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歌謠即二十四節氣歌(客語民謠)。歌詞如下:
二十四節氣歌(客語民謠)
詞:秋林(改編)曲:秋林 唱:秋林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開,雨水來淋,驚蟄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小滿灌水,芒種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種完番豆,處暑蒔田,白露耘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結。
霜降壹冷,立冬打禾, 小大雪閑,等過冬年,小寒壹年,大寒團圓。
歌曲簡介:客家人絕大部分都是以耕田為生,尤其種水稻,已經成為客家人生活的壹部分,二十四氣節也是每個種田的人必然知道壹件事情,這首歌曲也讓沒有種過田的朋友知道這二十四氣節裏面,每壹個氣節農民都在幹什麽。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歷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壹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歷是壹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又是壹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