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歷史編年史
在中國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天寶鎮川頭村以南的邊境線上,有壹處著名景點,橫跨在原中越界樁12號和13號之間。共有7個高地,總面積約8平方公裏。全區東低西高,南緩北陡,平均海拔1000至65438。
除了風景優美,嶗山地區的戰略價值也很重要。由於地處中越邊境,其制高點控制著從麻栗坡到越南何璇省的重要通道。天氣晴朗的時候,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能看到兩岸邊界的縱深20多公裏。以嶗山主峰為中心,三條山脊向三面延伸,形成三足之勢,難攻易守。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之前,嶗山地區的劃分是以1885年清朝簽訂的《中法新約》為依據的。邊界線作為雙方的騎行點,從老山珠穆朗瑪峰越過,兩邊壹人半,雙方都沒有在此駐軍。
1979對越反攻後,我邊防部隊50余萬兵力在東、西線突入越方陣地,僅用28天就取得勝利。戰敗的越軍對這樣的失敗並不滿足,在我邊防部隊撤退後,越過邊界,侵占了八裏河東山、口林山、法卡山、茅山、遮陰山、老山等多個騎點,修築工事轟炸騷擾我邊民,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鑒於這種情況,我們的邊防部隊只能再次出擊。1980 10,收復羅家坪山戰役打響;1981年5月,收復法卡山和口林山的戰鬥相繼打響。1984年4月,八裏河東山、遮陰山、老山光復戰役相繼打響。
在成功收復老山和遮陰山後,我主攻部隊隨後轉入防守,而越軍則不斷組織兵力進行大規模反擊。有的陣地幾經易手,雙方激戰。各大軍區為了鍛煉自己的實戰能力,紛紛派部隊到老山前線參戰,雙方的對抗直到90年代初才結束。
邊境戰事平息後,雙方開始就邊界問題進行談判。從中國和平友好的角度出發,經過幾年的談判,雙方終於解決了邊界問題:
原來嶗山地區有7個高地,其中1,2,3屬於中國,5,6,7屬於越南,4是主峰,邊界從中間穿過,每家壹人半。兩個山地回合下來,七個高地幾乎都被我們占領了。重新劃分後,我們回到了4號以北,5號、6號、7號三個高地被“歸還”了。
但由於嶗山主峰作為壹代人愛國情懷的象征精神意義重大,嶗山主峰的劃分較之前略有變動。主峰頂部屬於中國,中間原本越過的邊界線移到了主峰南坡的壹條巡邏道上,所以主峰實際上是中國控制的,比原來多了0.0077平方公裏,比壹個足球場還要大。
至於爭議領土164 * * *總面積227平方公裏,雙方經過多輪談判,最終確定中國114平方公裏,越南113平方公裏,徹底解決了領土爭端。
如今,嶗山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5米高的烈士雕像是戰士們十年保家衛國的精神象征。漢白玉紀念碑高1.984米,寬0.428米,代表了1.984年4月28日戰士收復老山的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