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幸福是什麽》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幸福是什麽》教案三篇

#教案# 導語《幸福是什麽》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的壹篇課文。是壹部非常有意義的作品,教育兒童,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考 網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壹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壹篇略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學寫隨感,合演課文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幸福的含義,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ppt幻燈片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幸福”這個詞。

 2、妳覺得什麽是幸福?讀課題。

 設計圖意: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這樣壹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初讀,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請學生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出來。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通過導讀課上的初讀和預習,孩子們已基本掌握了字詞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孩子再讀課文,老師作壹個簡單的檢查,既鞏固了預習和初讀的成果,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糾正,更是讓孩子再次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把握全文。

 三、突破難點,理解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什麽?智慧姐姐怎呀說的?

 2、誰能把“詫異”換個詞。(要求學生整句讀,並且讀出詫異的語氣)

 設計意圖:理解“詫異”,並通過換詞豐富孩子的詞匯。

 3、壹個孩子說——另壹個孩子說——第三個孩子說——(引讀)

 4、(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妳怎麽理解?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5、默讀課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樣理解的。劃出有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註。生匯報。

 設計意圖:智慧姐姐對幸福的詮釋中,“義務”壹詞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孩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在這裏把難點讓孩子提出來,並交給他們解決的方法,有利於下面的閱讀。

 6、小結,理解“義務”。(生說自己的理解,出示: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

 7、醫生,妳有不同的經歷嗎?(請其他孩子說)說完讀句子。

 8、妳們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麽的?自己選擇其中的壹個青年,想象壹下他做了什麽,編壹個故事,從而明白幸福的含義的。同桌互說。匯報。

 9、妳是怎麽理解的?(生說)

 設計意圖: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腦海裏,“義務”“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壹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10、(出示圖畫)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有感情讀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突出重點、難點。三個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蓋這部分內容顯淺易懂,孩子壹讀就懂,讓他們簡單來講講就可以了。並且有了前面對幸福的理解,孩子們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樹林後幸福的感覺。

 11、小結:

 四、拓展訓練,抒寫幸福的感受。

 1、學生講讓別人得到幫助的幸福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發現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詩)來,壹起讀。

 對於老師來說,幸福是(投影出示有關老師的幸福的小詩,讀詩)

 妳覺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詮釋。我們應該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給予,讓別人獲得幸福自己會更幸福。壹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壹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五、布置作業。

 任選壹題:

 1、以幸福為主題寫壹篇隨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2、把課文改編為課文劇,找幾個夥伴合作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是多元的,有很多種含義,通過這節課,相信孩子能寫出有關幸福的感言。合演課文劇是課後也是本單元的要求,同時也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實踐作業,讓他們自由選擇,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作業成為孩子們愛做、樂做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麽

 勞動

 幸福靠 盡義務

 做有益的事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了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壹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麽;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壹、激趣導入

 1.每天能給妳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妳認為什麽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有位作家說,幸福是壹個謎,讓壹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壹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壹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麽》,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麽樣的答案。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閱讀導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後思考,課文寫了壹件什麽事?

 2學生朗讀,交流匯報。

 (1)認讀詞語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詫異強健痕跡耕地

 (2)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把壹口老泉挖成壹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麽。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閱讀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麽?(三個牧童把壹口老泉挖成了壹口小水井)

 (2).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麽幹的?指名幾個學生讀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麽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說說他們為什麽這麽快樂?

 (4).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喝。從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壹個問題是什麽?那麽幸福究竟是什麽呢?三個牧童為了弄懂這個問題,真是各奔東西。

 2、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麽?畫出他們的幸福感悟。

 3、學生匯報交流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麽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麽?

 5.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麽?(有)什麽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壹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麽?

 (2).那他們是什麽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說自己的理解。

 過渡:幸福不壹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壹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師的幸福感悟嗎?我們壹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麽

 幸福是學生的壹聲聲問候,

 如壹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壹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壹起暢遊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壹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們,妳們的幸福感悟又是什麽呢?

 聯系妳的生活實際,寫壹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壹首小詩,壹句格言,壹件小事,壹段感悟……

 3.師總結: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壹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壹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五作業設計

 排練課本劇《幸福是什麽》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麽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樂興奮

 學做醫生幫助別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對人有用對人有益快樂自己

 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十年後再次相見暢談幸福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麽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壹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壹課時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妳能讀懂什麽。

 2.學生交流,並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學習新課

 壹、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麽?(不知道)

 2.牧童們後來認為幸福是什麽?(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麽?

 註: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麽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5.反復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

 6.談談妳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壹句話。

 註: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裏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匯報演出。

 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