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颯颯西風種滿庭院,
冷蝴蝶很難得到。
如果我是壹年後的狄青,
報紙和桃花壹起盛開。
辨別和欣賞
唐末詩人林寬有兩句詩:“莫言當即得天下,自古英雄解詩。”古往今來,能“解詩”的英雄確實不少,晚唐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之壹。自從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世以來,菊花就與驕橫跋扈的貴族文人隱士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為封建文人的精神象征。
黃巢的菊花詩則完全擺脫了同類作品的俗套,呈現出壹種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壹句說菊花在颯颯秋風中盛開。《西風》點出節,作下句;《滿院》全是文字。說“植物”而不說“開”,是為了避免與最後壹句押韻,同時“植物”這個詞本身也給人壹種挺立、蒼勁的感覺。不難看出,菊花在風霜中綻放,以示堅強,這在文人關於菊花的詩詞中也不難看出;但“種滿庭院”與文人詩詞中菊花的形象明顯不同。無論是表現“孤傲天下”的感覺,還是表現“孤傲獨特”的狀態,還是表現“獨處無伴”的感覺,往往都離不開“孤獨”二字。黃巢的詩裏只說“種滿庭院”,是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這菊花是勞動群眾的象征,與“孤”字無關。
很可惜,菊花在風霜中盛開,卻是寒秋,難來寒蝶。在沙沙的秋風中,菊花似乎有壹種寒意,散發出壹種淡淡的香味,不像陽光明媚的春天裏盛開的花朵那樣芳香四溢,所以難得有蝴蝶飛來采集菊花的香味。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常總會引起兩種感受:自戀和孤獨。筆者的感受與此不同。在他看來,“心冷香冷”是因為菊花在寒冷的季節開放,他不禁為菊花的不適時開放感到惋惜。
三四句是以上感情的自然發展,揭示了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作者想象有壹天他會變成“狄青”(春天的神),他會讓菊花和桃花在春天壹起盛開。這種充滿強烈浪漫激情的想象,體現了作者宏大的抱負。縱觀全詩,言外之意顯而易見。詩中的菊花是當時千千底層人民的化身。作者既欽佩他們開放風霜的頑強生命力,又對他們所處的環境和命運深惡痛絕,決心徹底改變。所謂“為了狄青”,不能視為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直觀表述。筆者想象著,到了那壹天,普通大眾就可以過上溫暖的春天了。值得註意的是,這也反映了農民平等的樸素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都是百花齊放,應該享受同等待遇。菊花在寒冷的秋天獨自壹人,它的核又冷又香,真的不公平。於是他決心讓菊花也像桃花壹樣享受春天的溫暖。還有壹個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祈求上帝的同情和憐憫,還是“我是狄青”?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是有區別的。這首詩的作者說,“我是狄青”。這種豪邁的語言,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非常豪邁,使生活在封建社會的文人表達誌願抱負的各種辭藻相形見絀。但不流於粗陋,卻依然蘊含著意義。這是因為這首詩成功地運用了隱喻的手法,隱喻本身就融合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