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粵樓位於山東聊城古城中部。高樓大廈雄偉壯觀,是魯西的壹大勝景。始建於明朝洪武七年(1374)。聊城此時由東昌府統治。明初,衛戍司令陳勇將東昌土城重建為磚城,以對抗元朝殘余勢力。洪武七年,利用城中殘存的木材,建成了100尺高的耿鼓樓。所以先取名玉木樓,後因地而名東昌樓。當時建這座樓的目的是為了嚴密觀察敵情,報時,報警。隨著明朝的鞏固,這座建築的軍事功能很快被人遺忘,但廣嶽樓卻以其雄偉的高度而聞名。
其中,康熙皇帝禦筆沈光中的牌匾、乾隆皇帝的詩詞、傅以漸和鄧中嶽的手跡、郭沫若和豐子愷的牌匾和對聯最為珍貴。1988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陜西會館的京杭大運河西岸,有壹座宏偉的古建築群,遠遠望去氣勢磅礴。看,雕梁畫棟,氣勢磅礴。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山會位於聊城市東關街南端。建於清乾隆八年(1734)。它原是山西、陜西兩省商人聚會聯誼、敬神的地方。她將精美的建築結構與精湛的雕刻藝術相結合,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陜西會館是寺廟和行會的結合體。它南北寬44米,東西深75米。主要建築160余座,包括山門、戲樓、家屬樓、鐘鼓樓、瞭望塔、碑亭、大雄寶殿、春秋亭等。孫大石美術館孫大石美術館位於高唐縣玉球湖西岸。孫大石,又名孫英,是中國著名的山水畫家。
它是由孫大石和高唐縣人民政府於1982修建的。占地面積2088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為仿古四合院建築。灰色瓦片的拱形屋頂,灰藍色的墻基,白色的前墻,以及其間洋紅色的腰線和屋檐,體現了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博物館分為東樓和西樓,有展廳、四層六角亭、長廊、碑墻、畫室等。世界上最大的硯臺,龍騰巨硯,重11噸,陳列在博物館裏。它是由五個工匠用壹整塊巨石歷時三年雕刻而成的。此外,還有孫大石無償捐贈的中國白墨,上億年的魚類化石、古動物化石等文物,近半個世紀的個人畫作,唐代著名畫家的名作。
程霄遺址位於冠縣市館陶鎮東南3.5公裏處。據記載,建於宋真宗景德鎮元年1004年,由遼國蕭太後駐守中原,又稱歇馬城、守備馬城。遼兵,俗稱盔‘安城’,壹夜之間被猛撞。因本市於1967年出土的龍時期山西欽差大臣楊士禎墓誌銘,有埋源二字,故又稱程瀟。呈正方形,邊長1300m,面積169m。
四扇門都是扭曲的建築。這堵墻是用泥土建成的。幸存者寬度8米,幸存者寬度13米,最高點13米。它和以前壹樣強壯。城門、箭樓、點將臺、飲馬井和萬人坑等遺跡依然存在。規模宏大,保存完好,長城以南,首屈壹指。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訓寺位於冠縣柳林鎮。主要建築有吳迅廟和吳迅墓。占地面積平方米,建築面積平方米。吳迅神殿是在我身上建立的。
1995年9月,神社前建成了壹條100米長的碑廊,碑文26條。廟前右側有壹唱臺,又稱唱臺;殿左前方有著名學者季羨林題寫的武訓魂亭。馬和度假村位於馬家河東海岸,聊城以西25公裏。始建於1972,1998年被山東省林業廳列為生態公益林。以生態經營為主。2001 5月1日,它作為馬家河度假勝地向公眾開放。總面積為181公頃。該村建成了防護林場、優質果園、改良水田、甲魚場、觀賞魚場、野菜自然保護區、天然狩獵場、優質用材林和美化、香花、觀賞樹木基地,種植了國槐、紫荊花、烏梅、海棠西府、烏梅等20多個品種的觀賞樹木2萬余株。
為完善旅遊功能,修建了遊泳池、魚塘、水上餐廳、村舍、酒店,並修建了11人造山。建設了苗族、客家、土家族、布依族等4個民族景區,增加了搖椅、吊床、秋千等遊樂設施,安排了拍攝和探險。初步形成了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民族小吃為壹體的休閑娛樂場所。該井位於陽谷城東16公裏處的章丘鎮。是《列傳》、《水滸傳》中描寫的吳淞打虎的地方,也是龍山文化城的遺址。總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壹片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灣讓崗賓館、村民告示處、縣政府告示處、山寺、吳淞打虎處、石碑、虎亭、武松廟、胡鑫島、釣魚臺、碑林、老虎塘、猴山、鹿苑、箭場等。
宋武的老虎碑立於南宋。山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三座寺廟建在長30米、寬25米、高4米的土臺上。它們坐北朝南,朝南,青磚灰瓦。寺廟裏有壹尊宋武殺虎的雕像。廟的左前方立著由原山東省委書記舒潼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著由著名書法家楊玄庭題寫的3米高的虎碑。虎亭:位於景區西側,六邊形單檐,以書法家徐悲鴻之妻廖命名。碑林:山寺北。因為宋代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來景陽岡的學術名人大多在此題詞、作詩、著書、作畫。整理完畢,相關人員刻石立碑。經過多年的積累,碑林逐漸龐大起來。截至2001年底,* * *有46個銘文。武松寺:在北崗頂上。武松廟的碑是趙樸初題寫的。公園東閣宋武爭虎碑,西閣鑄新大鐘。
這是壹座有五個開間、三個入口和壹個深山休息區的建築。大廳中央是壹座武松的雕像,像壹塊匾,上面寫著“卓越的成就”。墻體內部裝飾有多幅由國家壹級美術師和民間藝人合作的木刻壁畫。吳淞虎浮雕石像:立於山前。由著名畫家劉繼卣創作。它象征著武松結束暴力、維護和平和勇氣的精神。
天下第壹虎石:位於涇陽崗南,相傳為武松所殺之虎的化身。涇陽肖春石:位於涇陽港南端的壹塊神奇的巨石。它有美麗的形狀,看起來像壹座山。上面刻有著名書法家劉題寫的"涇陽"四個大字。2001景陽岡被定為國家三級旅遊景區。獅子樓,位於陽谷市大高樓的西南角,建於1767年。
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府、冷酒館、紙店、西門大藥房、鹽店、羊絨店、緞莊、客棧、獅子廳、棋院、戲臺、黃玉寺等。節日期間,舉行大型節日和廟會。日常娛樂節目有山東快書、武大托歌街頭秀、陽谷風情秀、舞獅、踩高蹺、老年秧歌秀、豫劇團秀、民間綜藝、糖人秀、書法秀、手工藝制作秀等。其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普遍受到遊客的歡迎,成為景區的最大亮點。
萬畝梨園是冠縣的別稱。由於種植歷史悠久,全縣有30萬畝梨園,特別是漢路、張八寨、鄧官屯、劉屯。藍翔漢路村有壹棵梨樹王,高8米,可以兩個人合抱。樹冠面積近100平方米,樹齡330多年,年產梨1500多公斤。其樹高、樹齡大、產量豐富,居全國之首。壹棵百年紅樹,葉如梨,花如桃,果如山楂,十分難得。此外,八仙集會和臥龍樹也成為風景。春暖花開時節,三千頃玉雪蓋,十萬朵香花。清明節期間,冠縣將舉行大型的梨花節觀光活動。馬本齋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張路會鎮以南1000米處。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第三師師長、回民支隊支隊長馬本齋犧牲,葬於此。
1954,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在原烈士安葬地重建。陵園坐北朝南,占地6670平方米。整個墓地四周都是紅磚墻。這些建築主要包括阿拉伯圓頂門和中國古代的六角形紀念亭。坐在壹條南北軸線上,壹條通道貫穿其中。花園被柏樹和綠草遮蔽。重建後的墓地莊嚴、典雅、肅穆,融合了古代建築和阿拉伯建築風格。每次清明節,都有很多人去墓地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等。我也參觀過這裏。公墓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魯西北烈士陵園聊城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
宜章八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大王寨鄉東丈八村。成立於1945。占地約6公頃,南北長740米,東西寬170米。陵園坐北朝南,主要由門樓、紀念塔、紀念室和烈士墓組成。門樓是古典建築,重建於1957。紀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第二座塔的墻上鑲嵌著八塊石碑,上面有當時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人題寫的碑文,還有為革命犧牲的925位烈士的英文名單和傳記。塔巴北部有三個烈士紀念室,裏面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挽聯,還有壹些烈士的照片和事跡。
園北、園中有肖永誌、張、石等23座烈士墓,是黨、政府和魯西北各族人民於1945,中國運河博物館近日,舉世矚目的中國首家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在山東聊城東昌湖景區落成並投入使用,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遊客的目光。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於2004年6月在山東聊城開工建設。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分為展覽區、收藏區和研究學術交流區三個功能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運河的國家之壹。中國的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工工程之壹,是中國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博物館的建設意義重大。
該博物館將系統介紹運河發展史、科技史以及沿海地區的重要文化特色和內涵,對進壹步弘揚運河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海源閣海源閣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圖書館建築之壹。由清道光二十年秀才楊以增所建,藏書22萬冊。與江蘇省常熟縣翟紹基的秦鐵通建樓、浙江省吳興縣綠新源縣的北宋樓、浙江省杭州市丁申和丁丙的八千卷樓並稱為清代四大圖書館。其中,陽齋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手稿最多,故有南齋北洋之譽,備受海內外學者推崇。海源閣圖書館位於楊家,萬壽關街以北,廣粵樓以南。
它是壹座單檐、南面硬脊的建築。它有三個房間寬,有兩層樓。下半部分是楊家祠堂,上半部分是收藏的宋元時期的善本和手稿。樓上圖書館的中門上,有楊儀題寫的海源閣匾額,後有楊儀題字。海源閣藏書浩如煙海,是楊四代人苦心藏書的結果。楊的第四代傳人楊,主編《水滸傳》和《金瓶梅》208300余卷。還有許多其他的沒有包括在參考書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