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板眼和西方的節拍有什麽區別?
西方音樂壹開始是用詩歌的韻節規定音樂的節奏,而詩歌基礎格律的強音節和弱音節 的有規律反復,才形成西方音樂節拍的強弱交替觀。盡管由於音樂藝術的不斷發展,大多 數音樂工作者和音樂作品都逐漸擺脫了強弱交替的節拍觀,但由於“長強短弱”的客觀規 律,傳統樂理還是用邏輯力度來描述節拍。在這壹種觀念的指導下是不可能有壹節拍的。 這也就是在斯波索賓及以前的西方樂理教材中不存在壹節拍的主要原因。其實,從交錯節 拍的使用中就應該能夠感覺到邏輯力度和音量力度是不相幹的了。而中國的板眼自古以來 就是表示長短,不是表示強弱的。中國的板眼從自然節拍法開始,經過韻律性節拍走到定 量節拍後,板就表示小節的第壹拍。眼就表示第壹拍以後的各拍。所以可以說壹板三眼是 每小節有四拍,也就是四節拍,但決不能說壹板三眼是強弱次強弱。有板無眼是每小節有 壹拍,也就是壹節拍。有些地方稱作“板板板板”,表示的也是有板無眼的意思,同理, 也不能說成是“強強強強”。有的人認為“每小節只有壹個強拍而沒有弱拍的拍子叫做‘壹 拍子’”。並據此得出“使用壹拍子的目的,主要是使唱腔中的每拍都成為強拍,以突出語 言音調的力度”。因此,在中國音樂文獻中也有“節”、“拍”等詞,但中國音樂中的“節”、“拍”和西方樂理中的“節拍”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中國音樂中類似西方樂理中 “節拍” 的應是“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