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智慧文學導論》戴浩輝具體內容

《智慧文學導論》戴浩輝具體內容

第壹章《緒論》

在這篇文章中講了智慧的定義和近代對智慧文學的研究,談了智慧來源於父家和宗族、朝廷與王室、文士與學校,以及智慧文學的體裁、形式和生活處境、希伯來詩的韻律。也談了智慧文學的普世性:古代西亞、古代埃及、古代迦南的智慧文學。還談了智慧文學在正典中的位置:它的基礎就是敬畏耶和華。智慧不純粹是人的理性思維活動,是上帝藉著人的思維、思考彰顯他創造和管治這世界。

舊約智慧文學的適切性是植根在壹個信靠上帝所創造的現世生活中,人在其中享受上帝所賜與的壹切美好事物。但這並不代表這世界壹切美好,而是在壹切所發生的事情中體會上帝管治的美意。宇宙的秩序是表達神權和智慧,當人遵行智慧的教導,人便在宇宙秩序中和諧的生活。

第二章《箴言》

箴言在古以色列的智慧文學是最古老的壹卷,它的文學體裁主要分為描述和勸化,作者是所羅門王。在箴言中智慧最重要,它是對人處事之道,是促進美滿生活的內在素質,是掌握生命的方向,邁向成功的技巧。全書的中心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智慧)的開端”。

箴言的目的是勸化。

箴言的神學主題是預設了上帝是這世界的保障者,以色列民是他的子民,箴言的智慧權威是以色列民的人生經歷。

智慧文學的因果律是萬事都由神主宰,他賞善罰惡。但因果律不是機械式的,不排除義人受苦、惡人得好處的可能,但這是暫時的,因此要看人的終局,以永恒的福樂看人的終局。因果律的基礎是建立在上帝創造的秩序。敬畏上帝便能得著智慧的寶藏,並得著生命的源頭,和與源頭帶來的壹切好處:富有、尊榮和兒女有所依靠。

第三章《約伯記》

《約伯記》的作者和寫作時間不詳,文學體裁是對話詩篇和敘事。

《約伯記》的故事:撒旦得上帝的允準試探約伯,要知道約伯敬畏上帝是出於個人利益或是因為上帝就是上帝,所以敬畏他。約伯的妻子在試探中失去了信心,要約伯咒詛上帝。約伯的友人在議論上帝上犯了錯誤,只有約伯沒有失去信心,他順服在上帝面前,並且拒絕控告上帝,最後上帝賞賜約伯。這個試驗的結論是:約伯真的是以上帝為上帝。

在這個故事中,好人有好報的因果律不能應用在約伯的結局中。約伯的純正與上帝的賜與沒有必然的聯系,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壹個信仰的考慮。

《約伯記》的神學課題是上帝與苦難,但不是討論苦難的意義,反而是信仰的意義,約伯的苦在於上帝。《約伯記》強調要放棄壹個機械式的宇宙,並承認有些現實是不可思議的。那麽我們能否繼續信靠和順服這位不可思議的上帝,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不是簡單而理性的回答,而是充滿了吊詭和矛盾的,甚至約伯在42章6節的認罪,並不能滿足理性的思維,約伯最後以信心面對問題,並確立上帝的主權和人類的短暫和無常與無知,也確定了傳統的智慧學派的破產。

以色列人相信壹切都是從耶和華而來,沒有上帝的允許壹切事情都不會發生。撒旦也是上帝的差役,是執行上帝怒氣中的旨意。但他的攻擊是在上帝的掌控之內,這世界沒有壹種邪惡的力量能與上帝的力量相比。苦難是上帝對約伯的考驗,也是上帝對約伯化了妝的祝福。

第四章《傳道書》

《傳道書》壹詞在希伯來文中是“聚集”的意思,即在聚會中傳講的人。作者可能是所羅門。

《傳道書》在猶太人的《節日之卷》中排列第四,在住棚節的第三天在會堂頌讀。

《傳道書》的體裁:箴言、勸勉教導、講話,問題、故事、訓誨詩、自傳。

《傳道書》的內容:當萬事皆虛空時,勞碌、利益、人生、嬉笑和喜樂都是虛空。不過虛空和歡樂在傳道者中是分不開的,因為作好沒有即時的賞賜,人也不能掌控其幸福。於是人應該及時行樂,生命本身已是恩賜,所以要吃喝快樂,這是整個生命復新的條件,有工作、有吃喝、有家庭生活,這都是人生的分。是人生的意義。人生不要凡事搶先,真正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無知,人不要在沮喪中失落,另壹方面不使人以為生命是在他們的手中掌控著。生命的意義在於敬畏上帝。

第四章次經智慧文學壹:《便西拉智訓》

《便西拉智訓》的作者是便西拉的祖父,便西拉在第二世紀將其祖父的智訓翻譯成希臘文人,主要內容:

1、智慧是從神而來,贊美智慧,尋求智慧和其福氣,要避免對智慧不利的事物。

2、要孝敬父母,在社會上要履行責任,善待窮人,避免愚昧的行徑。

3、真假友誼,以及與人誠信有關的各樣不當的事。

4、敬拜、獻祭,贊美上帝,歌頌祖先功德。

5、關於婦女、交友、喪亂等問題

全書內容廣泛,有神哲學的反省,猶太教的律法講論,詩篇,哀歌和倫理教訓。

第五章次經智慧文學二:《所羅門智訓》

此書是主前壹世紀在埃及用希臘文寫成的,作者是已希臘化僑居的的猶太人。全書內容如下:

第壹大段:追求公義。對惡人的描述;上帝創造的旨意以及魔鬼如何引導人類到死亡;義人與惡人的對比;惡人的終局是滅亡。

第二大段:智慧書。擁有智慧勝於壹切,也擁有壹切包括永生。上帝是智慧的來源,智慧有二十壹種屬性,這些屬性發揮出不同的德行,進入人裏面使人成為上帝的朋友和先知,如上帝不賜下智慧,人將壹事無成。最後是描述從創世至出埃及智慧的救贖功勞。

第三大段:歷史之書。籍著以色列民出埃及事件講埃及受罰、以色列得壹切福氣。在附録中壹、講上帝的仁慈,讓以色列得著信心,知曉上帝以仁慈待他們。二、講拜偶像,人以自然界的各樣事物作為膜拜的對象,是因為人不進深思想、不了解自然背後的創造主,於是產生各樣的罪惡。拜偶像是萬惡之首。

最後這書是以壹個頌贊作為結束:“主啊,妳最看重妳的子民,賜榮耀給他們,決不忽略他們,必定隨時隨地的幫助他們。”

《所羅門智訓》的目的和神學。

1、是靈魂不滅,指出死亡不是人的終結。

2、因果問題必然伸展至人死後的審判。

3、智慧是公義的內貫,智慧在於內必有公義顯於外。

4、智慧的本質是超越和內貫的,與上帝聯合,且充滿世界,又是世界的智慧、思想、科學、文化,她是人的心靈導師,是上帝對人類的看顧,是律法的實體,且給人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