有妓女都來船上找他,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出航後,壹水手見船板裏有人,大驚,叫眾人來看,原來是康有為先生。後來有人寫詩諷刺它:“有船無平臺避債,無價值。”

1918杭州春夏遊。這位“聖人”居然“帶著妓女遊湖”,壹時興起寫了壹首詩,開頭是“我也是南國妝飄西湖。”把妓女比作石,把她們自己比作,曾經是眾所周知的笑柄。

康有為在湖邊徘徊,突然看到壹個年輕女孩在玩薄紗,懷疑是石再世。經詢問,該女子名叫張廣,年僅18歲,尚未結婚。康連忙找人提親。張家見康年過六旬,婉言謝絕。不過在康的堅持和媒人的極力撮合下,可憐的張家終於點了頭。1919年,康有為在上海舉行婚禮,所有親朋好友都向他道賀,除了他的妻子、嬪妃、兒女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的方式抵制婚禮。

老年生活

1923年,康有為遷居青島匯泉灣,並買了房子居住,將自己的房子取名為“天堂花園”。之後他的幾個孩子在青島讀書的時候也住在這裏。當我第壹次住在青島,我打算建立壹所大學,並起草大學章程,但我放棄了,因為高洪恩,膠澳的商業港口,首先監督它。晚年,他為青島的美景寫了許多詩,他的壹些詩已經成為嶗山風景區的壹個組成部分。

關於康有為的生平事跡,雖然很多歷史學家寫了很多專著,但對他從1916年秋到1927年春的前世卻知之甚少。

應該承認,康有為領導的戊戌變法具有鮮明的愛國主義性質和進步意義,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在晚年變得政治保守。[14]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從海外歸來,心情抑郁,但仍忘不掉政治。他壹方面組織“孔教”,開展“立孔教為國教”的活動,另壹方面竭力與盤踞在江蘇的張勛等人保持密切聯系。1916年夏,壹位茅山道士到上海找到康有為,邀請他到號稱“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茅山遊玩。康有為仰慕有“山中宰相”之稱的陶弘景已久,所以欣然前往。他到茅山後,住在幹院關,把陶弘景住的黃閣改為丞相堂。後來他在華陽洞口寫了壹副“山中宰相陶弘景,海外逃犯康有為”的對聯,意思是他住在深山,有民族誌向。這次他在茅山住了將近壹年。張勛復辟的醜劇只持續了12天,就草草收場了。康有為被通緝,逃亡上海,後長期隱居茅山。[15]

1927年3月29日,康有為拜訪壹位廣東同鄉。回家喝了壹杯檸檬紅茶,腹痛如絞。找了兩個醫生診斷,壹個日本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存活20多個小時後,於3月31,1927(農歷二月二十八)淩晨5點去世。據說他死的時候,身體還沒有僵硬。

康有為死於1927年,正值北伐軍進入江浙,張靜江任浙江省主席。他曾和康有為壹起封園,作為“護帝侵占公物的遺跡”。雖然當事人進行了調解,但是沒有結果。抗日軍崛起,杭州淪陷,二舅媽梁的三個孩子賣掉了壹日園,風景絕佳的壹日園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