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介紹壹首詩

介紹壹首詩

這是我喜歡的

滿江紅

作者:嶽飛 年代:宋 體裁:詞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註釋:

①憑:倚靠。

②瀟瀟:急驟的雨聲。

③等閑:輕易,隨便。

④靖康恥: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史稱靖康之恥。

--------------------------------------------------------------------------------

滿江紅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擡頭遠望天空壹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壹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誌,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

嶽飛簡介: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貧寒,二十歲應募為“敢戰士”,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紹興十年 (1140)統率嶽家軍大破金兵於郾城,進軍朱仙鎮,準備渡河收復中原失地。但朝廷執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後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嶽飛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滿愛國激情的佳作。有《嶽武穆集》,為後人所編。

--------------------------------------------------------------------------------

滿江紅賞析壹:

滿江紅這首詞,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誌,表現出壹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願,把艱苦的征戰,以壹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誌,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嶽飛的這首詞中,詞裏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誌胸懷。

從“怒發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裏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壹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沖冠。壹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說明了嶽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嶽飛在這裏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雲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壹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麽急切地期望,胸懷壯誌,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嶽飛在這裏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

滿江紅賞析二:

《滿江紅·怒發沖冠》壹詞,激情噴湧,震撼人心,已和嶽飛的名字連在壹起,並成為千古絕唱。然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以余嘉錫、夏承燾為代表,認為《滿江紅》不是嶽飛真作,疑為明人所偽托。此議壹出,曾在60年代初,80年代初,掀起兩次爭論。懷疑《滿江紅》詞非嶽飛真作的看法是:

其壹,嶽珂所編《金佗粹編》、《鄂王家譜》都沒有收錄《滿江紅》詞。而且在明弘治間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之前,從未見到過此詞在世間的流行。(按: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立於杭州嶽廟內,時間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

其二,認為此詞很可能是"那位在賀蘭山大破韃靼的將軍王越所作。王越是壹位老詩人,是壹位有文學修養的大將,身份和嶽飛很相似……這詞若不是他作,也許是出於他的幕府文士?"(夏承燾語)

其三,懷疑論者還在詞中提出"三十功名塵與士,八千裏路雲和月",嶽飛不可能在自己的詞作中引用自己的典故。提出"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賀蘭山"在西夏,嶽飛沒有經歷過的地方,不可能在詞作中使用這樣的詞語等。

認定《滿江紅》詞是嶽飛所作的專家學者有鄧廣銘、王瑞來等。他們的論點:

壹是認為《滿江紅》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種慷慨激昂的風格,和他被《金佗粹編》收錄的若幹題記、詩詞中的情感、風格基本壹致,說嶽飛寫不出這樣的詞作是站不住腳的。

二是從湯陰嶽飛廟發現王熙天順二年(1458年)所書《滿江紅》詞碑,早於趙寬所書《滿江紅》碑44年,可見有人說趙寬所書此詞(收在明嘉靖十五年徐階所編《嶽集》)之前,未曾見過此詞出現的說法,便不攻自破了。

至於說《滿江紅》可能出自王越之手,更屬無稽之談。王越生於1423年,他先後在西夏與敵軍交戰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年),最遲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而王熙所書《滿江紅》詞是天順二年(1458年),所謂"那位在賀蘭山大破韃靼的將軍王越……和嶽飛很相似"雲雲,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三是說,明以前,尤其是"元人雜劇不曾引用《滿江紅》中語句,那麽元人雜劇的《嶽飛破虜東窗記》第三折中有《女冠子》壹詞:

怒發沖冠,丹心貫日,似天懷抱激。功成汗馬,枕戈眠月。殿取金酋伏首,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空愁絕,待把山河重整,那時朝金闕。

由此可見,曲作中有的用了《滿江紅》詞的全句,有的句子是演變而來,怎能說這不是明代之前就有《滿江紅》詞流傳的證據。

至於說嶽珂《金佗粹編》未收,就否定《滿江紅》為嶽飛所作。鄧廣銘說,那首《駐兵新淦伏魔寺壁》:

肝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元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金佗粹編》就沒有收,而是出自宋人趙與時的《賓退錄》。而《滿江紅》不能因嶽霖父子沒有收集到就懷疑別的人也不可能收集。

關於詞作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兩句,正與嶽飛的生平事功十分吻合,若把此詞作者定為王越,而且定為賀蘭山捷後所作,那麽此時的王越已經70余歲,"三十功名"改為"七十功名"才對。而且"八千裏路"之句也與王越行蹤不符。若為他的幕府文士之作,這兩句就更全無著落了。

至於"賀蘭山",李文輝在《從"賀蘭山"看〈滿江紅〉詞的真偽》中說:“以賀蘭命名的山脈有兩座。其壹在寧夏境內;另壹則在河北省磁縣境內。《滿江紅》詞顯然指的是後者。”鄧廣銘說:《滿江紅》詞作所有"賀蘭山"、"匈奴"全是泛說、泛指,不能因此責備作者"方向乖背"。

最後,《關於嶽飛〈滿江紅〉詞討論綜述》的作者龔延明說:"歷史既然已把《滿江紅》詞鑄成嶽飛愛國精神的載體,中國人民仰慕民族英雄嶽飛精神,它和嶽飛名字聯在壹起的地位,是決然不可動搖的。"

參考資料:

/sucai2/HTML/397.html

回答者: 傻豬心太軟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18 20:38

查看用戶評論(18)>>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7 個人評價

70% (12) 不好

29% (5)

相關內容

從軍行,相見歡,淇上別業,客中行,贈別二首,蔔算子,袍...

滿江紅全詩

滿江紅詩

滿江紅的詩和註釋

嶽飛的滿江紅詩全文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滿江紅

其他回答 *** 3 條

滿江紅 作者:嶽飛 年代:宋 體裁:詞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為南宋抗金名將。二十歲應募從軍,身經百戰,屢建奇功。因力主北伐、反對和議,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而死,年僅三十九歲。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集》,為後人所編。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狀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註釋

⑴此調又名《念良遊》、《傷春曲》。格調沈郁激昂,宜於抒發懷抱,故為蘇、辛派詞人所愛用。雙調,九十三字,仄韻(南宋後始見於平韻體)。

⑵怒發沖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⑶擡望眼:擡頭縱目遠望。

⑷塵與土:謂功名猶如塵土,指報國壯誌未能實現而言。

⑸八千裏路:作者從軍以來,轉戰南北,征程約有八千裏。“八千”與前句中的“三十”都是舉其成數而言。雲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閑:輕易,隨便。

⑺靖康:寧欽宗趙桓年號。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北去,北宋滅亡。“靖康恥”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滅:平息,了結。

⑽長車:戰車。賀蘭山:在今寧夏西,當時為西夏統治區。此處借為金人所在地。缺:指險隘的關口。

⑾從頭:重新。收拾:整頓。

⑿天闕:宮門。朝天闕:指回京獻捷。

品評

這是壹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名作。

紹興十年(1140),嶽飛揮師北伐,大破金兵於偃城。 進抵距汴京僅四十五裏的朱仙鎮後,他對部下說:“直抵黃龍(今吉林農安,金故都),與諸公痛飲耳。”這是以恢復為己任的嶽飛的素誌。

此詞即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誌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同心願。全詞聲情激越,氣勢磅礴。開篇五句破空而來,通過刻劃作者始而怒發沖冠、繼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湧激蕩的心潮。

接著,“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下句則展現了披星戴人、轉戰南北的漫長征程,隱然有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之意。

“莫等頭”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早日實現匡復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盡見於字裏行間。它和《漢樂府·長歌行》中的“少壯水努力,老大徒傷悲”壹樣,是被後人奉為箴銘的警策之句。下片進壹步表現作者報仇雪恥、重整幹坤的壯誌豪情。

“靖康恥”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韻鏗鏘。“何時滅”,用反詰句吐露其壹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力透字背。

“駕長車”句表達自已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壯誌”二句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式的憤激之語,見出作者對不***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

結篇“待從頭”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復、江山壹統之後,再回京獻捷。

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壹氣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因而壹向廣為傳誦,不斷激發起人們的愛國心與報國情。

參考資料:

.com/subject/b1a59b315fc9a3002ce38bbe070ec3f5.html

回答者: 王壹林妳好 - 助理 三級 9-18 20:43

滿江紅 [嶽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註釋]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壹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擡頭遠望天空壹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壹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誌,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簡要評析]

這是壹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嶽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壹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壹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壹心議和,命嶽飛立即班師,嶽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誌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於北宋末年的嶽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站各地,艱苦鬥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雲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裏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誌。

夠全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