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余華 《活著》

余華 《活著》

作者余華,男,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8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余華作品集》(三卷)、《許三觀賣血記》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

"這是非常生動的人生記錄,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經驗,也是我們活下去的自畫像。"——韓國《東亞日報》1997年7月3日。

"這裏講述的是關於死亡的故事,而要我們學會的是如何去不死。"——意大利《***和國報》1997年7月21日。

"這本書不僅寫得十分成功和感人,而且是壹部偉大的書。"——德國《柏林日報》1998年1月31日。

以上便是作家余華的簡介,以及國外媒體對其小說《活著》的評價,除了這些,《活著》還曾榮獲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獎、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等。我在這裏想談的,也正是余華的這本《活著》。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個浪蕩公子,經常去城裏的壹家妓院吃喝嫖賭,而且,由於他的丈人是城裏壹家米行的老板,他竟經常要壹個妓女背著他上街,每次從丈人的米行經過,"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敬禮:‘近來無恙?'",然後便"嘻嘻笑著過去了",其品行之放蕩墮落可見壹斑。後來他中了別人的套,把家裏包括田地、房產的全部家產輸了個精光,於是全家壹夜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個打擊如當頭棒喝,亦如壹瓢冷水,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他成了租種過去屬於他家的田地的佃戶,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農具,開始了他壹生的農民生涯。

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裏僅剩的兩塊銀元,去城裏請醫生。可是在城裏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輾轉兩年,最後他被解放軍俘虜並釋放了,他"跟著解放軍的屁股後面"過了長江,回到了家鄉。這時,他的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壹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母親死前還壹遍壹遍對他的妻子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福貴的壹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蕩,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壹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壹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壹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壹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壹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壹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他說: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壹天我腿壹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壹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裏人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壹起的。"

從他的語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像他這樣嘗盡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對生命的那種平靜、自然的態度。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不禁感到了壹種震撼,我感到壹種莫名的沈重,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壹種偉大的平凡——福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對生活的摯著、對親人朋友的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終也只不過是壹個平凡的蕓蕓眾生之壹,但作為壹個人,他是偉大的。

作者在這本書的韓文版自序中對他的這篇作品作了很好的詮釋。他寫道: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壹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壹部作品,《活著》講述了壹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壹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壹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壹句成語:千鈞壹發。讓壹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這部小說中,作者以第壹人稱回憶自述的角度,讓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增加了小說的感染力。另外,雖然小說中沒有散文、詩歌中華麗的辭藻——而這也是有主人公福貴並未受過良好的教育這樣的背景決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狀物、情節安排等方面同樣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淚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線索,有悲傷的淚,有絕望的淚,有喜極而泣的淚......由於淚水幾乎是均勻地分布於整部小說,與歡喜交加,使得故事情節曲折動人:福貴總是每每過了幾年幸福生活的時候,就會有厄運到來壹次。

總之,我認為《活著》是壹部難得的佳作。作者將內心思想滲透於字裏行間,滲透於人人熟悉的社會生活之中,使讀者在讀書的同時,便仿佛自己成了福貴,與他同甘苦、***患難,仿佛親身經歷了他的壹生,也同時感受到作者註入其中的深厚的情感。故事的年代背景雖然從解放前夕壹直到文革之後——算來大概應到20世紀80年代,跨度較大,不過並未使人感到歷史前進、社會變遷的浩浩蕩蕩,而只是借福貴的壹生將這段時期作了個縮影——因為這畢竟不是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想傳遞的也並非是社會歷史方面的信息,所以讀者在讀這部小說時,如果把註意力放在這上面,那便是曲解了作者的意圖了——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作者的筆實際上並未誤導讀者的目光。

這部《活著》是值得壹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