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借刀刺董
劉協稱帝後,原來的皇帝漢少帝命運如何?
壹個字:慘!
兩個字:很慘!
三個字:非常慘!
少帝與何太後、唐妃被囚在永安宮中,生不如死。
少帝呆坐在臺階上,望著壹池碧水和緊鎖的宮門,心裏壹陣翻騰,就差壹把眼淚掉下來。
別忘了,少帝還是個孩子,正是人生最快樂無憂的年齡。是歷史的大手將他推到前臺,當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而現在又將他無情地拋棄在這幽暗的永安宮中。
壹對雙飛燕,幾起幾落,盤飛在庭院中。
少帝觸景生情,遂吟詩壹首:“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洛水壹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以詩言情,期盼能有忠義之士殺了董卓。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首詩被董卓知道了。
詩歌有情,但董卓無情,對少帝來講,劫難已到,且在劫難逃。
董卓害怕少帝活著會夜長夢多,立即派李儒進宮殺掉少帝。
何太後不愧是太後,不愧是屠夫之家出身。
她見了李儒,破口大罵。
壹罵何進有勇無謀,引賊入京,招致今日之禍;二罵李儒作惡多端,助紂為虐,不是個東西。
李儒惱羞成怒,當場抱起何太後扔下樓去,活活將太後摔死。
而後又毒死少帝,絞死唐妃,可憐少帝灰飛煙滅。
少帝,四月登基,九月被廢,次年遇害,不足十四歲。
除掉少帝,董卓更加猖狂,燒殺奸掠,無惡不作。
壹個人做惡太多是不好的,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即使天上神仙也有天條戒律,不敢為所欲為,害怕遭報應,何況是地上的董卓。
已經有壹些人開始琢磨如何除掉董卓。這其中就有袁紹和王允。
袁紹,袁氏名門之後,有壹定英雄之氣。第壹個站出來挑戰董卓。
他給司徒王允寫了壹封信。
這樣說的:“董卓老賊欺天廢主,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而妳作為司徒,如果也聽之任之,還能算是報國的忠臣嗎?我袁紹現在日夜練兵,為的是早日清除董卓,如果司徒大人有心殺賊,我願隨時聽從調遣。”
在東漢,實行三公制,丞相之下設有司馬(太尉)、司徒、司空,具體分擔丞相的工作。袁紹家族曾經四世三公,就是說四代人都做到三公的位置,名望相當顯赫,所以董卓不敢輕易動袁紹。
王允收到袁紹的來信,苦思無策。怎麽辦哪?話說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於是以祝壽之名偷偷召集大家商量對策。
這是壹次假祝壽、真聚會,更是壹次郁悶的酒會。
對於董卓橫行朝堂,諸大臣拿不出好的解決辦法,個個愁眉苦臉,哭聲不斷。
唯獨有壹人突然大笑,他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嗎?”
誰這麽卓爾不群?
驍騎校尉曹操!
試問除了曹操,誰還有這個膽量?
曹操說:“我有壹計可以輕松除掉董卓。”
王允問:“是何計?”
“刺殺董卓。”
“此事談何容易。”
“對於他人很難,但是對於我曹操來說,刺殺董卓,易如反掌。”
“孟德此言怎講?”
“我近日多為董卓辦事,經常接近他,所以完全有機會動手。不過我得借司徒壹物。”
“何物?”
“壹把刀,七寶刀。我要用七寶刀宰了董卓。”
王允答應,欣慰天下還有曹操這樣的英雄。
第二天,曹操帶刀來到相府。仆人說董卓在小閣內,曹操徑直進入。
董卓正坐在床上,呂布站在旁邊。
曹操暗叫不好,呂布在場,沒有動手機會。
董卓問曹操怎麽來遲了,曹操隨口答道馬羸弱跑不動。
董卓對呂布說,我剛好有幾匹西涼寶馬,妳去給孟德挑壹匹。
於是呂布離開。
曹操大喜,真是天賜良機。
剛想拔刀,卻又害怕董卓力大,不敢妄動。
曹操這個焦慮,手按在刀柄上,內心在拔與不拔刀之間掙紮。
董卓長得胖大,容易犯困,壹會功夫竟然睡著了,臉朝裏側倒下。
這壹倒,剛好將大半個身子露給曹操。
曹操見時機已到,急忙拔刀。
有句話說得好,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董卓面前有面衣鏡,剛好看到曹操在背後拔刀。
董卓急回身問曹操:“孟德何為?”
這時呂布牽馬也到了屋外。
曹操頓時驚慌失措,連忙跪下,謊稱獻刀。董卓欣然接受。
董卓帶曹操出屋看馬,曹操說果然是匹好馬,願意試騎壹下。
曹操騎上馬,壹頓狂鞭,望著東南方向猛逃。
待曹操沒了蹤影,董卓才在呂布提醒下反應過來,原來曹操名為獻刀,實為行刺。
氣急敗壞的董卓下令四處捉拿曹操。
殊不知,對於董卓來說,更大的挑戰和兇險還在後面。
8.曹操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