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乏可靠的史料,從詩本身尋找證據是解決這壹問題的好辦法。詩中有這樣壹句:“如果我們不壹樣,我會死得遠遠的。”“自我忽視”指的是積極的態度,而不是“被釋放”。另外,有人懷疑是屈原流放後寫的,因為詩中有壹句“屈原與湘南鄭Xi”,不可信。因為《離騷》的後半部分在作家的想象中都是壹場旅行,“紀遠與湘南鄭Xi”並不真實。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中的說法是可信的。但《史記·太史公列傳》和《致任安書》都是抒情文字,有可能是寫作時不忠實於史實。
2.主要內容
《離騷》是壹首偉大的抒情詩,它壹直以能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著詩壇。它內容豐富,想象浪漫,感情強烈,寫作手法獨特,思想性和藝術魅力並重,吸引了無數人。同時,它也是我們了解屈原偉大思想和人生最重要的史料。這部分節錄的文字主要敘述了作者因為節欲和堅持正道而受到周圍人的懷疑和詆毀,君主也疏遠了他。他壹方面明確表示在這壹點上絕不退讓,與小肚雞腸的人同流合汙。另壹方面,他幻想著自己要退休了,同時也更加努力地培養自己美好的美德。這部分也是作者心靈最集中的表達,感情最直接最強烈的表達。
“長吸壹口氣藏淚,哀嘆人民生活的艱辛”表現了詩人極度壓抑和艱難的心情,為下面的情感表達定下了基調。“雖然我擅長修補我的愛,我...應聘吧”寫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原因卻是我太註重修養了!由此可以看出屈原與周邊集團的尖銳沖突,也可以看出君主的昏庸,不顧德,愚昧,忠義,奸詐。對此,作者堅定地說:“我也是心善。雖然死了九次,但還是無怨無悔。”
“很多女人都嫉妒於的美麗...爭奪周蓉學位》,寫的是被陷害的壹群小人物和周圍風氣的敗壞。“眾多女性”、“風尚風俗”等字眼,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壹片混亂,人們的行為毫無規範或標準可言,壹味投機取巧,急於討好。面對如此骯臟無望的環境,作者爆發出痛苦而又無奈的感嘆:“我好壓抑,好孤獨,此時的我只有貧窮。”“壹”和“宇易”都表示悲傷和厭倦,這兩個詞的組合顯示了作者深深的悲傷。清代朱基在《離騷編》中說:“這句話有無限的表達。在“獨立”和“葉”這兩個字裏,蓋博士想起了自己過去是個女人,渾身是血。他沒想到會走到今天這壹步。”這句話是全詩中最長的壹句,作者仿佛把胸中醞釀已久的愁悶傾吐出來,震撼人心。但是,作者雖然對自己的遭遇深感痛心,卻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節操。他宣稱:“我寧願死在流放中,也不願活在流放中。”
接下來“猛禽不擁擠,夫道不同而相安”,進壹步指出自己與小群體的矛盾不可調和,所謂“道不同不相謀”。在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得入朝廷的原因後,他“壹心而克制誌,尤忍而批判”,雖然抑郁難平,但情緒趨於穩定,並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念——“臥無辜而死直”“固前賢厚處”,顯示了作者以前賢為榜樣,也揭示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來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學識淵博,意誌堅定,善於治亂”,而《離騷》也引用了許多詩史或傳說的材料,可見作者對歷史的熟悉,前生的賢明君臣是引導他追求進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後,作者對自己之前的行為產生了懷疑。他後悔沒有認清形勢,選擇正確的道路,現在趕緊抽身還不晚!當然,從進到退還得經歷壹些內心的掙紮和掙紮。“延”“步”“停”等詞語,讓我們看到了壹個猶豫、仿徨、苦思的詩人形象。“高覽”和“椒山”的含義,就像唐朝的陸延吉說的:“止了宜蘭椒,不忘香自潔。”最後,詩人有了明確的想法:“進不去,不如離開。退了就恢復第壹服。”這句話既包含了讓步,也包含了固執。只求清清白白做人,這是碰壁後的退讓;“修”和“第壹次拿衣服”完全忽略了被指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好修”,太固執不考慮功利得失。下面的“做壹朵蓮花就像壹件衣服,和...方菲菲是它的印章》從各個方面寫了自己服飾的高貴。作者不畏繁文縟節地描寫各種服飾,意在表明自己在修養上的嚴格。讀起來,這些詩給人壹種無限的莊嚴感。其中“回眸忽遊,將望四缺”與之前的“歸途”是對應的。最後,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理所當然地善於修補”。“獨立”二字表明了作者自覺的態度,認為自己的原則是正確的,並且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帶著壹點驕傲。“雖然我的身體沒變,但怎麽會被懲罰呢?”我至死都堅信自己。
對於這壹部分,我們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屈原與楚懷王的矛盾。楚懷王不管德行和愚蠢,沒有主見,容易聽周圍小團體的話。相關詩句:“怨修行威武之氣,不察夫民之心。”
(2)屈原與群臣(主要指楚國舊貴族)的矛盾。大臣們嫉妒人才,誹謗屈原。他們投機取巧,不講原則。相關詩句:“許多女人嫉妒余的飛蛾和眉毛,...與周蓉競爭。”
③屈原與楚王及其大臣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養才賦能,而不循行”,這是他在現實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任人唯賢,授權於人”就是任人唯賢,反對石清仕祿,限制舊貴族對權力的壟斷;“行而不相當”就是完善法度,限制舊貴族的特權。這大大侵犯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屈原意識到楚國的危險處境,知道只有改革政治,楚國才能富強起來,才能與強秦抗衡。他壹心想著國家的未來,而他的大臣們卻只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這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楚懷王既愚蠢又淺薄。他不能忍受被惡棍激怒。他不能采納他的想法,疏遠他。
④屈原的性格和精神。屈原壹生清正廉潔,從不與周圍小集團勾結,發誓要堅守真理,捍衛理想。相關詩句:“民生不同,而...沒什麽好懲罰的了。”“我寧願死在流放地,但我不忍心這樣!”“我心裏也是善良的,而且...我厚於前聖。”
二、問題探究
1.節錄的這壹部分,第壹節說“我心亦善,雖九死而未悔”,“我死而無罪,我前聖而厚”,第二節接著說“我悔不守道,我必反。”回到我的車上重新上路和被它迷住,前後有矛盾嗎?
第壹節講的是因正道而直行而不隨波逐流的詩人。結果被小人誣陷,世仇,君主不辨是非,疏遠了他。雖然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沈重打擊,但他意誌堅定,沒有變通和退縮的想法。“我也是心善,即使死了九次,依然無怨無悔。”“我死無邪直,我濃於前聖。”這就是這種心靈的告白。第二節,詩人有意蒙混過關,高尚自持,在政治活動中不再積極進取,尋求改變。“不看妳後悔的樣子,妳就反了。回到我的車上去重新上路就不遠了。”是就政治活動中的進退而言,並不意味著詩人放棄了自己的倫理道德。所以,前後並不矛盾。
2.這首詩用什麽手段來增強節奏感和音樂性?
1押韻。根據古音系,《離騷》由其他句子押韻。比如“雖然我很會修衣服,但我渴望換掉。”在“替其餘者,亦可為之用”中,“替”與“代”為韻;“墨守成規是聰明的,但按規矩改正錯誤;在《背墨誦樂,爭周之美》中,“錯”與“度”是韻。
②句子中廣泛使用“xi”壹詞。“Xi”這個詞是助詞,沒有實際意義。在這首詩中,兩個句子通常組合在壹起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上下句中間用了“Xi”,增加了停頓,增強了全詩的節奏感。
③大量使用對偶句。請參考“討論與練習”第三題的對偶句。
④使用雙音節押韻詞和雙音詞。例如,“幾”、“宇易”、“李露”是雙音節詞,而“朝不保夕”和“飛飛”是重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