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二十年代文學社團介紹,包括時間,成立地點,代表人物,宗旨,機關刊物等

中國二十年代文學社團介紹,包括時間,成立地點,代表人物,宗旨,機關刊物等

新文學社團、流派壹覽表 名稱 成立(活動 )時間 主要成員 主要刊物 文學主張、 文學思想傾向 文學研究會 1921.1 沈雁冰(茅盾)、周作人、葉紹鈞、鄭振鐸、王統照、許地山、冰心、朱自清、廬隱、老舍 《小說月報》、《文學旬刊》、《文學周報》 為人生、現實主義 創造社 1921 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穆木天、馮乃超、李初梨(後期) 《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月刊》、《洪水》 浪漫主義、後期倡導革命文學 新月社 1923 胡適、徐誌摩、聞壹多、陳西瀅、梁實秋 《晨報副刊·詩鐫》、《新月》月刊 提倡現代格律詩 新月詩派(或格律詩派) 聞壹多、徐誌摩、朱湘、陳夢家 主要刊物同上 提倡現代格律詩 新月派小說家 沈從文、淩叔華 語絲社 1924 魯迅、周作人、林語堂、孫伏園、馮文炳(語絲小說作者) 《語絲》周刊為人生、和文學研究會相近 未名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魯迅、韋素園、臺靜農 《未名》半月刊 為人生、翻譯外國文學 莽原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魯迅、高長虹《莽原》周刊 為人生、註重社會批評、文明批評 淺草社、沈鐘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陳翔鶴、馮至《淺草》、《沈鐘》 傾向浪漫主義 彌灑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胡山源《彌灑》 狂飆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高長虹 《狂飆》虛無的反抗的特色 湖畔詩社 文學革命後出現,成立於二十年代前期、中期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 真正專心致誌做情詩 春柳社 辛亥革命前 改編、演出《黑奴籲天錄》 民眾戲劇社 文學革命後二十年代前期由期成立 上海戲劇協社 文學革命後二十年代前期由期成立 歐陽予倩、洪深 南國社 文學革命後二十年代前期由期成立 田漢 浪漫主義傾向的話劇團體 20年代鄉土文學 魯彥、許傑、彭家煌、蹇先艾、馮文炳、臺靜農 象征詩派 20年代 李金發、穆木天、王獨清、馮乃超 太陽社 1928 蔣誌慈、錢杏?、洪靈菲 《太陽》 倡導革命文學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0 魯迅、茅盾、周揚、胡風、夏衍、張天翼、丁玲、沙汀、艾蕪、葉紫《北鬥》、《萌芽》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中國詩歌會 1932 穆木天、蒲風 《新詩歌》 大眾化詩歌 東北作家群 30年代 蕭軍、蕭紅、駱賓基、端木蕻良、舒群、李輝英 傾向現實主義 京派 30年代 沈從文、蕭乾、周作人、廢名、李健吾、朱光潛 《大公報·文藝》傾向現實主義論語派 30年代 林語堂 《論語》、《宇宙風》 幽默、性靈小品 自由人 30年代 胡秋原 文藝自由論 第三種人 30年代 蘇汶 文藝自由論 現代派詩(或現代詩派) 30年代 戴望舒、徐遲、卞之琳、路易士 《現代》 現代主義 心理分析派小說 30年代 施蟄存、穆時英 《現代》 弗洛伊德學說 新感覺派小說 30年代 穆時英、劉吶鷗、施蟄存 《現代》 新感覺主義 “民族主義文學” 30年代 潘公展、王平陵、黃震遐 《前鋒》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1938年成立於武漢 《抗戰文藝》 文藝界抗日統壹戰線組織 七月詩派 1937-1949 艾青、田間、綠原、阿壟、魯藜、冀?P、曾卓、鄒荻帆、彭燕郊、牛漢 《七月》 戰鬥的現實主義 九葉詩派 40年代形成 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鄭敏 現代主義 後期浪漫派 40年代 徐訐、無名氏 浪漫主義 戰國策派 40年代初 陳銓、林同濟 《戰國策》 學衡派 20年代前期 吳宓、梅光迪、胡先輔 《學衡》 反對文學革命 甲寅派 20年代中期章士釗 《甲寅》 反對文學革命 鴛鴦蝴蝶派(又名禮拜六派) 民初至1949年 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禮拜六》 遊戲、消遣文學觀 漢園三詩人 30年代 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 出版《漢園集》詩集 社會剖析派 30年代 茅盾、吳組緗、沙汀、艾蕪 新青年社、新潮社 新詩作者:胡適、沈尹默、劉半農、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

小說作者:魯迅、葉紹鈞、汪敬熙、楊振聲、陳衡哲、羅家倫 20年代鄉土文學作家 文學研究會:魯彥、許傑、彭家煌、蹇先艾;語絲社:馮文炳、許欽文;未名社:臺靜農 30年代雜文作家 徐懋庸、唐?|、聶紺弩、柯靈、巴人(王任叔) 30年代抒情散文作家 何其芳、李廣田、豐子愷、陸蠡、麗尼、繆崇群、梁遇春 文學研究會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學社團﹐而且因其成員多﹑影響大﹐在流派發展上具有鮮明突出的特色﹐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為重要的壹個文學社團。它的發起者與參加者後來有許多成為對中國新文學運動有卓越貢獻的人物。

文學研究會於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發起人為﹕鄭振鐸﹑沈雁冰(茅盾)﹑葉紹鈞(葉聖陶)﹑許地山﹑王統照﹑耿濟之﹑郭紹虞﹑周作人﹑孫伏園﹑朱希祖﹑瞿世英﹑蔣百裏。後來陸續發展的會員有謝婉瑩(冰心)﹑黃廬隱﹑朱自清﹑王魯彥﹑夏丏尊﹑舒慶春(老舍)﹑胡愈之﹑劉半農﹑劉大白﹑朱湘﹑徐誌摩﹑彭家煌等﹐***達170余人。成立時發表有《文學研究會宣言》及《文學研究會簡章》。會址設在北京。 南社

辛亥革命時期進步的文學團體。由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發起,1909年成立於蘇州。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舊”之意。對鼓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治起過積極作用。辛亥革命後社員增至壹千多人,政治面貌日趨復雜;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內部成員發生分化,終於在1923年停止活動。社員所作詩、文、詞,輯為《南社叢刊》,***出22集。

文學研究會

成立於1921年1月北京。主要發起人:沈雁冰(矛盾),葉聖陶,鄭振鐸,王統照,周作人,許地山等12人。其機關刊物主要是革新後的《小說月報》。

新月社

1923年由徐誌摩發起成立於北京。

語絲社

社名源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代表作家有:魯迅,周作人,林魚塘,錢玄同,孫伏元,俞平伯等。

沈鐘社

魯迅評價為“中國的最堅韌,最誠實,掙紮的最久的團體”代表作家有:楊晦,陳煒謨,陳翔鶴,馮至等。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0年3月2日成立於上海,魯迅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中國詩歌會

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代表詩人有: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等。其機關刊物是《新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