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江是界河嗎?
瑞麗江是界河。瑞麗江是中國和緬甸的邊界。瑞麗江灌溉了中緬數萬畝土地,哺育了數百萬人。它的壹側靠近昆瑞公路,那裏有許多橡膠樹和香蕉樹,還有漫山遍野的木棉樹,把整個山谷都染成了紅色。另壹邊是形狀各異的懸崖。
瑞麗河對面是兩座緬甸城市:南坎和木姐。南坎、木姐這兩個詞取自傣語的意思。南坎是指黃金之地,也是指財富之地。妹指鎮,木指幫。木姐可以理解為各種幫派和商家的聚集地。
瑞麗江的源頭在高黎貢山西側。20多公裏的瑞麗江屬於中緬界河。流經騰沖、龍川、梁河等縣,經過萬鼎、瑞麗,最終流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在雲南境內53公裏,是雲南非常重要的亞熱帶長河。
中國瑞麗江名稱的演變
唐朝以前,這條河沒有任何歷史記載。唐朝疆域地圖上有澧水這個名字,澧水這個名字是範綽(唐朝)列入舒曼的。我的老師方國瑜考證說:“麗水就是今天的伊洛瓦底江。”到了元代,作為行政區劃名稱的陸川道(位於德宏州瑞麗、萬鼎、龍川、梁河、魯西南)出現了,同時流經猛卯(今瑞麗)的這壹段河流首次被稱為陸川河。到了明朝,麗水變成了大金沙江;同時,今天的瑞麗江的名稱,是河流的壹個重要支流,分為兩部分,上遊光標龍川河和下遊流經孟茂段,仍然標誌著川江的腳下。到了清代,龍川江只是被貼上了江的標簽,仿佛陸川政權不復存在,陸川江的名字也隨之消失。然而龍川江壹直沿用至今。在周瑜的《采緬日記》中,記載為“孟茂河”。以上是明清史書對該河的記載。可見,陸川河-龍川河-孟茂河是壹條河流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稱呼。
據英國歷史著作《緬甸史·蒲甘王朝》(1044-1287),地圖標註“龍川江(瑞麗江)”;禪宗統治時期(1287-1531),地圖上標有“伊洛瓦底江(瑞麗河)”,其上遊標有“龍川江”;東裕王朝(1531-1752)有瑞麗江(又譯瑞麗江)的文字記載。可以看出,“瑞麗江”(溧水)和“龍川江”的名稱與中國史書中的河流名稱是壹致的,不同的是括號中稱之為瑞麗江。“瑞麗江”這個名字是否是元末在中國投入使用的,緬甸人自己的稱謂裏已經出現了。根據這本書,這是不確定的。但毫無疑問,它是在中國有文字記載之前(光緒年間)問世的。到了現代,緬甸的交通地圖將河流標註為(水壹米),中文音譯為瑞麗江。
如今,瑞麗河被劃分為河名。瑞麗江的上遊叫龍川江。《騰沖地名龍川河調查》中說:“據騰沖地方誌記載,又叫陸川河。陸川,明代指瑞麗、萬鼎壹帶為流域,因稱陸川河,後名龍川河,亦稱龍江,形與諧音。”龍川河自北向南流經騰沖縣城,包括西沙河和明光河。幹流上遊的小江源頭來自界頭的龍洞水,自北向南流下高黎貢山腳下,由高黎貢山的降水和積雪補給。瑞甸河和明光河也是水的主要補給區。龍川江在騰沖境內193.3公裏。...流入龍陵和蘆溪。“這是騰沖縣瑞麗河上遊龍川江的主要情況。
龍川河離開騰沖縣城,經過龍陵、龍川、梁河、瀘西,流入芒市河,也叫舍房河。龍川河從源頭到芒市河匯合處286.3公裏。從瑞麗河大橋出發,經瑞麗壩子,在長島永邦旺附近匯入南灣河,穿過山谷流經緬甸中東部,在伊尼瓦附近匯入伊洛瓦底江。按照歷史習慣,這壹段叫瑞麗江。瑞麗河大橋至南灣河口段長約70公裏,國內約44公裏。它在中緬兩國的村莊之間流過,除了部分地段是中緬界河外,其余都在緬甸境內。南灣河口至伊尼瓦下遊段約200公裏,均在緬甸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