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再別康橋教案

再別康橋教案

 作為壹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再別康橋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

 2、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美的藝術特點。

 難點、重點分析

 1、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分析:首先,詩人避開了壹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壹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造了壹種特殊的氣氛。壹般離別,或執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沈默”造成壹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國“傷別”而產生的沈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壹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壹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雲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壹種清新感。

 獨特的構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從壹個側面表現了“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

 徐誌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現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同的“自然保護區”。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壹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雲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題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壹條水草”的體驗等。

 2、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分析:八節詩,幾乎每壹節都包含壹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之壹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造了壹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裏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畫面美表現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壹揮”等,使每壹幅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教學過程

 壹、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美的藝術特點:

 師生明確:

 這首詩像壹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壹節,每壹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第壹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壹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教師可播放藍天浮雲、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壹格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徐誌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裏的黨家莊,忽

 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壹揮衣袖,

 不帶走壹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讖語。他真的化作壹片“雲彩”,時年僅36歲。

 壹般認為此詩是詩人1928年秋第三次歐遊歸途中所作。

 2、了解詩中內容大意:

 師生明確: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並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裏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壹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裏”放聲高歌。

 第6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沈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沈浸於寂然。

 第7節,跟開頭呼應。“雲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壹片雲彩”。這種誇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願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壹片情意。這裏,節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於“沈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三、課後練習

 1、完成練習。

 2、談談妳對徐誌摩詩的認識,將所獲寫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緩步飄然離戀戀不舍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沈默中惆悵不得不離去

 小資料

 為詩句燃斷想象長須的徐誌摩

 徐誌摩寫作的態度是嚴肅的,他在《輪盤》自序裏說:“我敢說我確是有願心想把文章當文章寫的壹個。”在《猛虎集》的自序裏他又說:“但為了壹些破爛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經燃斷了多少根想象的長須。”所以壹些極普通的字眼,壹經從他筆下流出就標出了自己的分量。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體會詩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鑒賞其意象所營造的空靈的意境和清新飄逸的風格,《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重點:

 鑒賞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韻美。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壹課時

 教學目的:了解徐誌摩的創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教學內容與步驟:

 壹、背誦課文,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並析題

 二、了解徐誌摩的創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學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誌摩及其創作”

 3、補充知識

 梁啟超說:“徐誌摩壹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胡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壹種‘單純信仰’,這裏面有三個大字:壹個是愛,壹個是自由,壹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合在壹個人生裏,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壹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誌摩創作出版的作品有:

 詩集4部《誌摩的詩》,《翡冷翠的壹夜》、《猛虎集》、《雲遊》,

 散文集4部《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

 小說集1部《輪盤》,劇本1部,譯作5種,以及信劄、日記4種。

 已編為《徐誌摩文集》出版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蔡元培挽聯曰: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鬥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康橋生活:徐誌摩生活中的“康橋”實際上是在英國東南部的劍橋。1920年9月,24歲的.徐誌摩,通過論文《論中國的婦女地位》的答辯,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後,赴英國,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院為研究生,跟賴斯基教授學政治,擬攻博士學位。1921年,認識了狄更生,並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當特別生,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教案》。1922年10月從英國返回中國。

 康橋之美:古風古色,橋影藻密,

 嫵媚河身的兩岸,

 穆靜騰輝的晚景,富麗的溫柔;和緩的鐘聲

 春陽晚照,潑翻壹海純金,

 千百家屋頂煙突,白水青田,黃昏,遠樹凝寂,象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螟色,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村裏姑娘腮紅頸白;屏繡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

 “康橋”在徐誌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時光,而這兩年,卻是那麽魂牽夢縈的兩年。

 “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康橋的靈性全在壹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壹條水。”壹個老村子“有壹個果子園,妳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妳的茶杯,小雀子會到妳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壹番天地。”(《我所知道的康橋》)

 妳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妳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妳惠我珍品,數不勝數;

 此去身雖萬裏,夢魂必常繞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風東指,我亦必紆道西回,瞻望顏色;歸家後我母若問海外交好,我必首數康橋,

 賴妳和悅寧靜的環境,和聖潔歡樂的光陰,我心我智,方始經爬梳洗滌,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聽自然音樂,哺啜古今不朽

 我此去雖歸鄉土,而臨行怫怫,轉若離家赴遠;

 別時之情景: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雨色淒清,小鳥無歡,悵別情深,涕淚交零,

 別後願望:來春花香時節,當復西航,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

 三、觀賞動畫課件,反復誦讀課文,初步體會情感

 四、布置作業:熟讀並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再別康橋》

 徐誌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詩風: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康橋之美: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妳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妳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容和步驟:

 壹、誦讀課文。

 二、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麽特點?

 ——輕輕地、悄悄地

 2、為什麽要這樣?

 ——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於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雲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壹切。

 4、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柳蔭下的壹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間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麽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壹句?

 那柳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麽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清泉壹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麽?

 ——撐壹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10、怎麽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壹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的用以抒發感情的樂器之壹,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1、中國有這麽壹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妳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麽?

 ——“別有深情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壹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壹,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壹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誌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誌摩是怎樣壹個人呢?讓我們和誌摩壹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壹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壹個藝術層面去感受誌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壹定的感知。)

 三,誌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誌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誌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壹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誌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壹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壹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註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壹),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壹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誌摩的這首詩壹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麽不壹樣呢?

 明確:壹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雲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麽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雲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壹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裏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壹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裏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壹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裏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裏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壹片深情。全詩***七節,幾乎每壹節都包含壹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裏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壹揮”等,使每壹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壹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壹,給人以美感。

 (解說: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誌摩崇尚聞壹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築美,最後教師總結。)

 六、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七,知識點訓練。

 1、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壹項是()

 A.開頭壹節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壹種欣喜乃至禮贊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節,詩人用“金柳”“艷影”“青荇”“榆蔭下的壹潭”“彩虹似的夢”等壹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眷戀之情。

 C.第五、六兩節,詩人的情緒由舒緩轉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接著跌落回離別的現實,兩個“沈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D.最末壹節,以兩個“悄悄”緊承上壹節的“悄悄”和“沈默”,而且與首節遙相呼應,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郁變得更加惆悵與傷感了。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壹項是()

 A.這首詩像壹支優美的樂曲,纏綿深婉的詩句隨著輕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來,回環往復,壹唱三嘆,余音裊裊。

 B.這首詩像壹幅生動的畫卷,壹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變幻與意象組合形成流動的氣韻,艷麗而又幽雅,飄逸中見靜穆。

 C.這首詩具有完美的形式結構,每節詩四句,每個詩句基本上由三頓構成,勻稱,和諧,於清新活潑中求整飭。

 D.這首詩極好地體現了新格律詩派獨特的美學追求,但惟美主義也在壹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

 3,識記訓練:背誦本詩。