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壹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麽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洗手歌》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洗手歌》教案1活動設計背景
通過我的日常觀察,幼兒能夠獨立入廁、洗手,但是洗手的方式很不規範,常常是洗好後,指甲裏和手背上面還存在著臟乎乎的黑泥,糾正幼兒洗手方式,對幼兒的健康大有益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講衛生的重要性。
2、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3、教育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難點:培養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手偶、正確洗手方法的課件、水盆、肥皂、毛巾等。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
1。手偶表演:“哎呦,哎呦,肚子疼死了。”
教師提問:為什麽小兔子會肚子疼呢?她平時有什麽不好的習慣嗎?
(引導幼兒說出手偶不講衛生,不認真洗手。)
2。教師提問:那我們小朋友知道該怎麽樣洗手才能不生病呢?跟身邊的好朋友討論壹下,然後告訴老師。
(幼兒集體討論後,到講臺來給其他幼兒做示範。)
3。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學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1)教師: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妳們說的對不對啊?
(2)出示洗手課件,了解洗手的正確方法。
(3)教師與幼兒重復洗手的正確方法:
袖子袖子卷卷好,水龍頭兒忙打開,肥皂寶寶來幫忙,搓搓手心和手背,
清水來把贓物沖,小小毛巾擦幹凈。
教師邊做動作邊說自編兒歌。
4。教師:那老師還要問問小朋友,我們什麽時候應該洗手呢?
(飯前、便後、玩玩具等)
5。幼兒實際練習:進壹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將幼兒分成4組,分別進行洗手實踐。
二、結束部分:
教師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對幼兒的洗手方式予以表揚和糾正。
活動反思:
活動對幼兒進行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幼兒知道為什麽要洗手,鼓勵幼兒自己來介紹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中班《洗手歌》教案2設計背景
“洗手歌”,這首兒歌是中班的語言活動,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平時幼兒不太註意手的衛生,通過此項活動,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愛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喜歡朗誦兒歌,並理解兒歌的基本內容。
2、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
3、培養幼兒愛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
4、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重點難點
學習朗讀兒歌,並能邊做動作邊讀。
活動準備
掛圖、香皂、毛巾、自來水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小手臟了怎麽辦?
幼兒:用水洗。
老師:妳們會不會洗?
幼兒:會。
老師:那妳都是怎樣洗手的呢?先做什麽再做什麽?
幼兒回答各自各的洗手方法。
2、老師:(出示掛圖)
老師:圖上有誰?在做什麽?
幼兒:小朋友,在洗手。
老師:我們在什麽時候需要洗手?
幼兒:吃飯前、上廁所後、玩耍後、從外面回到家裏或教室裏,等等。
老師小結:寶貝們說得都很好,先搓手心,再搓手背,然後關水,用幹凈的毛巾擦幹小手,現在讓我們來把這些步驟編成壹首好聽的兒歌吧。
3、學習兒歌。
(1)教師示範朗讀兒歌,邊讀邊做動作。
兒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
沖沖水,沖沖水,小手幹凈了。
(2)幼兒配合動作跟讀。
實踐練習洗手壹次
1、幼兒洗手,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提醒幼兒不玩水,並能按壹定的步驟邊讀邊做洗手的動作。
2、表揚正確洗手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洗手是幼兒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動中,我先讓幼兒來示範如何正確洗手,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並告訴老師不能玩水。結合動作,幼兒較容易地學會了兒歌,而且能邊唱念邊表演,效果很不錯。但在之後的實踐環節中,有的幼兒沒有老師的提醒就又開始了玩水,可見,不玩水的行為個別幼兒還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師的隨時提醒。當然,在壹次活動中就想改變幼兒玩水的壞習慣,確實不可能,這需要老師在平時對引導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兒養成正確洗手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