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烤紅繩,趁熱抽絲揉搓,讓它穿過洞口。
2.將系繩對折,將穿過中間部分的繩子兩端壹起穿過掛鉤孔。
3.根據玉墜的大小,留出合理的長度來編織捆綁繩,通常0.5cm-2cm比較合適,根據個人愛好留出合適長度的捆綁長度如1cm。
4.然後將兩根繩子穿過背部,打壹個簡單的十字結。
5.繞到另壹邊打個結,這樣壹個結壹個結的打,直到剩下繩頭的長度。
6.然後根據線的粗細,用火烤留下壹部分固定長度的線,用剪刀剪開兩邊的線,如下圖所示。
7.然後用打火機輕輕烘烤兩邊留下的線頭,迅速凝固。火太大,可能會留下黑點。
8.完成。
擴展數據:
古人穿著講究:
掛在身上,掛在脖子上或系在腰上,是古人的重要裝飾。
辛棄疾《園中的春天》:“有美人,玉佩瓊居”。
沈約的《風華》:“掛香,流蘇有容”。
孔任尚《桃花扇》:“何處是田垚聖農,聽雲仙鶴縹緲,玉佩丁咚”,不僅賞心悅目,而且悅耳動聽,是壹種精美的裝飾也是壹種文藝的裝飾,趨於越來越精致。
不同質地和形狀的飾品往往具有區分等級的作用。
《唐六典》:“載魚符之制,左二右壹,以玉為太子飾,金為太子飾,銅為庶官飾,思想為裴飾”。
《清倉筆記》中記載,凡五品以上的文官都要掛珠。珠子由珊瑚、金珀、蜜蠟、象牙、奇南翔等制成,共有八顆掛在胸前。
不同的配件往往具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古人有選擇地佩戴壹些飾品,往往是為了寄托壹些美好的祝願。元好問詩:“玉環與意有何關連,取無量玉勝力。”戒指有著無盡的含義,玉也能傳達人們祈求好運的意願。
《後漢書》:“賜我禦衣,以玉壺革帶冠,以金冠。”玉壺是用玉制成的壺狀裝飾品,是皇帝授予的,用以表示對老人的尊敬和獎勵。
貴嶼、魚符號等配飾都有靠字母的作用。古時候,天帝將鬼域作為書信贈送給諸侯。漢代班固《白虎依桐》說:“諸侯來朝,天子親之,為義君臣,亦重法。”魚符號是隋唐時期朝廷頒布的符號。雕木或鑄銅為魚形,刻於其上,分別切持,以備從眾。
有些配件還具有提醒和警示的功能。《韓非子關興》記載:“西門豹性急,故裴頠從容;東安天性遲鈍,故穿弦以急。”
玳瑁天性柔軟,急躁的人戴上它是為了告誡自己不要急躁;弓弦往往很緊,反應遲鈍的人戴著它提醒自己不要偷懶。清代出現了齋戒牌,祭祀活動時佩戴在胸前,提醒大家保持內心的清凈。
隨著朝代的更替,社會的變遷,尤其是商業的發展,佩戴吊墜的嚴肅性越來越少,裝飾意義越來越重,成為了壹種佩戴和表達的樂趣。這種風氣,尤其是在晚清。
百度百科_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