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李白寫的秋風詩句

關於李白寫的秋風詩句

1. 關於李白的秋天詩句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 李白《秋浦歌》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 李白《三五七言 》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李白《玉階怨》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 李白《秋浦歌》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 李白《遊洞庭湖五首·其二》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 李白《長相思·其壹》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 李白《南軒松》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孤飛壹片雪,百裏見秋毫。 —— 李白《觀放白鷹二首》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2. 李白寫的秋天的詩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今甘肅),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約在李白五歲時遷至四川昌隆(今江油縣),並在此度過青少年時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時飽讀百家書,表現出不凡的文學才能。

同時好交遊,受朋友和社會影響,喜談修道成仙,向往行俠仗義,慷慨有大誌,性格豪放不羈。25歲時離開家鄉,漫遊長江、黃河南北各地,結交社會名流,以詩文獲得很高的社會聲望。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薦舉,唐玄宗召見他,任他為翰林待詔,做皇帝的侍從文人,居長安近三年,使他對宮廷和貴族社會有了直接了解。由於權臣排擠,於天寶三年(公元745年)離開長安,再度開始漫遊生活。

在洛陽,他與比他小11歲的杜甫相識,結下終生友誼。安史之亂開始時,他已55歲,正在宣城(在今安徽)。

在安史之亂中,他懷著報國之情,應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後李璘被肅宗李亨鏟除,李白則被流放夜郎(在今貴州),中途遇赦而歸,生活於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間,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逝於當塗(在今安徽),享年62歲。 李白終生幻想施展抱負,幹壹番經天緯地的大事業。

這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在《上李邕》壹詩中說: 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他以《莊子》裏講的那個攪動天海的大鵬自比,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滿自信,受到世人嘲笑,還以孔子(宣父)“後生可畏”的話為自己辯解。

詩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實際他未必具備政治家的才幹,他的“大言”遭冷笑並不奇怪。然而作為詩人,他卻是個天縱之才,是壹只遨遊天海的大鵬。

他壹生作詩人,政治上無作為,在他自己看來是不幸,可是對中國文學來說,卻是大幸。唐詩如無李白,那就同華美的大廈拿掉壹根棟梁,那才是極大的遺憾呢。

李白有相當數量的詩是對社會不平的揭露和抨擊,如《古風五十九首》之壹首: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

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幹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這是諷刺皇帝身邊得勢的佞幸人物。

他們坐著華貴的大車招搖過市,蕩起漫天灰塵。壹些宦官(中貴)錢多得不得了,修起宏麗的住宅。

替皇帝開心的鬥雞人,也坐著帶華蓋的車耀武揚威。他們鼻孔朝天,噴出的氣息仿佛吹動了天空的雲霞(極言其驕橫),路上行人被嚇得不敢靠近。

最後詩人慨嘆,社會上再也沒有許由(洗耳翁)那樣的賢人了,誰還能分出好人(堯)和壞人(跖)呢?傳說古代的聖君唐堯要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聽說後認為汙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邊去洗耳朵,他被認為是厭棄名利的賢人。跖,是傳說中古代的“大盜”,當然是作為壞人的代名詞。

唐玄宗後期政治腐敗,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這壹點,在詩中給以暴露和諷刺。李白直接描寫人民苦難的詩不太多,但寫得極精彩,如《戰城南》: 去年戰,桑幹源; 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惟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yuān淵〕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這首詩用的是漢代樂府詩的題目,有意學習樂府詩的傳統,但比漢代那首《戰城南》寫得更形象,更深刻。“桑幹”、“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

唐代兵士遠離故土到這些地方征戰,往往有去無回。有些邊疆民族以戰爭劫掠為業,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戰死荒漠之中。

秦代修築長城防備匈奴的地方,至今(“漢家”,唐人習慣用“漢”代稱“唐”,實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戰爭不斷。戰敗的馬匹在戰場上悲鳴尋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卻被烏鴉和鷹啄食,腸子都掛上枯樹枝頭。

士卒戰死,領兵的將軍也空忙壹場,毫無所獲。最後詩人用古代兵書的話說:戰爭可不是好玩的東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時才用到它。

唐玄宗好大喜功,連年征戰,百姓遭難,這首詩即為此而發。 李白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很多,多為傑作。

他的這類詩同王維、孟浩然的詩格調不同,如果說王維、孟浩然的風景詩是細致入微的工筆畫,李白的風景詩則是飛動椽筆的大寫意。他常常不是作壹草壹木的刻畫,而是從宏觀攝取大自然的神韻。

長江大河,巉〔chán蟬〕巖峭壁,萬裏風雲,幽石古木,壹到他筆下立刻飛動起來,為他所驅遣,創造出壹個與造化同在的神話般的世界。如《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中寫廬山景色: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這是多麽宏大的氣勢!只有李白的胸懷才能裝下這樣的氣勢,只有李白的神筆才能寫出這樣的氣勢。又如著名的《蜀道難》中的壹段: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

3. 描寫秋天的詩句李白寫的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壯士,鄢郢翻掃蕩。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鞭屍辱已及,堂上羅宿莽。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渺然壹水隔,何由稅歸鞅。日夕聽猿怨,懷賢盈夢想。贈廬司戶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白雲遙相識,待我蒼梧間。借問盧耽鶴,西飛幾歲還。 越中秋懷 越水繞碧山,周回數千裏。乃是天鏡中,分明畫相似。愛此從冥搜,永懷臨湍遊。壹為滄波客,十見紅蕖秋。觀濤壯天險,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歲晚悲東流。何必探禹穴,逝將歸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4. 李白秋風清的名句

《秋風詞》

作者:李白

原文: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翻譯:

秋天的風是如此的淒清,

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

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

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

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

現在分開後何日再相聚,

在這秋風秋月的夜裏,

想起來想真是情何以堪。

走入我相思之門,知曉相思之苦,

長遠的相思是永遠的回憶,

短暫的相思卻無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

倒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壹個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淒婉動人。

此詩的體式許多人認為很像壹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趙翼的《陔余叢考》卷二十三雲:“三五七言詩起於李太白:‘秋風清,秋月明。……’此其濫觴也。劉長卿《送陸澧》詩雲:‘新安路,人來去。早潮復晚潮,明日知何處?潮水無情亦解歸,自憐長在新安住。’宋寇萊公《江南春》詩雲:‘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遠,斜日沓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詞牌的淵源關系。南宋鄧深曾依此調式填寫詞作,名為“秋風清”。清人還把李白這首詩當作是壹首創調詞而收入《欽定詞譜》,雲:“本三五七言詩,後人采入詞中。”

此詩只題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詩歌內容主題,可知詩人的創作意圖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滿足全篇兩句三言、兩句五言、兩句七言的體式要求就能成詩了。可以說,詩題中已經包含了明確的詩體形式內涵。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壹章就說道:“有三五七言。”自註雲:“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郭紹虞先生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為是。‘秋風清’雲雲,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

但李白這首詩也不能算是創體之作,因為初唐時僧人義凈作有壹首《在西國懷王舍城》,此詩因其體式特征而名為《壹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壹三五七九言》的變體,省去起首的“壹言”和收尾的“九言”,即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藝術》中論證義凈詩為“唱和之作”。李白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與其他詩人的“唱和詩”。“三五七言”是對所酬和詩歌格式的限制,這是壹個“總題”,眾人在具體創作時可根據所寫內容再命壹個相應的詩題。

此詩即使不是創體之作,也是李白最終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為壹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壹種時興詩體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他借鑒和總結了許多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更得力於他自身歌辭創作中靈活運用此類格式的實踐體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現出“哀音促節,淒若繁弦”(《唐宋詩醇》卷八)的藝術魅力。

5. 李白寫的秋天的詩

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鲙, 自愛名山入剡中。

還有:子夜秋歌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裏, 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另外,李白做秋浦歌十七首,我們所熟知的只是其中第十五首.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6. 關於李白的秋天詩句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 李白《秋浦歌》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 李白《三五七言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李白《玉階怨》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 李白《秋浦歌》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 李白《遊洞庭湖五首·其二》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 李白《長相思·其壹》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 李白《南軒松》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孤飛壹片雪,百裏見秋毫。

—— 李白《觀放白鷹二首》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7. 關於秋風的詩句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譯文:可秋風不肯等待,自個兒先到洛陽城去了。

出自:唐代張說《蜀道後期》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譯文:我客遊在外,行事盡量迅速,像同時間在競爭壹樣,來往的行程都是預先規劃好了的。可秋風不肯等待,自個兒先到洛陽城去了。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張說在校書郎任內出使西川時寫的,雖只寥寥二十字,卻頗能看出他寫詩的技巧和才華。壹個接受任務到遠地辦事的人,總是懷著對親人的眷戀,壹到目的地,就掐指盤算著回歸的日期,這種心情是很自然的。

但張說能把這種幽隱的心情“發而為詩”,而且壓縮在兩句話裏,卻不簡單。“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客心”是旅外遊子之心,“爭日月”,象同時間進行壹場爭奪戰。這“爭”字實在寫得好,把處在這種地位的遊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來了。

“來往預期程”,是申說自己所以“爭日月”的緣故。公府的事都有個時間規定,那就要事先進行準備,作出計劃,所以說是“預”。十個字把詩人當時面臨的客觀情況,心裏的籌劃、掂量,都寫進去了,簡煉明白,手法很高明。

這十個字又是下文的伏筆。本來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緊湊的,然而詩人回歸之心更急切,他要力爭按時回洛陽。他是洛陽人,在洛陽有家,預期回歸,與家人團聚。

下文忽然來個大轉折:“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不料情況突變,原定秋前趕回洛陽的希望落空了。遊子之心,當然悵惘。然而詩人卻有意把人的感情隱去,繞開壹筆,埋怨起秋風來了:這秋風呵,也是夠無情的,它就不肯等我壹等,徑自先回洛陽城去了。

這壹筆,妙在避開了率直無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風形容為“無情的秋風”。這秋風先至,自然要引起許多煩惱。可以試想,秋風壹至洛陽,親人們必然要翹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約的苦衷就更不用說了。淡淡壹筆,情致雋永深厚。

在這裏,詩人到底是埋怨秋風,還是抒發心中的煩惱?詩中沒有明說,頗費人尋繹,不過可以想見,詩人對於這次情況的突然變化,確實感到意外,或有點不滿,不過他用的是“含蓄”的語言罷了。

百度百科-蜀道後期

8. 關於李白秋天的古詩大全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贈廬司戶》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白雲遙相識,待我蒼梧間.借問盧耽鶴,西飛幾歲還.《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壯士,鄢郢翻掃蕩.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鞭屍辱已及,堂上羅宿莽.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渺然壹水隔,何由稅歸鞅.日夕聽猿怨,懷賢盈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