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對於中國文化最羨慕的,除了韓國之外就屬日本人了,不僅白居易在日本非常流行,張繼也以其代表作《楓橋夜泊》在日本廣為人知,這是為何?
(壹)唐風東渡
在疫情期間,日本人因為捐贈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而讓古詩詞再度火熱起來,實際上這個壹衣帶水的鄰國,在最為鼎盛的唐朝,就被濃郁的唐風所侵染。日本的各階層人士,幾乎都或多或少、或主動或被動,都接受過中國古詩的滋養。時至今日,日本的中小學課本中仍然會選錄不少的漢詩,其中不乏大家名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 。
其中,張繼的壹首《楓橋夜泊》也躋身其中,日本人有多麽喜歡這首詩?或許從這樣兩個小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早在清朝時期,俞樾就在《新修寒山寺紀》中記錄道,日本"三尺之童,無不能頌是詩";此似尤為不足,日本在二十年代又仿蘇州寒山寺新建了壹座"寒山寺",依寺而建的鐘樓便名之曰"夜半鐘聲",非得要將這"鐘聲"帶回家才好。?
簡單說,《楓橋夜泊》不外乎壹首羈旅抒懷之詩,唐詩中此類詩歌不勝枚舉,它又是如何觸動了海外鄰邦的心弦?
(二)楓橋夜泊
眾所周知,當時日本的遣唐使來唐代學習,而許多高僧亦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空海和尚、鑒真和尚、拾得和尚,他們都在輸出了各方各面漢學文化,而詩詞就是非常重要的壹點。 而其中為人稱道的有兩位,壹名寒山,壹名拾得。
拾得和尚和寒山和尚是好朋友,在國清寺期間,兩人都比較落魄,卻壹起講經論佛,吟詩作偈,不拘形骸,算得上貧賤至交。寒山病死楓橋鎮後,拾得去了日本,全力傳法,成為壹代佛學大師。寒山的詩借助拾得的推動也在日本流行起來,他們那種簡單直白,卻有佛理深意的詩廣受日本人喜愛,寒山的名聲逐漸超過拾得,兩人的詩合稱為?寒山詩?,成為日本文化史上的壹座高峰,對日本後世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 而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是沾了日本人熱愛寒山,來大唐寒山寺溯源的光。
當然,這也只是壹個方面,《楓橋夜泊》這首詩歌本身也是十分符合日本人的審美需求的。日本人的審美中,有壹個詞叫做?侘寂?,?侘?(wabi)大致意思是?簡陋樸素的優雅之美?,而?寂?(sabi)意思是?時間易逝和萬物無常?,兩者結合在壹起,形成了壹種日本獨有的、對日本文化至關重要的哲理。簡單理解,這是壹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
而這首《楓橋夜泊》的孤寂,蕭條之美非常契合日本人?菊花與刀?的性格,他們面對死亡,荒涼,寂寞的那種熱愛,能在這首平靜、孤獨的詩中得到紓解。這種民族根性,寒山的間接推動,文化皈依感的崇古這許多因素集合起來,便形成了日本人對這首詩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